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一貫堅持的根本宗旨,是我黨的立黨之本,是我黨能夠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的力量源泉。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為民服務工作。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和署名文章中,“人民”是被提及頻次最高的熱詞之一。不久前在會見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時,習總書記更是要求領導干部“要做群眾的貼心人”、“真正做到心系群眾、熱愛群眾、服務群眾”。李克強總理在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時也特別強調,“要把讓人民滿意的標準高懸頭上、牢記心上,把解決群眾困難、為群眾辦實事、實現人民期盼體現在行動中,打造敢擔當、有作為的政府。”
近年來,各地區(qū)、各部門也都在創(chuàng)新和改進電子政務方面開展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后證”,大大簡化了企業(yè)辦事程序,激發(fā)了市場活力。在面向公民服務方面,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2部門組織實施的信息惠民工程通過大力推進政務信息公開、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yè)務協同,在實現電子電子政務服務便民、利民、益民服務等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如福建省建成了電子證照庫,推動了跨部門證件、證照、證明的互認共享,初步實現了基于公民身份證號碼的“一號式”服務;廣州市的“一窗式”和佛山市的“一門式”服務改革,大大簡化了群眾辦事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了服務流程,提升了群眾辦事效率;上海市、深圳市通過建設社區(qū)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和數據共享平臺,基本實現了電子政務服務事項的網上綜合受理和全程協同辦理。但是,全國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還存在網上服務項目不全、信息共享程度低、實際可辦理率不高的問題。困擾企業(yè)和基層群眾的“辦證多、辦事難”現象仍然不少,異地就醫(yī)結算、社保轉移支付、隨遷子女入學等跨地域、跨部門辦事問題尤為突出,給人民群眾辦事創(chuàng)業(yè)帶來諸多不便。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關鍵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更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推向縱深發(fā)展的一年。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需要進一步提高改革創(chuàng)新的緊迫感,要以更大的改革力度和更加堅定的意志決心,推進便民、利民、親民的電子政務服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簡除煩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眾有更平等的機會和更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近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10部委《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構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yōu)質高效的電子政務服務信息體系,讓人民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解決群眾和企業(yè)“辦證多、辦事難”現象,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互聯網+時代的電子政務就是要運用互聯網思維,革新服務理念,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做好頂層設計,并落實到具體法規(guī)、制度和方法。要全面推行政府網上受理與審批辦理各類服務事項,讓“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要進一步加大政府改革力度,打通政府內部環(huán)節(jié),推動信息共享,實現跨部門、跨地區(qū)、跨行業(yè)的電子政務服務事項的銜接配合和業(yè)務聯動。要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構建統一、安全的網上電子政務服務系統和公民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庫,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電子政務服務體系,解決電子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等難題。要充分結合正在實施的信息惠民工程,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支撐群眾辦事 “一號申請、一窗口受理、一平臺共享、一站式服務”,簡化辦事手續(xù),提高辦成效率,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切實提高群眾辦事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