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阜東斜坡區(qū)侏羅系齊古組高分辨層序巖相古地理研究

        2016-10-10 04:25:56于景維文華國徐文禮
        現(xiàn)代地質 2016年4期
        關鍵詞:巖相層序三角洲

        于景維,劉 旭,柳 妮,薛 成,文華國,徐文禮

        (1.克拉瑪依職業(yè)技術學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2.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3.中海石油(中國) 有限公司 深圳分公司,廣東 廣州 510240;4.成都理工大學 沉積地質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9)

        ?

        阜東斜坡區(qū)侏羅系齊古組高分辨層序巖相古地理研究

        于景維1,劉旭2,柳妮1,薛成3,文華國4,徐文禮4

        (1.克拉瑪依職業(yè)技術學院,新疆 克拉瑪依834000;2.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新疆 克拉瑪依834000;3.中海石油(中國) 有限公司 深圳分公司,廣東 廣州510240;4.成都理工大學 沉積地質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59)

        準噶爾盆地東部阜康凹陷東部斜坡區(qū)上侏羅統(tǒng)齊古組是重要勘探層系,被認為是該區(qū)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的有利接替對象。以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理論為指導,利用露頭、鉆井巖心、測井及地震資料對準東阜東斜坡區(qū)齊古組進行了高分辨率層序地層研究,劃分出1個長期、3個中期及8個短期旋回層序。其中的中期旋回包含有3種基本旋回結構,有利儲集體發(fā)育的砂體往往出現(xiàn)在旋回初期。短期旋回包含有5種基本旋回結構。在高分辨率等時地層格架內,對相當中期旋回層序的3個巖性段進行層序巖相古地理特征描述,認為巖相古地理演化主要受構造運動影響,具有三角洲前緣亞相分布范圍逐漸變小、而三角洲平原亞相分布范圍逐漸擴大的進積特點,以三角洲平原亞相向前緣亞相延伸的分流河道為有利儲層發(fā)育的沉積微相。

        阜東斜坡區(qū);齊古組;高分辨層序地層;基準面旋回;巖相古地理;儲層預測

        0 引 言

        阜康凹陷是準噶爾盆地中央拗陷東部呈東西向展布的二級構造單元,其東部鼻狀斜坡帶石油地質條件十分優(yōu)越,特別是侏羅紀地層,作為該地區(qū)主力含油氣層系之一,已在下統(tǒng)三工河組、中統(tǒng)頭屯河組發(fā)現(xiàn)多口出油氣井,油藏類型為受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分流河道砂體控制的巖性油藏和地層-巖性復合油藏[1-3],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局面,因此前人研究重點多集中于侏羅紀地層三工河組[4-11],而對上統(tǒng)齊古組勘探研究關注較少。隨著勘探進一步深入,2012年阜東16井侏羅系頭齊古組獲高產油流,阜東斜坡首次在齊古組巖性勘探獲得突破,隨后開展老井復查,阜東022井齊古組獲工業(yè)油流,這些生產成果使得齊古組成為阜康東環(huán)帶巖性地層油氣藏勘探的有利接替對象。由于油氣地質條件復雜,齊古組河道砂體厚度變化大,橫向展布相變快,對沉積體系特征及其分布缺乏整體認識,這限制油氣藏高效勘探開發(fā),因此,有必要在高分辨層序地層的工作平臺上建立研究區(qū)等時地層格架,在此基礎上對齊古組沉積體系和巖相古地理特征進行深入探討,對小層砂體劃分、對比和平面展布規(guī)律進行詳細研究,以期為精細油氣藏描述和提高勘探成功率提供地質依據。

        1 區(qū)域地質背景

        研究區(qū)構造形態(tài)為整體向北東抬升的單斜,平面上大致呈“桑葉形”展布。工區(qū)面積600 km2(圖1),區(qū)域分布寬度為20~40 km。侏羅紀的準噶爾盆地處于振蕩型陸內坳陷盆地演化階段[12],盆地經歷印支運動和燕山運動,由于受到不均勻的擠壓作用,研究區(qū)周圍火山活動頻繁[13]。齊古組埋深較淺,一般分布在1 800~2 500 m。齊古組自下而上分為齊古組一段(J3q1)、齊古組二段(J3q2)和齊古組三段(J3q3),齊古組一段保存最為完整,其厚度范圍為28~184 m,平均值為109 m;受燕山運動影響,齊古組二段小部分被剝蝕,厚度范圍為0~218 m,平均值為122 m;全區(qū)39口井中19口井齊古組三段全部被剝蝕,剩余井中齊古組三段厚度范圍為0~126 m,平均厚度為60 m,反映出齊古組一段至齊古組三段剝蝕區(qū)范圍擴大,總體為湖退環(huán)境。研究區(qū)物源主要以東北部奇臺凸起(克拉美麗山)為主,東部北三臺凸起以及南部博格達山為次要物源。本次野外剖面位置定于烏魯木齊西部郝家溝和東北部水磨溝(圖1)。在古地理圖上位于阜康斷裂帶西緣,這兩條剖面的研究,即有利于識別層序界面又有助于恢復研究區(qū)巖相古地理的演化。

