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的人說話聲音通常都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周圍環(huán)境稍微嘈雜,就很難聽清他們在說什么,這是因為氣虛體質人的肺氣比較弱。內經中說“肺朝百脈”,意思是全身的血液,都要通過百脈流經于肺,經過肺進行體內外清濁之氣的交換,再通過肺氣的宣降作用,將富含清氣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如果傷到了肺氣,就是肺的正常功能出現問題,呼吸就不暢快,說話的聲音也就微弱無力。肺主皮毛,肺氣不足,頭發(fā)就會缺少營養(yǎng)。因此,很多氣虛體質人的頭發(fā)用再好的洗發(fā)水、護發(fā)素,也得不到滋養(yǎng),看上去總是枯燥,沒有光澤。
氣虛的人,身上總是感覺沒有力氣,稍微需要費一些體力的事情就做不來,甚至呼吸都好像不夠力,總有氣短的感覺。氣虛體質的人很容易感到累,多走了幾步路就要找個地方坐下來歇歇,甚至只是多說了幾句話就會陷入到一種疲勞中,很久才能緩過勁兒來。他們總是給人一種無精打采的感覺,好像晚上沒睡好,要不就是沒吃飽飯的樣子。對于他們來說最喜歡的事情,往往不是和朋友們出去玩兒,也不是聊天,而是安靜讀書或睡覺。其實,他們也想多交幾個好朋友,但似乎總難遇到能夠理解自己的人,說話又那么耗神,還不如安安靜靜地看書或者再睡個回籠覺。
氣虛體質的明顯特點,就是對于外邪的抵抗力很差,非常容易感冒,而且一感冒就很難好利索。氣虛則衛(wèi)氣不固,會經常性地出冷汗、虛喘或患過敏性鼻炎。氣為血之帥,氣虛則血不能濡養(yǎng)舌頭,邊緣會有齒痕。中氣不足則可能會臟器下垂,如胃下垂、脫肛和疝氣。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氣虛呢?人體的氣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營養(yǎng)、生活習慣的影響。不合理的減肥、熬夜、過度疲勞、懶惰、久病等因素都可以導致氣虛。還有,人過四十,氣也會逐漸衰減。
氣虛則需要補氣,如何才能有效地補氣呢?其實,合理的運動是大補元氣的良方。老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年人不適合激烈的運動,跳跳廣場舞、打打太極拳,還有規(guī)律性的散步都是非常好的良方。就像經歷風雨的大樹比溫室中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一樣,運動時就會接觸自然界的陽光與風,對于增強體質、大補元氣有很大的幫助。但是要提醒一下,過勞或者是鍛煉過度,也是會傷氣的,應該根據年齡和體質進行相應強度的鍛煉并且循序漸進。
除了鍛煉身體來補氣之外,還應該注意飲食和睡眠。氣虛體質的人最好吃一些甘溫補氣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等谷物都具有養(yǎng)胃氣的功效;山藥、蓮子、黃豆、薏仁、胡蘿卜、香菇、雞肉、牛肉等食物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人參、黨參、黃芪、白扁豆等中藥也具有補氣的功效。用這些中藥和具有補氣的食物做成藥膳,常吃可以促使身體正氣的生長。
對于氣虛體質的人來說,在所有的補氣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的一種。早上3點到5點是肺經當令的時段,是需要深度睡眠的,但總有些人經常會在這段時間莫名其妙地醒來,然后很長一段時間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直要過了5點才能疲憊地入眠,這說明氣血已經不足了。寅時的時候,肺經在布輸氣血,如果氣血不足的話,就會影響到某些器官氣血的正常流通,而身體是有自愈功能的,為了使這個器官不至于因氣血不足而受到損傷,只好讓你清醒過來了。這時候我們不用起床,只要大口地咽幾口唾液,就能起到補氣血的作用。醒來時,口腔內唾液很少,輕輕咬咬牙就會有唾液分泌出來,量少點也沒有關系。內經說“脾為涎,腎為唾”,唾液就來源于人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的腎與脾,“咽津”可以補腎健脾。所以,當我們早醒又睡不著的時候,不妨就咽幾口唾液,這個方法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