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小娟 朱惠英
摘要 介紹柳樹主要病蟲害的癥狀、危害情況,并從預測預報、植物檢疫、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方面提出了柳樹苗木病蟲害防控措施,以期為柳樹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柳樹;病蟲害;危害情況;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6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131-01
柳樹生長迅速,極易繁殖,生命力強,既可美化環(huán)境,又可材用,是現(xiàn)代園林綠化中極受歡迎的樹種。隨著臨夏州柳樹栽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柳樹病蟲害發(fā)生種類越來越多,危害程度越來越重,嚴重影響了柳樹育苗產業(yè)發(fā)展和造林綠化成果。其中,柳樹爛皮病、光肩星天牛、春尺蠖、柳葉甲、柳葉蜂危害尤為突出。因此,探討柳樹病蟲害的危害特性及防治技術,對發(fā)展育苗產業(yè)和鞏固造林綠化成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F(xiàn)就臨夏州柳樹幾種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作一介紹,以供參考。
1 柳爛皮病
1.1 癥狀
柳樹爛皮病危害柳樹的干、枝,引起皮層腐爛,對新植樹木的生長和保存構成威協(xié),常導致造林失敗和林木大量枯死,臨夏州各地均有發(fā)生。柳爛皮病屬于典型的寄主主導性病害,病原菌為弱寄生菌,只有當樹木衰弱時病菌才侵害樹木,因此樹木移栽或生長衰弱時發(fā)生嚴重。初發(fā)病時主干或大枝出現(xiàn)不規(guī)則淺褐色水腫塊斑,病部皮層變軟、水漬,易剝離和具酒糟味,后病部失水干縮和開裂,皮層纖維分離,木質部淺層褐色,后期病部出現(xiàn)針頭狀黑色小突起,遇雨后擠出橘黃色卷絲,枝、干枯死,進而全株死亡。
1.2 防治方法
適地適樹,在城市街道不栽或少栽垂柳,多栽一些抗干旱、耐踐踏的鄉(xiāng)土樹種。加強撫育管理,促使柳樹旺盛生長,提高其抗病和愈傷能力,特別是新移栽樹木要保持好苗木水分,修剪適合,及時澆水養(yǎng)護,加強除草松土、施肥;改善林內衛(wèi)生狀況,實行合理整枝,掌握少修和弱度修枝原則,剪口要平滑,并及時涂保護劑保護傷口,結合修枝,把死皮、死枝和已病的立木清除出林外;每年的春、秋2季樹干涂白進行預防。發(fā)病初期選用843康復劑5倍液、治腐靈原液、10%雙效靈、5 °Bé石硫合劑、10%堿水(碳酸鈉)、40%多菌靈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倍液、70%代森錳鋅80倍液進行防治。若刮除病皮再施藥劑,則效果更好。發(fā)病較重、樹木已枯死或瀕臨死亡的樹木,應該及時清除銷毀[1-2]。
2 光肩星天牛
2.1 為害情況
光肩星天牛屬鞘翅目天???,是重要的柳樹蛀干害蟲,臨夏州各地均有發(fā)生,嚴重發(fā)生地有蟲株率達60%以上。光肩星天牛主要為害柳樹樹干,隨著蟲齡增長,蛀食由韌皮部向木質部蛀進,臨夏州2年發(fā)生1代,以卵及卵殼內發(fā)育完全的幼蟲越冬。越冬的老熟幼蟲,翌年直接化蛹,其他越冬幼蟲于翌年3月下旬開始在樹干內活動取食,6月中、下旬為化蛹盛期,6月底至7月下旬為成蟲出現(xiàn)盛期,成蟲羽化后咬一個直徑約10 mm的羽化孔外出,啃食柳樹葉柄、葉片和嫩枝補充營養(yǎng)。成蟲多在晴天中午飛翔、取食、交配、產卵等。產卵前雌蟲咬橢圓形刻槽,產卵于皮層與木質部之間,7月上旬為幼蟲孵化盛期。林內被害輕,林緣被害重;混交林被害輕,純林被害重;健康木被害輕,衰弱木被害重。
2.2 防治方法
把好檢疫關,加大檢疫力度,嚴防天牛入侵、傳播和擴散。加強營林措施,調整林分結構,營造多樹種配置的混交林,加大抗蟲免疫樹種比例,提高林分的穩(wěn)定性。在嚴重危害區(qū),徹底砍伐清除蟲害木,對有利用價值的蟲害木,利用磷化鋁棚膜熏蒸(投入磷化鋁片7~10 g/m3,熏蒸7 d),或采用加工鋸板(2 cm以下)、剝皮曝曬、水浸、高溫處理等方法滅蟲;對無利用價值的蟲害木劈柴簽,或集中焚燒,以消滅蟲源。零星發(fā)生、部位較低的被害樹可先用鐵絲將蟲道內木屑、蟲糞挖出來,再用棉球蘸上具有熏蒸或觸殺性質農藥(如有機磷或菊酯類)塞入蛀孔或將農藥稀釋液用針管注入蟲孔,然后用泥土封口,以毒殺幼蟲[3]。6月底至7月初,天牛成蟲羽化初期向危害區(qū)和疫區(qū)周邊地帶監(jiān)控區(qū)林木樹冠、樹干上全面噴灑綠色威雷300~400倍液,以消滅天牛成蟲,防治產卵繁殖后代。保護或掛巢招引啄木鳥。
3 春尺蠖
3.1 危害情況
春尺蠖屬鱗翅目尺蛾科,以幼蟲為害樹木幼芽、幼葉、花蕾,嚴重時將樹葉全部吃光,此蟲發(fā)生期早,幼蟲發(fā)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災。輕則影響寄主生長,嚴重時則枝梢干枯,樹勢衰弱,導致蛀干害蟲猖撅發(fā)生,引起林木大面積死亡。臨夏州主要分布于臨夏市、臨夏縣和康樂縣等地。1年發(fā)生1代,以蛹在樹冠下的土中越夏、越冬。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土壤解凍時,成蟲開始陸續(xù)羽化出土并交尾產卵。3月中下旬見卵,4月上旬孵化為幼蟲,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危害盛期,老熟幼蟲于5月上中旬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各齡幼蟲受到驚嚇都有吐絲下垂的習性。