        2 齊古組高分辨層序地層特征

        以CROSS等基準面旋回層序地層學原理[14-16]為理論基礎,依靠研究區(qū)600 km2三維地震資料、39口井鉆測井資料以及13口井112 m長的巖心描述資料,可將齊古組劃分為1個長期、3個中期和8個短期旋回層序(圖2和圖3)。前人關于層序地層格架建立的描述,多數(shù)以長期基準面旋回為主[17-18],因其在盆地范圍之內易進行對比。由于基準面旋回尺度越小,其對比范圍越有限,考慮到研究區(qū)面積相對較小,層位單一,因此重點對MSC1、MSC2、MSC3中期旋回層序特征及重點結構類型的短期旋回層序進行描述。

        2.1中期基準面旋回層序特征

        2.1.1MSC1中期旋回層序特征

        該旋回發(fā)育于齊古組一段,其邊界同地震標定的層位相一致,為一較完整的水進-水退旋回,由3個短期旋回疊加構成。底界面之上通常由厚度不大的辮狀河三角洲前緣或平原河道砂體充填,巖心資料中顯示較明顯底沖刷面,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較明顯的鐘形突變。地震剖面上表現(xiàn)為弱振幅且可全區(qū)追蹤的連續(xù)反射界面,通過井-震對比加以標定和追蹤,發(fā)現(xiàn)底界面之上為中-強反射同相軸上超特征,界面之下表現(xiàn)為削截現(xiàn)象。最大湖泛面附近發(fā)育分流間灣或河漫泥巖沉積,地層總體由東北向西南方向超覆。根據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厚度差異,研究區(qū)MSC1主要發(fā)育有以上升半旋回為主的不完全對稱型(C1型)和近完全對稱型(C2型)2種旋回結構類型[19]。

        圖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圖及野外剖面位置Fig.1 Location of study area and field sections

        圖2 研究區(qū)齊古組層序界面在野外剖面、巖心特征Fig.2 Characters of sequence boundary displayed in field section and coresA.齊古組頂界;B.齊古組底界(A、B均屬于郝家溝剖面);C.阜東16井,2 037.95 m,大型沖刷面,J3q1;D.阜東17井,2 882.53 m,大型沖刷面,J3q1

        2.1.2MSC2中期旋回層序特征

        該旋回發(fā)育于齊古組二段,其邊界大部分同地震標定的層位相一致,其主體為較完整的水退-水進旋回,由三個短期旋回疊加構成。底界面之上通常由厚度較大辮狀河三角洲平原河道砂體充填,巖心資料中表現(xiàn)為大規(guī)模底沖刷面,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明顯箱形突變,最大湖泛面附近發(fā)育穩(wěn)定的河漫泥巖沉積。在地震剖面上,表現(xiàn)為弱振幅,但在全區(qū)范圍內可追蹤的連續(xù)反射界面,界面之上表現(xiàn)為上超,之下表現(xiàn)為削截特征。根據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厚度差異,研究區(qū)MSC2也發(fā)育有分別以上升半旋回為主的不完全對稱型(C1型)和近完全對稱型(C2型)2種亞類型。

        2.1.3MSC3中期旋回層序特征

        該旋回發(fā)育于齊古組三段,由于受構造隆升和剝蝕區(qū)明顯向西擴大影響,其邊界僅部分與地震標定的層位相一致,水進-水退旋回也不完整,僅由兩個短期旋回疊加構成。頂界面之上由白堊系吐谷魯組河道沖刷,巖心資料中顯示為明顯的大型底沖刷面和河道充填沉積,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較明顯的箱形突變,最大湖泛面附近為河漫泥巖沉積。通過井-震對比加以標定和追蹤,地震剖面上表現(xiàn)為弱振幅且可全區(qū)追蹤的連續(xù)反射界面,以頂界面上具有中-強反射同相軸上超為顯著特征,而界面之下表現(xiàn)為削截現(xiàn)象。根據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厚度差異,研究區(qū)MSC3僅發(fā)育以下降半旋回為主的不完全對稱型(C3型)。

