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悔的一件事①標題直接表達出作者寫作此文的情感基調與目的,但過于平常,因而缺少吸引力。
江蘇省無錫市東絳實驗學校小學部 陳可欣
那天早晨,媽媽讓我自己整理文具盒。我翻看了一下,嘿,有支繪畫鉛筆需要削一下,這可是卷筆機不能完成的任務,可我自己又不會削,該怎么辦呢?②作文的開頭很重要,它就像音樂里的定調一樣,能直接表明作者的觀點。在這里,小作者直接記述事件,無法在第一時間體現(xiàn)標題中的“后悔”。
如果求助媽媽,又要聽她“念經(jīng)”。算了!我叫醒了呼嚕震天的爸爸,爸爸果然有求必應,揉著惺忪的睡眼就起來“開工”,一會兒工夫就削好了。③這一段的動作描寫很好,“揉著惺忪的睡眼”體現(xiàn)出了爸爸對“我”的愛。
“爸爸萬歲,您繼續(xù)睡吧!”我“吧唧”親了爸爸一口,一溜煙跑了出去……
上午的美術課,需要用繪畫鉛筆??墒牵以趺捶?,都不見它的蹤影。咦?早上我明明讓爸爸削好的啊……記憶像電影一遍遍回放,我終于搜索到了一個細節(jié),難道我隨手把刀片和筆統(tǒng)統(tǒng)放在爸爸的床上了?……我越想越害怕,美術老師講了許多,可我一個字也聽不進去……④“我”到底在害怕什么呢?不寫清楚的話,小讀者很難看明白喲!
正想著,窗外一個熟悉的身影閃現(xiàn),老師連忙客氣地打開門,問我們:“是誰的家長?”是爸爸!我的心猛地一緊,他怎么來了?
爸爸一定是來打我的,刀片那么薄,一定傷到他了,我肯定會被他打死的……⑤大家一起看一下,發(fā)現(xiàn)這段話中有哪處不合理了嗎?太夸張的情節(jié)不僅突兀,而且缺少行文邏輯。想著想著,眼淚在我眼眶里直打轉。
爸爸的身影慢慢挪到班級門口,我一點一點把身子縮起來,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
“老師,不好意思打擾了,我找袁婷婷?!卑职趾榱劣辛Φ穆曇羲坪跻鸫┪业墓哪ぁ"蕖昂榱痢币辉~,不符合當時的情境。而且“似乎要震穿我的鼓膜”也過于夸張。
全班同學的目光“唰”一下全部集中到了我身上,我只得慢慢挪到門口,等著爸爸有力的巴掌⑦具體情況還不清楚,“我”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xiàn)呢?,時間仿佛定格在了那一刻——爸爸伸出手,遞來那支繪畫鉛筆,我頓時呆住了,抬頭看著爸爸,中夜倒班的他一直沒有休息,眼睛里布滿了血絲⑧哈哈,小作者是不是忘了,自己在前邊明明寫“叫醒了呼嚕震天的爸爸”,怎么現(xiàn)在又變成“爸爸一直沒有休息”了呢?作文前后邏輯一定要通順。,卻是那么溫情地望著我:“孩子,沒耽誤你畫畫吧?”“沒,沒有……”我一邊回答一邊低下頭,看見爸爸右腳大腳趾纏著厚厚的紗布,在涼鞋中顯得格外刺眼,一時間我都不知道該把目光投向哪里……“孩子,認真上課,爸爸回去了!”⑨爸爸的腳趾是怎么弄傷的?和“我”的行為有關嗎?記人敘事要“講真話,訴真情”,還原生活。過度渲染情感而夸大其詞,就無法感動讀者了。
說話間,爸爸已經(jīng)費力轉過身,我呆呆地望著爸爸一瘸一拐的身影,淚,一滴滴砸在心頭,一遍又一遍的“對不起”在我心頭回響……
一轉眼幾年過去了,我想起這件事就后悔,真想和爸爸說一句:“對不起!”
這篇習作中的“我”可真夠粗心的,結果釀成了一場小禍——刀片誤傷了爸爸的腳趾。不過,爸爸很有愛心,不但替“我”削鉛筆,還要把“我”遺忘在家中的鉛筆送到學校,而且是在腳趾被“我”誤傷的情況下。中心思想很明確,贊揚了父愛的偉大。
我們有理由相信故事是真實的。但是,讀著這篇習作,我總感覺有些“不對味”。
1.爸爸平日里與“我”感情很好,“我”怎么會想到他專門找到學校來打“我”呢?還“肯定會被他打死的”,還嚇得要哭?此處,不應用虛假的心理描寫來渲染,應該有一說一,講真事、抒真情才能感動人。
2.在教室門口,爸爸的話語,特別是“洪亮”一詞,不符合當時的情境;“我”的動作、心理活動、語言等,都好像在演戲給別人看,顯得不真實。小作者應該好好回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客觀、真實地再現(xiàn),要讓讀者信服,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修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