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
如德國和法國等鄰國一樣,瑞士的大學教育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寬進嚴出”的培養(yǎng)風格。
瑞士本國的高中畢業(yè)生可以任意申請入讀瑞士國內的12所大學。在專業(yè)選擇上,無論教育部門還是各大學均不設遴選機制,對獲得入學資格的學生“照單全收”。也就是說,無論學生想學習什么專業(yè),都可以在入學后進入相關院系學習。
當然,入得了學不代表能順利讀下來。
熱門專業(yè)收錄的學生人數(shù)眾多,但由于設定了極為嚴格的考核體系,故淘汰率也是出奇的高。有一些專業(yè)的淘汰率甚至高達60%~70%,即大一入學時可擁有300~400名學生,而大一結束時則只能留下100余人。這些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強度之高、考試之密集與頻繁、競爭壓力之大,均非國內同類專業(yè)學生可比。
當然,被淘汰并不意味著被開除,在這一點上瑞士的大學比較人道。被淘汰的學生通常被默認為“不適宜學習該專業(yè)”而被允許重新進行一次專業(yè)選擇,當然此前的一年學歷就作廢了,要從頭開始學習新專業(yè)。但這樣的機會只有一次。也就是說,若學生已經因成績不佳而被淘汰過一次,就要確保調換專業(yè)后不能再被淘汰,否則就要退學,并且以后也只能進入比本科大學低一級的高專院校讀書。于是,那些拿了“黃牌警告”的學生在重新選擇專業(yè)的時候,不會再一味扎向熱門專業(yè)。
寬進嚴出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瑞士大學在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兩個維度上的兼顧。一方面,幾乎所有人都被賦予了獲準進入一流大學學習的機會;但與此同時,越是好的大學、熱門的專業(yè),其精英教育理念越強,往往通過設立極高的門檻,來確保最終獲得學位的學生具備相應的能力。
與“寬進嚴出”如影隨形的,是更為靈活的學制。瑞士的大學施行學分制,在不換專業(yè)的情況下,修滿畢業(yè)所需的180學分通常需3年,但若學生中途因實習等緣故緩修某些課程,則可延遲至4年。碩士和博士的學制亦很靈活,學生和導師的自主性較高。
當然,這樣靈活的學制有一個十分強大的制度保障,那就是在瑞士高等教育是免費的,學生只需每學期支付給大學一定數(shù)額的大學稅,作為自己使用大學各種場所設施的費用。
(馮忠方摘自2016年3月25日《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