        2.2重點短期基準面旋回層序特征

        研究區(qū)齊古組共識別出8個短期基準面旋回層序,分別命名為SSC1—SSC8層序,歸屬為4種結構類型:僅保留上升半旋回的非對稱型(A型)、以上升半旋回為主的不完全對稱型(C1型)、近完全對稱型(C2型)以及下降半旋回為主的不完全對稱型(C3型)(圖4)。結合試油資料發(fā)現(xiàn),有利儲集層發(fā)育砂體多存在于A型和C1型兩種結構類型中,因此要對這兩種結構類型特征進行描述。

        2.2.1僅保留上升半旋回的非對稱型(A型)

        此類型多發(fā)育于離物源較近一側,受后期構造運動影響,僅保留上升半旋回,主要由分流河道砂巖—溢岸粉砂巖—河道間泥巖構成向上變細的高可容納空間的沉積序列(A2型),而僅由分流河道砂巖構成的向上變細的低可容納空間的沉積序列(A1型)則很少出現(xiàn)。A2型旋回結構的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小套齒狀鐘形或下寬上窄形,砂體厚度范圍為6~30 m,平均為18 m,多為發(fā)育于MSC2頂部的SSC6及MSC3頂部的SSC8層序中,為最有利儲集層發(fā)育的層序結構。

        2.2.2以上升半旋回為主的不完全對稱型(C1型)

        此類型發(fā)育范圍較廣,大多由厚層分流河道(或水下分流河道)砂體→溢岸粉砂巖(或水下天然堤)→河道間泥巖(或分流間灣)→決堤粉-細砂巖(或水下決口扇)→薄層河道砂體構成,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小段“>”,突變點位于旋回上部,以上升半旋回厚度較大和砂體較發(fā)育為主要特征。多發(fā)育于SSC1、SSC4和SSC7(圖3)等層序中,為較有利儲集層發(fā)育的層序結構。

        2.3等時地層格架建立

        圖4 研究區(qū)基準面旋回的基本結構類型(據鄭榮才,2010,有修改)Fig.4 Basic compositional types of base-level circles in study area(ZHENG Rongcai, 2010,modified)

        依據高分辨層序地層分析結果,以中期旋回層序的底界面、頂界面和最大湖泛面為等時對比標志,選擇短期旋回層序為等時地層單元進行等時地層對比,建立齊古組高分辨率等時地層格架(圖5),地層格架中的中期旋回分別與巖石地層單元劃分方案中的巖性段和地震層序有良好對應關系。以此為依據,在高分辨率等時地層格架中,對阜東斜坡地區(qū)齊古組分別相當中期旋回層序的3個巖性段和分別相當短期旋回層序的8個小層砂體進行劈分,并選取順物源方向對小層砂體進行等時對比和描述砂體的分布規(guī)律,取得很好效果并得到如下幾點新認識:(1)阜東7井由于后期構造活動影響,缺失MSC3 砂層;(2)阜東13井、阜東15井、阜東022井和阜東2井3個段的砂層總體比較完整(圖5);(3)從整體上看,各小層砂層在短期旋回上升期連續(xù)性較好,有利儲層發(fā)育,如SSC4上升旋回整體小層砂體橫向上在阜東15井-阜東022井-阜東2井-連續(xù)性比較好,砂體較厚,可推測在此段時期三角洲擴張范圍較大,有利于單砂體儲層發(fā)育。又如 SSC1上升和SSC2上升旋回整體小層砂體橫向上在阜東13井-阜東15井-阜東022井連續(xù)性很好,雖然砂體整體厚度不及SSC4上升旋回,但砂體延伸面積很大,有利于區(qū)域性儲層發(fā)育;(4)下降期多為孤立砂體,不利儲層發(fā)育。

        3 層序地層格架內巖相古地理研究

        巖相古地理編圖是以巖石地層為編圖單元,其跨度時間較長,等時性較差,很難真實地反映古地理面貌和沉積相帶展布規(guī)律[20-22]。本次高分辨率層序-巖相古地理編圖,以四級層序為編圖單元編制巖相古地理圖,可有效地提高巖相古地理圖的時間分辨率和等時對比精度。巖相古地理圖的編制:采取單因素分析方法,利用砂體厚度等值線(圖6)、砂體百分含量、地震振幅(圖2)以及相位屬性等因素進行綜合繪制。

