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勇
(遼寧省觀音閣水庫管理局遼寧本溪117100)
渾河徑流量過程演變規(guī)律分析
王大勇
(遼寧省觀音閣水庫管理局遼寧本溪117100)
本文通過選取渾河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采用1956年~2011年56年徑流資料,并劃分三個不同時間段,分析對比實測和天然徑流量、水資源量的變化特征,采用多年滑動平均以及M ann-K endall相關(guān)法對天然徑流量、水資源量進行變化趨勢分析??蔀轭愃蒲芯刻峁┙梃b。
M ann-K endall相關(guān)法;演變規(guī)律;天然徑流量;水資源量
渾河源頭為清原縣,流域面積2.83萬km2,河長495km,主要流經(jīng)撫順市、本溪市、沈陽市、遼陽市等,最后入渤海[1]。渾河水量豐沛,年徑流量約50億m3~70億m3。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河流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程度較大,河流部分河段出現(xiàn)水量變小,受干旱年影響,有些河段或支流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河道修建水利工程,滿足人類需求及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也破壞了河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使得渾河水文情勢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本文以渾河為例,通過劃分不同時間段,對比渾河天然徑流、實測徑流及水資源量的變化特征,采用多年滑動平均以及Mann-Kendall相關(guān)法對天然徑流量、水資源量進行變化趨勢分析,從而確定渾河水文情勢影響程度及主要原因,為渾河水資源開發(fā)利用及保護提供理論依據(jù)。
Mann-Kendall相關(guān)法是通過非參數(shù)的一種檢驗法[2],其中的變量具有不正態(tài)的分布,可以作為水文變量變化過程與趨勢的檢驗。假定時間變量,時間長度n,則統(tǒng)計量S為[3]:
其中:
式中:xj為第j年的數(shù)值,xk為第k年的數(shù)值。
式中:Z為統(tǒng)計量,Var(S)為方差。
利用河流主要水文控制站1956年~2011年56年的天然、實測徑流量數(shù)據(jù)資料,對三個時間段多年平均徑流量進行統(tǒng)計計算,并對比三個時間段徑流量的大小。由表1可知,渾河流域天然和實測徑流量之間相差較大,渾河三個時段差值分別為8.0億m3、4.5億m3和7.2億m3,從1956年~2011年,天然和實測徑流量之間的差值也逐漸增加,由此分析說明其控制范圍內(nèi)人類用水活動影響較大。從1956年~1979年與1980年~2000年兩個時段來看,相對比較值大多為負值,說明1980年~2000年時段徑流量總體要小于1956年~1979年時段;2001年~2011年時段與1956年~1979年時段相比,渾河邢家窩棚站的實測徑流量變化為增加,說明2001年~2011年時段各徑流量比1956年~1979年時段有所減少。對比三個時段可知,渾河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的徑流量出現(xiàn)增加或波動,沒有明顯隨時間延續(xù)而減小的趨勢,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在1980年~2011年出現(xiàn)過三次大水年,對多年平均徑流量的貢獻較大,另一方面渾河流域人類用水以及水利工程等人類活動頻繁復(fù)雜,對河道徑流量的影響較大。
表1 主要水文控制站時段徑流量對比
圖1 大伙房水庫站天然徑流量變化過程
圖2 撫順站天然徑流量變化過程
圖3 沈陽站天然徑流量變化過程
圖4 邢家窩棚站天然徑流量變化過程
采用渾河干流上主要水文站1956年~2011年56年徑流資料,通過還原計算得到天然徑流量,根據(jù)多年滑動平均[4]與Mann-Kendall相關(guān)法分析水文站天然徑流變化情況。
4.1多年平均變化趨勢分析
選取渾河上大伙房水庫站、撫順站、沈陽站及邢家窩棚站作為主要的控制站,根據(jù)圖1~圖4,給出了1956年~2011年56年天然徑流量、十年滑動平均值及多年平均值的變化過程,整體來看4個水文站的天然徑流量、十年滑動平均值及多年平均值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1985年~2011年期間,受豐水年的影響,豐水年、枯水年交替明顯;在1960年~1980年期間,豐水年、枯水年交替不明顯,徑流量趨于多年平均值。1956年~1970年期間,雖然徑流量不大,但是普遍在平均值以上,基本是豐水年的表現(xiàn)特征;1971年~1985年期間,徑流量普遍在平均值以下,基本是枯水年的變化特征;1986年~2011年期間,徑流量變化較大,出現(xiàn)豐水年、枯水年相互交替的現(xiàn)象。
