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甲豪 郭 勇
華麗的制作與難以安頓的情懷
——探析動畫電影《大魚海棠》
石甲豪 郭勇
動畫電影《大魚海棠》自2004年開始策劃,在經(jīng)歷了資金短缺、眾籌、跳票等種種波折之后,終于在今年7月8日暑期檔上映,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華麗的海報設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以及2004年就獲得不菲聲譽的短片,使這部電影在這12年間承載了太多期待,觀眾期望能在這里看到一部“國產(chǎn)動畫電影巔峰之作”。截至7月17日,票房已高達4.32億,相對于3000萬的制作成本,這個成績相當可觀。然而,口碑卻呈現(xiàn)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且負面評價以極快的速度占據(jù)了主流地位。上映不到10天,豆瓣評分已經(jīng)降至6.6分,遠低于去年同檔期的《大圣歸來》。華麗的制作使其仍能勉強維持“良心作品”的稱號,然而其人物形象概念化、敘事扁平化以及難以自圓的邏輯等問題使影片藝術水準大打折扣,不得不引起國產(chǎn)動畫制作者的思考。
動畫電影《大魚海棠》海報
導演梁旋表示,《大魚海棠》的最初創(chuàng)意來源于他的一個夢,而大魚“鯤”追求自由,化身為“鵬”的故事靈感則來自于莊子的《逍遙游》。為了完成自己這個夢,導演梁旋與張春頂著壓力從清華退學,帶領主創(chuàng)團隊進行十幾年的艱辛制作?!洞篝~海棠》的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主創(chuàng)者圓夢的過程。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掌管海棠花的少女椿在游歷人間時對人類少年鵬暗生情愫,鵬為了救她丟掉性命。椿為了守護鵬的靈魂,給全村人帶來了災難。同村少年湫為了讓椿得到幸福,與她一起背叛了村莊,最后椿與鵬回到了人間,湫則在村里接替了靈婆的位置。電影以椿對鯤的感情和湫對椿的感情這兩條主線展開,以達到贊美對“純愛”的守護、以及展現(xiàn)守護者成長過程的目的。
在故事的開篇及結尾,都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片尾也說:“你相信奇跡嗎?你不妨大膽一些。”從這些關鍵性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主創(chuàng)者是想通過這個故事來講述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以及自我意識的重要性——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因此,貫穿這個故事的主要線索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問題:人如何發(fā)現(xiàn)并堅持自己。故事從椿的成人禮開始講起,成年除了代表自然年齡的成熟,更多地也代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椿到人間后對長輩的質疑正說明了這一點,“這里跟長輩們說的不一樣,我們從來沒有這么開心過?!?之后便是椿繼續(xù)成長的過程,在對待鯤的問題上,面對村莊族人所認可的世俗倫理與“照著自己的心意走”,椿選擇了后者。而椿在發(fā)現(xiàn)鯤的回歸給村莊帶來洪水的災難之后,以犧牲自我的方式拯救了村莊,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椿開始正視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并且勇于承擔責任,最終達到了自我意識與集體主義兼顧的結果。
除此之外,責任與守護也是電影想要表達的另一個主題,椿由于無心之失而導致鵬的死亡,所以她認為自己有責任把鯤復活,使其重返人間,守護鯤就是她最大的使命。而在復活鯤的過程中給族人帶來了災難,所以拯救族人就是她的責任。鵬為了守護椿而犧牲了自己,椿為了守護鯤與族人犧牲了自己,湫為了椿也可以犧牲自己,爺爺奶奶死后化作的樹與鳳凰也一直在守護著椿。人的成長是與對“愛”的發(fā)現(xiàn)、感知與付諸行動緊密相關的。