        3.1MSC1巖相古地理研究

        此沉積時期,盆地處在構造裂陷后的熱沉降初始、坳陷構造演化階段,未受燕山運動造成的區(qū)域性抬升剝蝕影響,廣大地區(qū)處于穩(wěn)定沉降狀態(tài)并接受沉積,地層厚度呈北薄南厚狀,一般為20~60 m,以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為主(圖6A),繼承了中統(tǒng)頭屯河組沉積巖相古地理輪廓[23],湖岸線延伸到區(qū)域東北部剝蝕線附近。受湖平面升、降引起的中期基準面波動影響,水下分流河道側向遷移頻繁,在研究區(qū)北部以及南部剝蝕線附近砂體厚度為20~30 m,最厚的砂體多數(shù)分布于距剝蝕線較近位置,砂體規(guī)模受物源影響慢慢擴大,厚度為30~40 m,在北東向的主物源附近厚度可達40 m以上,為多個三角洲河道砂體的連續(xù)疊置,向湖盆方向逐漸減薄。疊置的水上→水下分流河道分別被分流間洼地和分流間灣微相的泥巖分隔,同時沿水下分流河道前方呈半環(huán)帶狀分布的河口壩也很發(fā)育。總體相域地層變化趨勢與砂體厚度變化一致。

        北部的沙奇-北三臺凸起提供較充足物源,在研究區(qū)中北部地區(qū),北部物源經阜東071井、北82井、阜東9井和北81井向西南方向提供,形成的三角洲前緣延伸到阜東14井、阜東13井、阜東11井以及北97井附近,為多個大型疊置的東北-西南展布的辮狀河三角洲;東部地區(qū),北部物源經阜東162井以及北38井向南偏西部提供,受地形以及湖平面上升的影響,此時三角洲前緣只延伸到北34井和北94井附近,形成相對很小的呈樹枝狀分布的辮狀河三角洲,同南部延伸到雙1井附近的辮狀河三角洲相連,總體形成粗樹干狀三角洲;南部受博格達山剛剛隆起以及距博格達山近距離的影響,共有兩個較明顯的辮狀河三角洲及一個潛在辮狀河三角洲,西南部三角洲擴張到滋泉1井附近,整體呈朵葉狀展開,同其東部辮狀河三角洲部分相連。在北25井東部存在潛在葉狀辮狀河三角洲。但湖平面的變化限制三角洲的分布范圍,研究區(qū)南部為前三角洲環(huán)境,在研究區(qū)的西部和南部地區(qū)出現(xiàn)大面積的三角洲前緣沉積。

        通過高分辨層序地層學分析,認為研究區(qū)有利儲集層主要分布在MSC1旋回中。結合MSC1巖相古地理研究,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被認為是有利儲集微相。通過分析物性資料,水下分流河道砂體平均孔隙度為11.2%,平均滲透率為45.8×10-3μm2;分流河道砂體平均孔隙度為22.5%,平均滲透率為165.2×10-3μm2,認為分流河道為最有利儲集微相。

        3.2MSC2巖相古地理研究

        圖6 研究區(qū)MSC1-MSC3及SSC1巖相古地理圖Fig.6 Lithofacies palegeographic maps of MSC1-MSC3 and SSC1 in study areaA.MSC1巖相古地理圖;B.MSC2巖相古地理圖;C.MSC3巖相古地理圖;D.SSC1巖相古地圖

        此沉積時期,研究區(qū)開始受燕山運動Ⅰ幕影響,東北部地層逐漸開始抬升剝蝕,地層厚度依舊為南厚北薄狀,一般為30~60 m,主要為褐色-灰褐色細-粗砂巖、泥巖及粉砂巖互層,以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為主,但區(qū)域分布有了明顯變化,湖岸線向西遷移到阜東13井附近,形態(tài)近似為橢圓。受湖平面下降引起的中期基準面下降影響,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側向遷移頻繁,砂體規(guī)模變大,相互連通,特別是分流河道砂體沉積作用異?;钴S,河道分流明顯增多,并被分流間洼地分隔。在研究區(qū)北部以及南部剝蝕線附近砂體厚度為20~40 m,受北東向主物源影響,中部靠近剝蝕線砂體厚度可達50 m以上,為多個三角洲河道砂體的連續(xù)疊置;受南部博格達山物源影響,研究區(qū)南部砂體厚度也達50 m以上,向湖盆方向逐漸減薄。

