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寶
摘要 為促進紅楓繁殖與培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市場對紅楓幼苗的需求,從砧木選擇與培育、接穗選擇、嫁接及嫁接后管理等方面介紹了紅楓嫁接繁殖技術(shù),以期為園林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紅楓;嫁接;繁殖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792.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161-01
紅楓是一種著名的園林色葉樹種,該樹種具有優(yōu)美的樹姿,繁茂的枝葉,葉型纖秀,葉色秀麗,在秋天最早變色,主色鮮紅、副色橘黃,十分美觀,廣泛應用于園林觀賞及庭院綠化,同時也是一種珍貴的家庭盆栽樹種,具有廣闊的園林應用前景。宣州區(qū)地處蘇皖交界,境內(nèi)包括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優(yōu)美,歷史文化悠久,是典型的旅游城市。紅楓作為一種優(yōu)質(zhì)的園林樹種,在全區(qū)景觀建設及街道美化中應用較多。為進一步推動紅楓繁殖與培育工作順利開展,筆者結(jié)合當?shù)貙嶋H情況進行介紹,以供參考。
1 砧木選擇與培育
1.1 選種
一般選擇青楓苗木或幼苗作為紅楓砧木,而青楓苗木的培育主要以種子播種進行育苗。每年10—11月采集青楓樹的種子,選擇生長期在2年以上、長勢旺盛且無病害的青楓樹作為母樹。采集的青楓樹種應在陰涼處風干,切記不可在陽光下曝曬,晾干后進行沙藏。待到播種期取出沙藏好的種子進行前期處理后播種即可。
1.2 整理苗床
為保證青楓種子播種后能夠正常生長,提高幼苗出圃率,必須選擇合適的育苗地并進行整地。育苗地一般選擇土質(zhì)肥沃、通透性好且方便灌溉、排水的地塊,在播種之前進行深耕整地。為保持土壤墑情,整地在陰天或下午進行,同時結(jié)合深耕撒施磷酸鈣600 kg/hm2作為基肥保證幼苗生長期的養(yǎng)分需求。此外,可選擇乙草胺、草醚、除草通等其他除草劑進行噴灑清除雜草。深耕完成后盡快完成育苗壟的構(gòu)建,一般要求苗床寬度為1 m,中間做20~30 cm的壟,正式播種前對苗床進行碎土、整平,預設排水溝[1]。
1.3 播種
目前,青楓播種以春播、秋播為主,結(jié)合本地區(qū)氣候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一般在每年的1—2月進行播種,播種前預先將采集好的樹種在清水中浸泡2 h,揀去漂浮的種子,晾干后將樹種均勻播種在苗床上即可,播種量為200粒/m2。具體方法為先將樹種與細土均勻混合,均勻鋪撒在苗床上并以方鐵鍬輕輕拍打以免樹種被風干而降低出芽率,之后在其上層覆蓋約1 cm厚的細土。播種后以小水浸灌苗床,保證苗床水分充足,再以地膜覆蓋進行保溫保濕促進樹種萌發(fā),當肉眼可見多數(shù)樹種發(fā)芽后需除去地膜。
1.4 青楓小苗移栽
播種后,正常生長條件下,在當年的5月青楓幼苗即可達到10 cm左右,此時可對其進行移栽以創(chuàng)造更適宜的生長條件。移栽前應提前1 d澆足水,次日即可進行移栽。移栽后應保證每株幼苗的生長空間,通常控制株行距為10 cm×20 cm,栽植密度控制在34 500~37 500株/hm2。完成移栽后立即進行定根水灌溉,同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并每月進行1次施肥,復合肥(氮磷鉀比例2∶3∶5)施用量為7~8 g/m2,施肥時應盡量避免肥料直接接觸嫩葉[2]。
2 接穗選擇
紅楓嫁接包括地接和高接2種嫁接方式,采用幼苗進行嫁接的稱為地接,而采用較大砧木進行嫁接的則稱為高接。無論哪種嫁接方式均需首先選擇優(yōu)質(zhì)的接穗以提高嫁接成功率,通常選擇健壯的一年生紅楓枝條作為接穗,接穗應葉芽飽滿,無病蟲害。選擇好枝條后剪除葉片,保留1 cm左右長度的葉柄以降低水分損失。部分可能需長時間存放的枝條可以用保鮮膜包裹后在冰箱內(nèi)保存[3]。
3 嫁接
3.1 地接
嫁接前先抹掉砧木的頂梢以抑制其頂端優(yōu)勢,剪口留取砧木距地10~15 cm,同時將砧木上的葉片剪除,清除砧木周邊的雜草,將嫁接部位進行徹底清潔,在離地6~8 cm處用刀片切割1個光滑斜面,切口橫向長度1.5 cm,刀面與主干的V角在5~8°,嫁接刀的內(nèi)壁與枝干接近相靠。為保證嫁接成功,應仔細把握切口深度,一般到達形成層與木質(zhì)部之間即可,之后根據(jù)切口深度和砧木粗細、長短選擇能夠相互吻合的接穗,盡量使二者之間有較高的吻合度。接穗預先削成楔形,保持兩面一線,正面長約1.5 cm,背面長1 cm,兩平面的交界形成一條斜線。吻合后用專用尼龍薄膜進行綁扎,綁扎時用左手食指按緊嫁接部位,右手將綁帶從上往下纏2.5圈即可拉緊打結(jié)。7 d后接穗葉柄一觸即自行脫落則說明嫁接成功,否則嫁接失敗。
3.2 高接
與青楓相比,紅楓生長速度較慢,為了較快地得到高大的紅楓,園林工作者就會用較為粗大的青楓作為砧木進行嫁接,這種做法有利于提高苗圃的經(jīng)濟效益。常采用的高接方式有以下2種:一種是選擇直徑為5~7 m的青楓,在100~120 cm處選擇3~5根粗細均勻的樹枝作為嫁接砧木,將其他枝條均除去,在留取樹枝的2/3處進行短截,再按照地接的方式進行嫁接即可;二是高桿分枝嫁接,選用直徑8 cm以上的青楓,在一定高度進行截斷,在其分枝處進行嫁接,這種嫁接方法嫁接后的樹形和樹冠較第1種更加均勻,但其成型速度較慢。
4 嫁接后管理
嫁接完成后應定期對嫁接苗木進行檢查,及時對干枯的接穗進行補接,嫁接后每15 d進行1次檢查。同時為防止風折,可通過扦插竹竿等方式進行扎扶。此外,還應做好施肥和病蟲害防控,在每年的3—4月施入氮磷鉀復合肥,5—8月施用腐熟農(nóng)家肥,10月之后在嫁接苗的周邊環(huán)施腐熟的菜餅或復合肥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對于枝葉害蟲可采用10%的吡蟲啉粉稀釋液噴霧;蛀干性害蟲,如天牛、蛀心蟲等,可在天牛成蟲盛發(fā)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0.05%~0.07%溶液噴樹冠[4]。
5 參考文獻
[1] 楊紅偉.彩葉植物紅楓的繁殖技術(shù)及管理要點[J].現(xiàn)代園藝,2012(9):35-36.
[2] 劉夔,胡仲義.紅楓的繁殖與培育技術(shù)[J].林業(yè)實用技術(shù),2014(5):67-69.
[3] 蘇家樂,呂春華,王昊,等.不同紅楓品種嫁接對比試驗[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3(11):199-201.
[4] 董轉(zhuǎn)年,方樂金,張睿,等.紅楓的不同繁殖方法比較[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1(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