這些主題都很容易讓人與導演梁旋創(chuàng)作這部電影的過程聯(lián)系起來,《大魚海棠》是梁旋心中的“鯤”,他不顧眾議的從清華退學,排除萬難的守護它,最終在上映的這天打開了“海天之門”。雖說創(chuàng)作這部電影的初衷源于導演的一個夢,在這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多的是融入了導演“為這個夢所經(jīng)歷的12年變化曲折,以及融入這段經(jīng)歷的個人生命體會”,這也就是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情懷”。
這部動畫作為具有非常明顯的傳統(tǒng)文化烙印的國漫電影,對一個全新的動漫類型進行了探索。以紅色為主色調,使用得大膽且得體,由于整體色調偏暗,使這部電影在沉靜中帶有一種“壓抑”的美感。這也與主創(chuàng)者想要傳達出的“宏偉的世界觀”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素相吻合。因此,整部電影的制作完成度接近完美,盡管是部2D動畫,但2D轉3D的過程卻做得很成功,景深對表現(xiàn)場景有很大幫助,也做出了3D的質感,片長與畫面質量的把控在近幾年的動畫電影中稱得上是上乘之作。
在人物譜系上,主創(chuàng)者采用了大量山海經(jīng)、神怪故事中的傳說人物,比如椿、湫、祝融、赤松子等等。加上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家族譜系,陰陽說等理念,福建圍樓、楹聯(lián)題字、水龍、麻將、唐裝等都充滿了濃郁的中國風,椿抽屜里的物件每一件的刻畫都十分細致。海天顛倒、海棠花開、架鳳飛翔等畫面都刻畫得相當唯美,海水倒灌、各家族人齊力補天的故事也是由女媧補天的傳說中演化而成。從這些方面都可以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用心和誠意。
有人質疑這部電影的動畫與韓國公司合作,音樂找日本團隊制作會不會影響其“國漫”的純粹性,但其實在世界范圍內(nèi)尋找頂尖人才進行合作是動畫制作的慣例,這些都無可厚非。電影被質疑抄襲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導演回應說日本動畫里有很多元素本身就是對中國文化的采用,這一回應也很具有說服力。雖然說這部電影在情節(jié)設定上確實借鑒了很多電影固有的模式,比如靈婆婆和鼠婆婆很容易讓人想到《千與千尋》里的湯婆婆與錢婆婆,或者《愛麗絲夢游仙境》里面的紅白皇后;椿與鯤之間共同成長的相處模式也類似于《超能陸戰(zhàn)隊》中的小宏與大白,或者《千與千尋》中的千尋與小白龍。然而,這些只能說《大魚海棠》這部電影運用了一些故事發(fā)展中固有的模式,取人之長是盡快走上正軌的捷徑,卻并不能就此定義這部電影為抄襲。
在配音方面,除了為鯤配音的許魏洲,其他都是專業(yè)配音演員,他們的表現(xiàn)無可挑剔,特別是由金士杰配音的靈婆尤為出彩。音樂的唯美動人也為這部影片的制作加分不少,片中音樂選用了周深的《大魚》、陳奕迅的《在這個世界相遇》以及徐佳瑩《湫兮如雨》等,雖沒有達到令人驚艷的程度,但流傳范圍廣,很受觀眾的歡迎。在背景配樂上,使用了吉田潔的原聲音樂《遙遠的旅程》,曲調悠揚婉轉,十分動聽,有助于引導觀眾進入故事情境。
就動畫制作、音樂、配音等方面來說,《大魚海棠》完全可以擔得起國漫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地位,沒有辜負觀眾12年的等待。
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負面評價幾乎如出一轍,“人魚三角戀”“瑪麗蘇”等字眼充斥在《大魚海棠》的影評中,觀眾更是失望的把女主椿惡意的稱為“綠茶婊”。但其實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并非是要講一段“三角戀”的故事,在兩位導演充滿情懷的構想中,三者的關系應該更類似于《千與千尋》中千尋、小白龍與無臉男那樣,是報恩與守護的關系。結果被人看作了一段三角戀,這要要歸結于主創(chuàng)者在編劇方面功力的不足。主創(chuàng)者的本意是在講三者之間關于成長、自由、守護的的故事,但因為對椿、湫、鯤的感情線索處理得不成熟,使三人的相處模式被誤解成了“三角戀”,再加上一些略顯幼稚的臺詞也顯得頗為尷尬,比如椿對湫說“把你當哥哥”時湫的反應,明明應該是催人淚下的場景,結果卻讓觀眾笑了場。
