尹晴
寇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入仕不久他就因多次直諫,受宋太宗趙光義賞識而被重用,景德元年(1004年)出任宰相??軠蕷v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因清正廉潔深受百姓的敬重和愛戴,故有“欲得天下好,無如召寇老”的汴京民謠。寇準的優(yōu)秀品德,皆得益于母親對他的教誨。
寇準出身于名門望族,其遠祖蘇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時任司寇,因?qū)医ù蠊?,武王賜以官職為姓。父親寇湘于后晉開運年間考中進士甲科,后應詔任魏王記室參軍,因?qū)医ü祝环鉃閲?,追贈官職至太師尚書令??軠侍熨Y聰明,又勤奮好學,7歲時隨父親登華山,隨口吟出一首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辈恍业氖?,寇準9歲時,父親病逝,寇準也由名門之子淪為貧寒草民。
日子雖然清苦,但寇準的母親沒有忘記教子的責任,她常常在夜里一邊紡線織布,一邊督促寇準讀書。在她的嚴格教育下,聰明的寇準熟讀《春秋》三傳等儒家經(jīng)典,而且理解得很透徹。19歲時,寇準進京應試,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進士。
寇準為官之初,尚能做到廉政節(jié)儉,后來慢慢地開始講排場,比闊氣。43歲那年,寇準當了宰相,生日時,他請來了兩臺戲班,準備宴請群僚。
這天,宰相府門前人頭攢動,車水馬龍,京城的達官貴人們都帶著厚禮前往宰相府,為新任宰相寇準慶生。此時的寇準端坐在太師椅上,春風得意,喜氣洋洋。
突然,一個家人來到寇準身邊,附在寇準耳邊輕聲說道:“老爺,門外有位老太婆,自稱是老爺家的老奴劉媽,說有話要對老爺講?!?/p>
寇準道:“請劉媽到大堂上來?!?/p>
工夫不大,進來一位老者,拄著拐杖顫巍巍地走到寇準面前,“撲通”一聲跪下,雙手捧出一個卷軸。寇準連忙走到劉媽身邊,雙手扶起劉媽,接過卷軸問道:“這是什么?”劉媽答道:“這是太夫人生前給老爺留下的一幅畫。”
“既是太夫人遺物為何到今天才送來?”
“太夫人曾囑咐老奴,一定要等適當時機再給老爺,老奴不敢違背?!?/p>
寇準聞言,默默地打開卷軸,只見畫面上大雪紛飛,一間破舊的茅屋里,少年在昏黃的油燈下專心致志地讀書,母親坐在一旁紡紗織布。畫的右上角題有“寒窗課子圖”,左下角則是一首詩:“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畫還沒有看完,寇準早已淚流滿面。
原來,就在寇準考中進士那一年,母親不幸染上重病。臨終之時,母親將自己親手畫的《寒窗課子圖》交給了身邊的劉媽,并叮囑說:“日后寇準做了官,等他有錯處時,你再將這幅圖交給他?!?/p>
劉媽聞聽寇準當了宰相,又大擺筵席過生日,認為時機已到,便親自來到宰相府,把畫交給寇準。
再三拜讀母親的遺訓,寇準羞愧不已,不由得想起了他們母子當年所受的苦難,想起母親的教誨,更為母親“遺畫教子”的良苦用心所感動。
寇準立即撤去壽筵,退還壽禮。從此他潔身愛民,秉公無私,成為宋朝有名的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