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競霞,萬蓉,何小蓮,田媛媛,蔡麗珊,李雅怡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理氣活血散結湯治療乳腺囊性增生病療效與超聲觀察
潘競霞,萬蓉,何小蓮,田媛媛,蔡麗珊,李雅怡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目的:通過乳腺彩色超聲檢查評價,觀察自擬理氣活血散結湯治療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10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50例,觀察組予理氣活血散結湯治療,對照組予乳癖消片治療,通過彩超檢查分析其治療效果。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2.0%,對照組為74.0%,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腫塊體積大小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腫塊積分降低較對照組更顯著(P<0.05)。結論:理氣活血散結湯治療乳腺囊性增生病療效肯定,通過彩超觀察治療前后乳腺聲像圖變化,對臨床評價乳腺囊性增生病臨床療效有實用價值。
乳腺囊性增生病;理氣活血散結湯;超聲檢查;療效評價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種由于卵巢功能失調引起的雙側乳腺囊性增生、囊狀擴張的疾病。臨床多表現(xiàn)為乳房周期性疼痛,可觸及乳房腫塊,是女性的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對患者的睡眠、情志狀態(tài)等產生較大影響[1]。乳腺囊性增生病本質上是一種由于乳腺生理性增生與復舊不全而造成的乳腺組織正常結構紊亂的疾病,在病理學上屬于癌前病變,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臨床中采用理氣活血散結湯對本病進行治療,并以彩色高頻超聲實時、動態(tài)地進行觀察,以評價其臨床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觀察病例均來自2014年6月—2015年6本院門診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共100例,均為女性,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0例,年齡22~51歲,平均(36.1±3.5)歲;病程6月~5年,平均(3.1±1.2)年。對照組50例,年齡22~50歲,平均(37.0±4.3)歲;病程6月~6年,平均(2.9±1.6)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乳癖的診斷標準;②全部患者均能觸及乳房腫塊,大小不等,質地韌,活動好,無粘連,均經(jīng)乳腺高頻超聲檢查確診,部分病例經(jīng)過乳房腫塊穿刺和涂片檢查進一步明確為囊性增生;③病程>6月,近1月內未服用其他相關治療藥物。
1.3排除標準①排除診斷為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癌者;②服用避孕藥及其他性激素藥物者;③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
2.1治療組予理氣活血散結湯治療。處方:柴胡、枳殼、赤芍、白芍、桃仁、夏枯草、香附、陳皮各10 g,川芎、當歸、川楝子、路路通各15 g,紅花、炙甘草各6 g。每天1劑,水煎200 mL,早晚溫服。
2.2對照組予乳癖消片(沈陽紅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治療,于月經(jīng)第5天開始口服,每次10 mg,每天2次,連續(xù)3周,第2個月經(jīng)周期重復服用。
2組患者均在飯后30 min服用藥物,4周為1療程,連服3療程。
3.1觀察項目超聲觀察采用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頻線陣探頭,頻率為8.0~9.0 MHz。所有患者都在治療前后選擇月經(jīng)結束后3~5天進行多普勒超聲檢查,由同一名超聲科醫(yī)師操作。常規(guī)取仰臥位,手臂上舉,充分暴露乳房,采用以乳頭為中心扇形面掃查及以乳頭為中心同心圓掃查的聯(lián)合掃查法,然后探頭長軸垂直乳腺導管橫切,顯示乳管橫斷面與間質的圖像,對病灶的形態(tài)、大小、邊界、邊緣、內部回聲及后壁、后方回聲進行仔細、全面的掃查,再采用血流成像觀察病灶周圍及內部有無血流信號。乳房腫塊體積按0~3分進行評價:0分:腫塊直徑不足0.3 cm;1分:直徑0.3~1 cm;2分:直徑1~2 cm;3分:直徑在2 cm之上,對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腫塊體積大小積分進行比較。
3.2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
4.1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制定。治愈:乳房不適癥狀消失,腫塊完全消退;顯效:乳房疼痛明顯減輕,腫塊明顯消退;有效:乳房疼痛癥狀減輕,腫塊縮??;無效:乳房疼痛及腫塊大小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4.2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傆行手委熃M為92.0%,對照組為74.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2組治療前后超聲結果比較見表2。治療后,2組腫塊體積大小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腫塊積分降低較對照組更顯著(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超聲結果比較(±s) 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超聲結果比較(±s) 分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 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50 50治療前2.54±0.69 2.48±0.72治療后0.71±1.05①②1.55±1.17①
中醫(yī)學認為,乳房為“宗經(jīng)之所”,與十二經(jīng)脈、奇經(jīng)八脈有縱橫聯(lián)系,其中乳頭為厥陰肝經(jīng)所主,乳房為陽明胃經(jīng)所主,與肝、腎、脾胃關系尤為密切,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沖任失調,氣血運行不暢致氣滯血瘀、痰凝結聚而發(fā)“乳癖”。治宜當疏肝理氣,活血散結。筆者擬用理氣活血散結湯治療,方中柴胡、枳殼、陳皮、香附、川芎疏肝理氣解郁、活血止痛;路路通活血通絡散結,川楝子、夏枯草條達肝氣、清熱化痰散結;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赤芍、桃仁、紅花活血通經(jīng),苦泄宣通,消腫散結;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活血化痰散結之功。根據(jù)辨證施治隨癥加減,諸藥協(xié)同,靈活變通,收效甚佳。
乳房疾病的發(fā)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尤以育齡期女性乳腺囊性增生最為常見。正常乳腺主要由大、中、小各級導管以及由末梢導管構成的小葉和周圍結締組織組成,育齡期婦女中,在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下,其導管上皮可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形成乳腺小葉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種與女性激素有關,以乳腺組織增生為特征的疾病,以導管、末梢導管上皮和小葉輕度增生或伴有不典型增生為主要特征,同時伴有纖維囊腫性改變,其中伴上皮不典型增生者有癌變的可能。故乳腺囊性增生病需要及時治療且定期觀察隨訪,采用高頻彩色超聲檢查實時觀察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既能顯示乳腺內部的細微結構,又能鑒別乳腺囊性腫塊的良惡性,客觀比較治療前后腫塊體積變化,為治療效果提供客觀依據(jù)。
綜上所述,理氣活血散結湯治療乳腺囊性增生可取得較理想效果,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乳腺內部聲像圖變化,對臨床評價乳腺囊性增生的臨床療效具有實用價值。
[1]陳麗芹.1600例乳腺增生癥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3):2074-2075.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5-46.
(責任編輯:馮天保)
R655.8
A
0256-7415(2016)09-0054-02
10.13457/j.cnki.jncm.2016.09.025
2016-04-27
潘競霞(1979-),女,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乳腺疾病的彩超鑒別及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