影片對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不明確使觀影者對很多故事情節(jié)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在影片的開始部分椿說他們的身份是“其他人”,湫說椿得到的是“一個天神的愛”,那他們的身份到底是什么?靈婆在洪水之后說“該洗洗了”,那這里骯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骯臟的是整個水下的世界,那誰才是這個故事中的反派?那椿的做法會因此而多了一分合理性嗎?同時,影片在結尾處再次解釋了女主椿名字的來源:“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卑凑找话氵壿?,在這個位置出現(xiàn)這句話應該要有所寓意,然而主創(chuàng)者并沒有把這個寓意解釋清楚。
對于這些邏輯上的缺失,制作組有自己明確的解釋。導演梁旋認定這部作品講的是一個寓言故事,主創(chuàng)團隊其實有非常清晰的邏輯。就這樣看來,似乎模糊不清的劇情是創(chuàng)作者有意為之,想達到“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然而,模糊不清的臺詞并沒有引起不同觀眾的不同感慨,只讓人觀影之后感覺到一頭霧水。雖說寓言故事都具有一定的隱晦性,但是基本故事沒講好,卻期待觀眾自行挖掘其中的隱喻義,總會給人一種邏輯不清還要強行推脫的感覺。
在推進故事展開的敘述方式上,該片設定的事件比較匱乏,只能通過旁白來推進故事發(fā)展,女主在穿過通道到達現(xiàn)實世界時,只見到了兩個人類(鯤和鯤妹)和少量幾個鏡頭,而作為“男主”的鯤通篇只有幾句臺詞。這樣的處理一方面導致觀眾始終處于一個幻想出來的虛無縹緲的空間中,無法產(chǎn)生真實的帶入感;另一方面也使該片所有的角色基本都是概念式的,缺乏深度的性格特征。
人物塑造的失敗主要體現(xiàn)在對角色面對兩難選擇時的心理斗爭的回避。主角椿在面對鯤和族人的兩難選擇時,對于這種個人意志與他人利益之間沖突的處理方式,可以作為該片的一個高潮來表現(xiàn)。然而在椿面對個人追求與父母、傳統(tǒng)的束縛之間的沖突時,創(chuàng)作者選擇了回避,絲毫沒有展現(xiàn)人物在這兩種力量之間的思考和權衡。甚至在椿做出選擇之前,爺爺就已經(jīng)告訴她應該“按照心意去做”。如何處理自我與他者的關系,面對這個哲學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許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電影應該給人物一個可以支撐其行為的核心理念或文化價值,這也是影片的核心張力所在。然而該片并沒有做到這一點?!皥猿肿晕摇钡那閼褤淞丝?,變成了令人不適的矯情和做作。
導演梁旋通過這部電影講述了自己的夢,不斷強調12年的時間,結果卻是感動了自己,沒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即使在今天,“情懷”本身并沒有成為一個貶義詞,《大圣歸來》去年的熱賣與豆瓣8.3分的評分正說明了觀眾對“情懷”的支持,而《大魚海棠》票房的熱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觀眾被宣傳中“十二年的情懷”所感動。就實際的作品來說,雖然從《大魚海棠》制作的精美程度上可以看出創(chuàng)作者的不甘平庸的心態(tài),然而,缺乏嚴密邏輯以及角色特點的情節(jié),再華美的制作也掩蓋不了這部電影存在嚴重缺失的事實。但也并不能否認這部電影對文化烙印的國漫電影的探索性意義,總結這部電影的經(jīng)驗與教訓,制作出更好的國漫,才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石甲豪,男,山東臨沂人,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設計藝術學方向研究;
郭 勇,女,湖北漢川人,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設計藝術學(視覺傳達和動畫設計)方向研究。
本文系湖北工程學院教學研究項目《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以CDIO課程理念為例》(編號:2016A0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