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
教育部日前公布中考改革方案,文化課減負、體育課納入計分、在部分地區(qū)試行初中畢業(yè)和高中招考“兩考合一”等細節(jié)引發(fā)輿論關注。筆者建言,“藝考”改革也該提上議事日程。
“藝考”涉及音樂、舞蹈、表演、播音主持、編導、美術、體育等科目的專業(yè)水平考試。現行“藝考”制度是:先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聯考”;在此基礎上,一些藝術院校各自組織“??肌???忌仨毻ㄟ^各地“聯考”,才有資格參加“校考”。最終錄取時,藝術院校綜合“??肌背煽兒透呖嘉幕n成績擇優(yōu)錄取。當然,也有部分藝術院校不安排“??肌?,綜合各地“聯考”成績和高考文化課成績擇優(yōu)錄取。
“??肌睍r間通常在當年二三月間,“聯考”時間則在前一年年底。因此,不少“藝考”考生從高三起就不在學校上課,專心備考?,F行政策是“??肌笨忌赏瑫r報考多間學校。多考一所就多次錄取機會,因而只要考試時間錯得開且經濟條件允許,考生總是盡可能多參加“??肌?,一人參加七八所學校的考試極為普遍,同時參加十多場也不少見。每年考試季,數以十萬計的“藝考”考生搭乘海陸空交通工具,甚至在家長陪同下,走南闖北赴考成為常態(tài)。
這一制度的弊端顯而易見。首先是“疊床架屋”的考試浪費社會資源。今年黑龍江一名考生被魯迅藝術學院錄取,卻被當地招辦認定為“錄取無效”,招辦給出的理由是:考生雖通過“校考”,但沒通過當地“聯考”。然而事實上,包括魯迅藝術學院在內的許多藝術院校錄取時只參考“校考”成績和高考文化課成績。此類事件已多次出現,背后的利害關系不難明了。
多重考試也必然加重考生家庭的經濟負擔,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有統(tǒng)計表明,每年數十萬參加“校考”的考生中,有40%多未能通過任何一所學校的“校考”,這意味著不少考生抱有多考一所就多個錄取機會的希望,虛耗財力和精力,甚至還影響到之后進行的高考文化課考試。一些素質好的學生雖通過多所學校的“校考”,甚至報考的七八所全都通過,但在錄取時只能選讀其中一所,這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不僅如此,在“藝考”過程中,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可以飛來飛去報考多所學校,條件一般的考生只能少考甚至不考,這是典型的機會不公平。
為此,筆者建議教育部考慮以下改革措施:一是提高“聯考”成績質量,擴大“聯考”成績適用范圍。在嚴格“聯考”標準的前提下,絕大多數藝術院校可綜合“聯考”成績和高考文化成績擇優(yōu)錄取學生。這也是不少“985”“211”高校下屬藝術學院的通行做法。
二是對“??肌痹盒W髻Y質審核?!靶?肌庇斜匾?,但對“??肌睂W校的數量應有所限制,可考慮只在國家級藝術院校保留“??肌?。目前,不少三本院校的藝術學院也要求“??肌保粌H沒必要,更有發(fā)“考試財”的嫌疑。
三是對“校考”可報考學校的數量設“天花板”,規(guī)定每名考生至多報考三所學校。這樣既可減少資源浪費,也可消減因貧富差別而導致不公平的現象?!?/p>
(作者是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