3.2 防治方法
加強預測預報。因其蛹期長,可于早春或晚秋結合翻地在距樹干1.0~1.5 m范圍內進行人工挖蛹,深度30~40 cm,使越冬蛹暴露受凍而,或因環(huán)境干燥降低存活率。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盛發(fā)期(3月中旬)在田間設置黑光燈誘殺。由于雌成蟲有上樹產卵的習性,可以在3月中旬雌成蟲上樹前將塑料薄膜裁成20~30 cm寬的長條,繞樹干1周綁成裙子狀,喇叭口朝下,阻止成蟲上樹產卵,每天早晨在樹干周圍捕殺,效果很好?;蛘咴诔上x上樹前,在樹干基部纏繞塑料薄膜,膜寬15~20 cm,下沿埋入土壤,環(huán)圍干基,每隔l0 d撒少量毒土,阻止成蟲上樹。此法省工省錢,不傷天敵,效果好,尤其適用于樹體高大、頂部噴藥困難的園林樹木和農田防護林帶。幼蟲期可用50%殺螟松800~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90%敵百蟲1 000倍液噴干、噴冠;對1~2齡幼蟲噴灑楊尺蠖核多角體病毒或Bt乳劑進行生物防治。
4 柳葉甲
4.1 危害情況
柳葉甲屬鞘翅目葉甲科,以成蟲和幼蟲取食危害柳樹的葉片及嫩梢。當蟲口數(shù)量大時能將大部分葉片食光,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臨夏州主要分布于臨夏、康樂、和政、廣河縣等地。1年發(fā)生1代,以成蟲在枯枝落葉層下或土縫中越冬。翌年春季柳樹新葉萌發(fā)后出蟄活動,5月中下旬交尾產卵。卵產在葉面,成塊狀整齊排列,每塊40~50粒不等。6月上旬幼蟲孵化,中旬為幼蟲危害盛期。幼蟲老熟后以腹末黏著于葉上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蟲出現(xiàn),10月上旬下樹越冬。
4.2 防治方法
秋季清除落葉、雜草等,以消滅越冬成蟲。在幼蟲嚴重危害期向樹冠噴灑2.5%溴氰菊酯乳油8 000倍液、1%愛諾蟲清3 000倍液、3%高滲苯氧威乳2 500倍液、殺確爽2 500~3 000倍液等藥劑防治。
5 柳葉蜂
5.1 危害情況
柳葉蜂屬膜翅目葉蜂科,是猖獗發(fā)生的一種食葉性害蟲。臨夏州主要發(fā)生在臨夏市、臨夏縣、永靖縣,以育苗地幼林受害最重。該蟲以幼蟲啃食柳樹葉片,常將葉肉食盡,僅剩葉脈或葉柄,削弱樹勢,影響樹木成長。大發(fā)生時能將整株葉片吃光,甚至造成樹木死亡。1年發(fā)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地下2~3 cm土層中做繭變?yōu)轭A蛹越冬,5月至9月上旬是幼蟲主要危害期。9月底至10月初幼蟲老熟,開始入土結繭變?yōu)轭A蛹越冬。
5.2 防治方法
營造針闊混交林,加強撫育,增強樹勢,提高林木抗病蟲害的能力;入冬前深翻育苗地,凍死越冬蟲繭,降低翌年蟲口密度。在幼蟲群集危害期剪除蟲葉或蟲枝,消滅幼蟲;保護利用獵蝽、寄生蜂等天敵[4]。低齡幼蟲期可噴灑3%高滲苯氧威乳油,或1%苦參堿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防治[5-13]。
6 參考文獻
[1] 徐公天.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原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2] 張山林,張永強,費小娟,等.臨夏州行道樹致病因素及防治技術[J].甘肅林業(yè)科技,2005,30(4):52-61.
[3] 方劍暉,張耀榮.光肩星天牛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LY/T 1961-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4] 王佩珠,侯攻科,武星煜.甘肅葉蜂發(fā)生的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2,32(5):24-25.
[5] 王中林.柳樹病蟲害的發(fā)生及其防控對策[J].科學種養(yǎng),2015(11):32-34.
[6] 黎兆海,夏伯順,蒙興寧.柳州市柳樹病蟲害調查報告及防治對策[J].廣西植保,2015(3):14-18.
[7] 于宗寶.如何防治柳樹病蟲害之我見[J].新農村(黑龍江),2014(16):248-249.
[8] 李周俠.柳樹常見病蟲害防治淺談[J].現(xiàn)代種業(yè),2009(1):46-50.
[9] 王玉杰 ,單良 ,李穎瑞,等.柳樹常見病蟲害防治及相關建議[J].現(xiàn)代園藝,2013(19):70-71.
[10] 梁寧娟,王娟妮.柳樹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園林應用探討[J].綠色科技,2013(4):68-71.
[11] 馮文全,王樹娟,張曉蘿,等.柳樹叢枝病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方法[J].內蒙古林業(yè),2015(11):14-15.
[12] 季萍倩,孫振元,李振堅.北方優(yōu)質觀賞柳資源與開發(fā)[J].中國花卉園藝,2014(18):43-45.
[13] 陳春艷,邵小明.柳樹病蟲害防治[J].安徽林業(yè),200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