        相對MSC1時期,三角洲平原沉積規(guī)模明顯擴大,整體呈寬帶狀和不規(guī)則扇狀,主要自北東向南西延伸進入湖盆,分流河道和其前端泛濫平原沉積呈鳥足狀或朵狀大面積展布;另外受來自南部方向博格達山物源影響,在研究區(qū)南部,滋泉1井附近和雙1井附近均發(fā)育規(guī)模較大的三角洲朵狀體,以發(fā)育長條狀分流河道和泛濫平原沉積為主要特征,在東南部的雙1井-北25井附近也分別發(fā)育有水上分流河道砂體。受物源供給充分的影響,研究區(qū)大部分地區(qū)發(fā)育三角洲平原沉積,只在研究區(qū)的西部地區(qū)出現(xiàn)小面積的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

        3.3MSC3巖相古地理研究

        MSC3沉積時期,盆地處在坳陷構造演化后期階段,同時受燕山運動造成的三臺凸起及南部地區(qū)強烈抬升影響[24],使侏羅系中上統(tǒng)地層頂部遭到嚴重剝蝕,盆地沉積范圍明顯減少,剝蝕區(qū)面積明顯擴大。地層厚度還是南厚北薄狀,地層厚度一般20~40 m,整體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沉積,湖岸線已退到研究區(qū)西部之外。受湖平面繼續(xù)下降引起的中期基準面下降影響,東部分流河道發(fā)育,呈條帶狀、串珠狀,大致呈東西向分布,疊置寬度一般大于30 m,分布面積廣,占研究區(qū)面積的70%以上。MSC3相域砂體累計厚度在研究區(qū)各地方較平均,與MSC2相比,砂體厚度明顯降低。

        該時期湖平面快速下降,北部的奇臺凸起提供充足物源,經阜東071井、阜東12井、阜東2井、阜東022井、阜東051井和阜東053井向西南方向提供,形成三角洲范圍為最大。北部物源經阜東082井以及北34井向西南方向提供,形成的大型三角洲同南部由博格達山提供物源形成的三角洲疊置一起,受物源以及湖平面下降原因,河道范圍是有所減小。西南部根據物探資料也有大型三角洲的分布,由于沒有探井分布,只能推測存在。受物源供給充分的影響,湖平面的下降使得三角洲的分布范圍迅速擴大,研究區(qū)發(fā)育三角洲平原亞相沉積,三角洲前緣亞相不發(fā)育。

        3.4SSC1上升半旋回巖相古地理研究

        由上述研究可知,有利儲集體發(fā)育的砂體往往出現(xiàn)在旋回初期,結合研究區(qū)試油資料,認為齊古組一段為勘探最有利層系,有必要對于MSC1初期的SSC1上升半旋回層序進行巖相古地理研究。

        該層序沉積時期,以發(fā)育濱淺湖與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為主,砂體分布方向與SSC1上升旋回的砂體展布方向一致,受基準面初始上升影響,物源供給較充沛,水下分流河道側向遷移頻繁,砂體規(guī)模受物源影響慢慢擴大,分流河道和河口壩微相較為發(fā)育,水上-水下分流河道間由分流間灣和分流間洼地相分隔;在滋泉1井發(fā)育類似扇形三角洲前緣沉積,在雙1井-阜東16井發(fā)育連片三角洲前緣和平原沉積(圖6)。整體砂體厚度多在5~20 m范圍內,河道中心位置砂體厚度可達30 m以上,如北34井和阜東10井附近的砂體累積厚度為30 m以上,最厚可達34.5 m是有利的儲集層發(fā)育區(qū)。

        4 結 論

        (1)在高分辨層序地層學理論的指導下,利用多種資料對阜東斜坡區(qū)齊古組地層進行高分辨層序地層研究,共劃分出1個長期、3個中期及8個短期旋回層序,識別出5種基準面旋回結構類型,MSC1和MSC2發(fā)育C1和C2類型,MSC3則發(fā)育C3類型,短期旋回中5種旋回結構類型均有出現(xiàn)。通過小層對比可發(fā)現(xiàn),儲集砂體分布受中期基準面控制,有利區(qū)域型儲集砂體分布于MSC1上升初期SSC1和SSC2中,MSC2上升初期SSC4易發(fā)育孤立型儲集砂體。

