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森陽余姚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浙江 余姚 315400
中藥三黃粉聯合替硝唑治療牙周炎臨床觀察
諸森陽
余姚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浙江 余姚 315400
目的:觀察中藥三黃粉聯合替硝唑治療牙周炎臨床效果。方法:將86例牙周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43例。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口服替硝唑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三黃粉治療。療程均為1周。觀察2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菌斑指數(PLI)、牙周袋深度(PD)的變化情況。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3.0%,對照組74.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PLI、PD均較治療前改善,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LI、PD優(yōu)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三黃粉聯合替硝唑治療牙周炎臨床效果顯著,加快局部炎癥吸收,促進牙周組織修復。
牙周炎;中藥三黃粉;替硝唑;臨床療效
牙周炎的發(fā)生是在多因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影響下使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大量滋生繁殖,從而致使牙齦和牙周組織發(fā)生慢性炎癥,以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癥為主要特征[1]。牙周炎發(fā)生早期無明顯癥狀因而容易被忽視,待其病情嚴重,牙周袋形成后癥狀才顯現,患者可出現牙周腫痛、牙齦出血等,而后牙槽骨吸收,牙齒逐漸松動,嚴重者甚至不能保留牙齒。牙周炎也是導致成年人喪失牙齒的一個重要原因。臨床對牙周炎的治療主要是給予抗生素,但長期服用易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2]。本研究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三黃粉治療,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口腔科牙周炎患者,共86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35~72歲,平均(46.2±3.5)歲;病程1月~8月,平均(6.2±3.1)月。觀察組男28例,女 15例;年齡36~70歲,平均(45.3±4.2)歲;病程3~10月,平均(5.8±2.5)月。2組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選擇患者均符合《牙周病學》[3]的相關診斷標準,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牙齦疼痛、紅腫、出血,口腔異味等;經牙周檢查發(fā)現牙齒松動、移位、牙齦炎性溢膿等?;颊?月內未服用過抗菌藥物。排除其他口腔疾病者、全身嚴重感染、血液等系統(tǒng)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入選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2.1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牙周炎的基礎上給予替硝唑(蘇州中化藥品工業(yè)有限公司所生產,批號:H10970282)治療,口服,每次0.5 g,每天2次,治療1周。
2.2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三黃粉治療,中藥三黃粉組成:黃芩、黃連、大黃各10 g,研磨成粉,其1/3粉藥末涂抹于患處,剩余2/3粉末加入100 mL溫水中,漱口,每次20 mL,每天5次,每次2 min,連續(xù)治療1周。
3.1觀察指標觀察2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菌斑指數(PLI)、牙周袋深度(PD)的變化。
3.2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
4.1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評定。顯效:患者牙齦疼痛、紅腫等臨床癥狀消失,牙周袋變淺,牙齒不松動,咀嚼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牙齦疼痛、紅腫等臨床癥狀改善,牙周袋較治療前變淺但仍有少量分泌物,患牙I度松動,咀嚼功能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牙周袋深度無變化。
4.2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傆行视^察組93.0%,對照組74.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2組治療前后PLI、PD變化比較見表2。2組治療前PLI、P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PLI、PD均較治療前改善,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LI、PD優(yōu)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PLI、PD變化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PLI、PD變化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PLI(%) PD(mm)43 43治療前3.53±0.35 3.52±0.42治療后0.67±0.11①②1.53±0.41①治療前5.68±1.12 5.67±1.13治療后2.54±0.61①②3.98±0.57①
目前,臨床在牙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分析細菌的類型,選擇適宜的抗生素進行抗菌治療,但臨床研究表明,該種治療方式的療效往往較差,容易導致菌群失調,增加耐藥性[5]。
牙周炎屬中醫(yī)學齒衄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牙周炎病因為患者脾胃火盛,聚集于陽明經,循絡上攻所引起的。陽明經熱盛,則攻于口齒,因此牙齦紅腫、疼痛;手陽明貫頰而入齒,熱盛則傷絡、傷津,壅結而腐肉,可見出血、溢膿、口臭等。治療應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絡止痛為主。筆者采用中藥三黃粉治療,方中黃芩解毒燥濕,涼血止血。黃連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濕瀉火;大黃解毒止血,瀉火攻積。三藥合用共共奏止血涼血,清熱解毒,瀉火攻積功效[6~7]。替硝唑是一種新型的硝基咪唑類抗生素,其對厭氧菌的消滅作用是甲硝唑的3倍,具有耐藥性低、半衰期長、活性高的特點,可有效抑制并消滅牙周細菌,緩解局部炎癥反應,預防復發(fā)。本次研究將替硝唑聯合中藥三黃粉治療牙周炎,取得較好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0%,明顯高于對照組74.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聯合替硝唑治療牙周炎的臨床效果顯著。PLI是評價牙周袋斑菌的常用指標,PD是評價牙周基礎治療及抗生素療效的重要指標,牙周袋的深淺可反映牙周附著情況。本次研究發(fā)現,治療后,2組PLI、PD均較治療前改善,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LI、PD優(yōu)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治療可改善牙周指標,減少炎癥刺激。綜上所述,中藥三黃粉聯合替硝唑治療牙周炎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加快局部炎癥消散,促進牙周組織修復。
[1]曹采方.臨床牙周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6:172-173.
[2]魏威,宋玉榮,陳茜,等.替硝唑片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15):66.
[3]孟煥新.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姚丹丹.螺旋霉素聯合替硝唑局部應用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2,33(16):3399-3400.
[6]李素紅,孟憲瑞,于飛,等.大承氣湯合清胃散治療慢性牙周炎 67例[J].河南中醫(yī),2015,35(3):493-495.
[7]屠根華,華文兵.自擬中藥組方聯合西藥治療牙周炎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5,12(2):186-188.
(責任編輯:馬力)
R781.4
A
0256-7415(2016)04-0157-02
10.13457/j.cnki.jncm.2016.04.059
2015-09-23
諸森陽(1982-),男,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臨床口腔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