4.2Mann-Kendall相關(guān)法變化趨勢分析
采用Mann-Kendall相關(guān)法對渾河上大伙房水庫站、撫順站、沈陽站及邢家窩棚站的天然徑流量變化過程進行檢驗,選取置信度α=0.05,則臨界值為±1.96,根據(jù)表2中的計算結(jié)果可知,水文站天然徑流量均是減小的趨勢,而且變化趨勢均不顯著。
5.1河流時段水資源量分析
根據(jù)《遼寧省水資源》(2006年)及水資源公報成果,對渾河水資源量、降水量進行1956年~1979年、1980年~2000年、2001年~2011年三個時段的對比統(tǒng)計分析,1980年~2000年水資源量減少幅度較大,減少幅度在6.3%~12.6%之間,而降水量減少幅度在0.2%~2.4%之間;2001年~2011年水資源量減少幅度較大,減少幅度在7.6%~25.4%之間,而降水量減少幅度在1.0%~6.2%之間。通過對渾河在1956年~1979年、1980年~2000年和2001年~2011年三個時段的水資源量比較,隨著時間推移,降水量、地表水資源量、水資源總量均以不同幅度減小。分析得出這種減小趨勢除了受氣象因素影響外,還受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類活動等人為因素影響。
5.2水資源量變化趨勢分析
根據(jù)1956年~2011年渾河降水量和地表水資源量的時間序列資料,分析兩者的變化過程以及趨勢性。由圖5可知,渾河地表水資源量的變化過程與降水量的變化過程基本一致,降水量豐富的年份,地表水資源量也相應(yīng)增加;降水減少時,地表水資源量也相應(yīng)減少。渾河降水量與地表水資源量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935,它們之間具有很好的相關(guān)性。通過分析降水量和地表水資源量的十年滑動變化過程,降水量和地表水資源量的變化過程大致為,從1956年~1978年左右,整體呈下降趨勢;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連續(xù)出現(xiàn)兩次上升下降波動過程;2000年以后呈增加趨勢。
表2 渾河天然徑流量變化Mann-Kendall檢驗
圖5 渾河水量變化過程及十年滑動平均趨勢
由于渾河降水量與地表水資源量的多年減小趨勢不顯著,為此采用Mann-Kendall相關(guān)法進一步分析兩者的變化趨勢及顯著性。由表3中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可知,渾河降水量和地表水資源量絕大多數(shù)呈不顯著的下降趨勢,造成這種不顯著下降的原因可能是1980年以后的五次大降水年對時間序列后期的抬升影響較大。
通過對渾河天然徑流量與水資源量過程演變分析,渾河天然和實測徑流量之間相差較大,1980年~2000年、2001年~2011年兩個時段徑流量小于1956年~1979年時段徑流量,主要水文控制站的徑流量出現(xiàn)增加或波動,沒有明顯隨時間延續(xù)而減小的趨勢。地表水資源量在1980年~2000年、2001年~2011年比1956年~1979年時段有所減小,而2001年~2011年比1980年~2000年減小幅度更大。綜合以上,渾河天然徑流量與水資源量的變化主要受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類活動等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從而導致渾河水文情勢變化大。陜西水利
表3 渾河水量變化Mann-Kendall檢驗
[1]許寶,張少杰,陸小明,等.渾河流域中上游河川徑流變化特征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15,33(10):22-27.
[2]郝敏,陸寶宏,陸建宇,等.近50年來沭河流域天然徑流演變特征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15,33(6):22-26.
[3]劉國軍,王海林,馬麗.大汶河流域河川天然徑流演變規(guī)律研究[J].節(jié)水灌溉,2010,(6): 18-20,25.
[4]山成菊,董增川,付曉花,等.近50年來灤河流域徑流演變規(guī)律研究[J].南水北調(diào)與水利科技,2013,11(4):5-8,12.
(責任編輯:唐紅云)
TV213.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