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塵
“偌大的一套豪宅里,卻遍尋不見一本書。”這是廣東省紀委辦案人員對深圳落馬貪官蔣尊玉印象最深的一點。辦案人員在對其住所進行搜查時發(fā)現(xiàn),作為一名正廳級領導干部,蔣尊玉家里書柜擺放的不是書籍,而全是名貴煙酒、玉器、古董、字畫等,放在床頭的唯一一本書刊還是“少兒不宜”的讀本,但卻布置了一間供奉著十幾尊佛像的佛堂。(新浪新聞5月17日)
蔣尊玉瘋狂地收受巨額財富,用公款送禮,還隱瞞“裸官”身份,多次嫖娼、賭博、與多名女性通奸,被辦案人員形容為“五毒俱全”的干部。他之所以墮落至此,身敗名裂,原因很多,其中就與長期的不讀書大有關系。
為何要讀書?讀書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人的氣節(jié),知廉恥,明大義,誠如文天祥所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模范領導干部范匡夫有句名言:優(yōu)秀文化可以養(yǎng)廉。的確,從一個人平素喜歡讀什么書,欣賞什么文化,也大體可以看出他的情趣、追求和信仰。從讀書中培養(yǎng)正氣,吸收正能量,明白禮義廉恥,樹立學習楷模,是許多優(yōu)秀黨員干部的共同特點,正氣多了,邪氣就難入侵,操守硬了,誘惑就會被拒之門外。反之,長年累月的不讀書不學習,氣節(jié)沒了,操守弱了,一遇誘惑,就會毫無招架之力,伸出貪婪之手,墜入黑暗淵藪。蔣尊玉等許多貪官都是這樣墮落的。
讀書還有一個目的是提升人生智慧。多讀書,就會見多識廣,與許多智者交談,從他們身上汲取智慧,使自己活得聰明、睿智、光明磊落。通過讀書,就會知道楊震卻金的故事,懂得羊續(xù)懸魚的原因,記取“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的勸誡,悟出“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的道理。心里頭這樣的東西裝多了,自然就會謹守分際,懂得進退,不犯法紀,不壞規(guī)矩,進可建功立業(yè),造福桑梓,退可潔身自好,安全著陸。遺憾的是,蔣尊玉之流撈錢撈紅了眼,一門子心思都放在吃喝嫖賭上,哪還有工夫去讀書看報,于是就這樣貌似精明實則糊涂地一個跟頭摔進了阿鼻地獄。
當然,若說貪官都不讀書也不夠公道,也有些“冤枉”。從已披露的案例來看,喜歡讀書的貪官也不乏其例。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愛看《肉蒲團》《素女心經(jīng)》《金瓶梅》,結果荒淫無度淪為階下囚。遼寧沈陽原副市長馬向東愛看《賭術精選》《賭博游戲技巧分享》《賭術實戰(zhàn)108招》,結果賭博成性輸?shù)袅苏麄€人生。山東泰安原市委書記胡建學愛看《麻衣相法》《柳莊相法》《相術大全》,最終“鬼迷心竅”踏上了不歸路。 不過,要論讀書的“勤奮”與“虔誠”。誰也比不過重慶市農(nóng)資公司原總經(jīng)理胡啟能。他最愛讀兩本書,一是《國企領導經(jīng)濟犯罪案件剖析》,為的是提高“生存能力”;二是《春宮圖》,書中到處都是指印油漬,幾乎被他翻爛,且恬不知恥地寫下心得體會:“人與人不同,花有幾樣紅。”
不讀書的蔣尊玉們落馬了,愛讀書的胡長清們也摔跤了,殊途同歸,都去了他們該去的地方,被釘在恥辱的十字架上。教訓是沉痛的,啟迪也是深刻的。對于一個官員來說,不讀書就不知廉恥,難分香臭,心里糊油,顢頇愚昧,遲早要走上邪路,成為人民的罪人。讀壞書則心靈被污染,精神被玷污,對邪說堅信不疑,把歪理奉為圭臬,也是免不了要中箭落馬的。
“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養(yǎng)性,要在讀書;廉潔清正,更需讀書——當然是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