        (2)在研究區(qū)高分辨層序地層格架內進行巖相古地理研究,認為研究區(qū)主要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進一步劃分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緣沉積。沉積體系的演化受到構造活動、物源、古地形、湖平面變化的影響,主要受到燕山運動Ⅰ幕的控制,在MSC1沉積期發(fā)育“小平原、大前緣”的三角洲沉積體系,三角洲平原范圍較小并不是剝蝕的殘余,水下分流河道砂體比較發(fā)育;而在MSC2沉積期發(fā)育“大平原、小前緣”的三角洲沉積體系,其相域地層厚度較大,水上分流河道砂體很發(fā)育;在MSC3沉積期,研究區(qū)發(fā)生大幅度湖退,普遍發(fā)育晚期有強烈暴露和侵蝕作用的三角洲平原沉積,未見三角洲前緣沉積。分流河道砂體和水下分流河道砂體為MSC1有利儲集砂體,其中分流河道為最有利儲集微相。結合試油資料,對MSC1初期發(fā)育的SSC1上升半旋回進行巖相古地理的研究,認為河道中心厚度大于30 m以上砂體有利的儲集層的發(fā)育。

        [1]朱筱敏,張義娜,楊俊生,等.準噶爾盆地侏羅系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特征[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8,29(2):244-251.

        [2]張建良,劉金華,楊少春.準噶爾盆地彩南油田彩003井區(qū)侏羅系辮狀河三角洲相儲集層特征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9, 20(3):335-341.

        [3]印森林,吳勝和,許長福,等.砂礫質辮狀河沉積露頭滲流地質差異分析———以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三疊系克上組露頭為例[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14,43(2):286-293.

        [4]吳雨韓,吳采西,瞿建華,等.克拉瑪依中拐地區(qū)三工河組和八道灣組沉積相新認識[J].新疆石油地質,2010,31(6): 590-592.

        [5]劉智榮,王訓練,周洪瑞,等.準噶爾盆地南緣郝家溝剖面下侏羅統(tǒng)三工河組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特征[J].現(xiàn)代地質,2006,20(1):77-85.

        [6]崔金棟,郭建華,李群.準噶爾盆地莫西莊地區(qū)侏羅系三工河組層序地層學研究[J].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43(6):2222-2230.

        [7]朱永進,杜衛(wèi)星,張秀麗,等.準噶爾盆地白家海凸起三工河組巖性油氣藏勘探[J]. 新疆石油地質,2013,34(3):269-271.

        [8]季敏,劉斌.準噶爾盆地腹部地區(qū)頭屯河組儲層特征研究[J].新疆地質,2009,27(1):58-61.

        [9]張新見,許濤,周胐,等.準中4區(qū)塊侏羅系頭屯河組灘壩及風暴沉積特征[J].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2,36(5):45-50.

        [10]于景維,李璐璐,祁利祺,等.阜東斜坡帶頭屯河組二段儲集層控制因素[J]. 新疆石油地質,2014,35(1):34-38.

        [11]李云,祁利褀,胡作維,等.準噶爾盆地阜東斜坡中侏羅統(tǒng)頭屯河組儲層敏感性特征[J].巖性油氣藏,2014,26(1):52-57.

        [12]況軍.地體拼貼與準噶爾盆地形成演化[J].新疆石油地質,1993,14(2):126-131.

        [13]魯兵, 張進,李濤,等.準噶爾盆地構造格架分析[J].新疆石油地質,2008,29(3):283-289.

        [14]CROSS T A. Stratigraphic controls on reservoir attributes in continental strata[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0,7(4):322-350.

        [15]CROSS T A, LESSENGER M A. Sediment volume partitioning: rationale for stratigraphic model evaluation and high-resolutio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J]. NPF Special Publication, 1998,8: 171-195.

        [16]CROSS T A. High-resolutio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se-level cycles and sediment accommodation[M]//Proceeding of Northwestern Europe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Congress. Paris:[s·n.],1994:105-123.

        [17]鄭榮才,尹世民,彭軍.基準面旋回結構與疊加樣式的沉積動力學分析[J].沉積學報, 2000,18(3):369-375.

        [18]鄭榮才,彭軍,吳朝容.陸相盆地基準面旋回級次劃分和研究意義[J].沉積學報,2001,19(2):249-255.

        [19]鄭榮才,文華國,李鳳杰.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0:10-100.

        [20]吳曉智,齊雪峰,唐勇,等.新疆北部石炭紀地層、巖相古地理與烴源巖[J].現(xiàn)代地質,2008,22(4):549-557.

        [21]韓品龍,張月巧,馮喬,等.鄂爾多斯盆地祁連海域奧陶紀巖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J].現(xiàn)代地質,2009,23(5):822-827.

        [22]張兵,王緒本,吳朝容,等.大川中地區(qū)須家河組層序-巖相古地理研究[J].現(xiàn)代地質,2013,27(6):1348-1355.

        [23]于景維,鄭榮才,劉自軍,等.準噶爾東部阜東及西泉地區(qū)頭屯河組沉積特征及相模式[J].新疆地質,2014,32(2):225-230.

        [24]張琴,張滿郎,朱筱敏,等.準噶爾盆地阜東斜坡區(qū)侏羅紀物源分析[J].新疆石油地質,1999,20(2):501-504.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Lithofacies Palegeographic Analysis of Qigu Formation in Fudong Slope Area

        YU Jingwei1,LIU Xu2,LIU Ni1,XUE Cheng3,WEN Huaguo4,XU Wenli4

        (1.Karamay Technical College, Karamay,Xinjiang834000,China; 2.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Xinjiang OilfieldCompany,Karamay,Xinjiang834000,China;3.ShenzhenBranch,CNOOCLtd.,Guangzhou,Guangdong510240,China;4.InstituteofSedimentaryGeology,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Sichuan610059,China)

        The Upper Jurassic Qigu Formation is the main exploration layer in the Fudong slope area in the east of Junggar Basin, which is thought to be the favorable replace objects of lithologic and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Guided by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theory, one long-term base level circle,three mid-term base level circles and eight short-term base level circles are divided from Qigu Formation of Fudong slope area in east of Junggar basin through outcrops, drilling cores, seismic and logging data.Mid-term base level circles have three basic types of sequence structure, and sandbodies positioned in initial stage of mid-term base level circles are favorable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 while short-term base level circles have five basic types of sequence structure. Lithofacies palegeography is depicted in the framework,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evolution of lithofacies palegeography is mainly affected by tectonic movement, and distribution range of delta front subfacies becomes larger, while delta plain becomes smaller, and the favorabl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 is distributary channel.

        Fudong slope area; Qigu Formation;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base level circle; lithofacies palegeography; reservoir prediction

        2015-10-11;改回日期:2015-12-27;責任編輯:孫義梅。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fā)”(2011ZX05001-005-01)。

        于景維,男,博士,講師,1985年出生,沉積學專業(yè),主要從事沉積儲層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yyjjww-1985@163.com

        TE121.3

        A

        1000-8527(2016)04-0842-10

        猜你喜歡
        巖相層序三角洲
        “V-C”層序地層學方法及其在油田開發(fā)中后期的應用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巖巖相特征與分布預測
        白云凹陷SQ13.8層序細粒深水扇沉積模式
        高分辨率層序隨鉆地層對比分析在錄井現(xiàn)場中的應用
        錄井工程(2017年3期)2018-01-22 08:40:26
        亞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三角洲地區(qū)
        小布老虎(2016年14期)2016-12-01 05:47:26
        壯麗的河口三角洲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疊系層序地層劃分與聚煤作用
        中國煤層氣(2015年2期)2015-08-22 03:29:11
        麥蓋提斜坡東部構造帶奧陶系巖相、成巖作用帶與儲層成因
        塔里木盆地三疊紀巖相古地理特征
        斷塊油氣田(2012年6期)2012-03-25 09:53:55
        久久久亚洲熟妇熟女av| 亚洲AV秘 片一区二区三|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被黑人做的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蜜桃视频| 久久女人精品天堂av影院麻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激情 人妻 制服 丝袜| 国产午夜激情视频自拍|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91久久国产情侣真实对白|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蜜桃|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麻豆国产成人AV网| 全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热の国产AV| 国产成人色污在线观看| 美腿丝袜诱惑一区二区|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色欲AV成人无码精品无码| 精品黄色国产一区二区| 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 亚洲妇女av一区二区| 极品粉嫩小仙女高潮喷水网站|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日韩爱爱视频| 日本久久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V| 蜜桃av夺取一区二区三区| 漂亮人妻被强了完整版|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