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一個人的“海絲之路”

        2016-09-28 13:45:29林漢筠
        北京文學 2016年8期
        關(guān)鍵詞:虎門鄉(xiāng)民安南

        林漢筠

        一個偶爾的機會,我來到開啟中國近代史第一頁的虎門。印象最深的不是震驚中外的林則徐奮起歷時23天、將收繳的2,376,254斤鴉片全部銷毀的銷煙池;不是穿鼻洋北武山腳威武屹立的鴉片戰(zhàn)爭古戰(zhàn)場;不是人影幢幢的黃河服裝市場,而是一尊雕像。這尊雕像是一個農(nóng)夫左手端著一個紅薯,右手提著兩個紅薯,仿佛向我們款款走來。旁邊有兩個字“陳益”。我不由得打了個激靈,恨不能立即“打開”雕像旁的石雕“書”。原來我時時念記著的紅薯(又稱番薯)竟然是我眼前這個“農(nóng)夫”冒著生死傳播的。我的血一下子涌了上來,我的喉里似乎被什么塞著噎了下來,我似乎被人點了穴位,全身無力,在這座雕像前癱了下來,深深地跪了下去。

        時間,把我們帶到了明朝。1582年(明萬歷十年),一個東莞人走進了鄰國安南(今越南),他就是陳益。這個陳益,別看他不是一個仕途學子,也不是豪富殷商,但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用今天的話說,也有一定的出身背景。爺爺陳志敬,經(jīng)學精粹,德義堪嘉;為弘治十七年(1504)舉人,后授官潯州通判,公正廉明;任官廣西,“平土酋,靖內(nèi)亂,收失地,撫百姓”,聲威遠播;署南寧同知,德重政??;晚年致仕歸里退而不休,走四鄉(xiāng),訪民情,揭苛政,斥酷吏,秉筆修書致上,為地方鹽民廢除苛捐什役奔走請命;曾任南寧同知,相當于今天的市長助理。這個助理大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上政績卓越,退休后榮歸故里,好打抱不平,敢于為民上疏請命,后來鄉(xiāng)人為他建立“抗疏”紀念亭。父親陳廷對也是非常了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曾在海寇劫掠鄉(xiāng)村時,冒死組織鄉(xiāng)民抵御,將海寇打得個落花流水不敢再犯,自此虎門讓人稱為太平。你想想,一個人的壯舉贏得了地方的世代平安,其功績自然了得,被尊為鄉(xiāng)賢。陳廷對也因此名震莞邑,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其兄陳履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舉,隆慶五年(1571)名登進士榜,先后出任湖北蒲圻縣令、蘇州任海防同知、戶部員外郎,在廣西副使任上退仕歸鄉(xiāng)?;氐交㈤T后成立了鳳岡書院研習詩學,吟詠不輟,有《懸榻齋集》風行于世。

        受這樣一種家風熏陶,陳益更是恪守家訓,恭勤儉守,不尚浮華,關(guān)心民瘼,樂善好施。他也學著前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各地考察民情。

        明朝,風雨飄搖,但那種活潑前進的態(tài)勢無不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明。先知先覺的虎門人,憑借著航海的便利和語言的相近,出番安南(越南)做生意的越來越多。據(jù)史料記載,在明萬歷年間,在安南的虎門人就有50多戶,他們通過航運到越南行商,生意越做越大,帶動了當?shù)氐慕?jīng)濟,也引進了很多越南商品。當時就有一條被命名的太平街(虎門的別稱),這條街做生意的似乎都是虎門人,或與虎門做生意的人,生意越做越旺,成為當?shù)囟愂盏囊粋€重要來源。連當?shù)氐倪_官貴人,尤其是酋長競相奉迎,凡太平街有重大活動,酋長都會抽時間參加。

        安南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虎門的鄉(xiāng)親在那里打拼的狀況到底如何?這些無疑成為正準備狀元“考試”的陳益一個重要的“調(diào)研”課題。時間在1580年(明萬歷八年),陳益一個世伯從安南經(jīng)商回來,聽說陳益想到安南去,也顧不上休整,便讓陳益收拾行李,即時動身,登舟泛海,前往安南的“太平街”。

        甫到安南,陳益就深入到鄉(xiāng)親們的商行考察。出生書香世家,風流倜儻、儒雅氣息十足的陳益,走在“太平街”倒有點鶴立雞群,加上有“土豪”陪同,讓當?shù)厍蹰L刮目相看。安南“太平街”的酋長應(yīng)該是一個懂得招商引資的領(lǐng)導,他一定對中國儒家文化了熟于心吧??粗浇滞梁琅阃簧?,千般熱情,召集了太平街有影響力的商人,設(shè)宴“太平街”最大一家唐山酒樓,來了一個“招商懇親會”,為陳益洗塵接風。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種宴會,劃開了一段歷史?;蜓芰苡甑蔚危虮氡?。項羽的鴻門宴,將公元前206年農(nóng)民起義歷史進行了改寫。宋太祖趙匡胤上位宴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環(huán)等一班高級將領(lǐng),在963年(乾德元年)春,幾杯老酒,釋去兵權(quán)……而虎門人陳益在安南的這次宴會,卻在中國農(nóng)業(yè)歷史上增添了厚重的一筆。

        席間,十幾道菜式一一端了上來。許是舟車勞頓,山珍海味擺在面前,陳益也沒有半點胃口,遲遲沒有下筷子。唯獨一盤紅撲撲、軟滑滑、香噴噴、甜滋滋的菜,是他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陳益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但面對這道菜,他連忙舉起筷子品嘗,頓覺甘甜可口。忙問這是什么東西?酋長十分神秘地說:這可是安南的寶貝,是一個不可外傳的神賜之物,取其狀而名曰“紅薯”。

        紅薯?仿佛在冥冥間兩個字眼跳入眼簾。紅薯?他又一次向酋長問及紅薯的生長情況。酋長說,紅薯是一種極易生長的農(nóng)作物,落地生根,數(shù)月后根須變薯,可以佐食,也可以充饑,是安南神來之物,可以說是國寶,不得逾越關(guān)防。

        盡管安南對紅薯百般神化,以防外傳,但此時的酋長忽略了陳益微妙的心理變化。陳益看著盤中的紅薯,不停地念叨著,“可以佐食,可以充饑”。這圓溜溜的家伙擺在盤子里,清甜可口,食之肚子立刻感到除卻了饑餓感,精神倍增,豈止可以充饑?完全可以成為主食。

        大凡干大事業(yè)者,想著的是天下,并不是眼前的杯光燭影。熟讀史書的陳益知道,糧食對于中國的重要。中國從公元元年人口達到6000萬之后, 1500年間,即使是幅員遼闊、如日中天的盛唐時期,中國人口再也沒有達到或超過6000萬。原因是饑荒的規(guī)模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一場場動輒導致數(shù)百萬人死亡的饑荒比比皆是。北方大量的饑民向南挺進,而虎門沿海一帶旱澇無常,常鬧饑荒,那兒多山,若在山上曠地種植紅薯,則可以救荒……陳益仿佛看到幾年來自己家熬粥為災(zāi)民充饑的情形。如果將紅薯引到家鄉(xiāng)栽種,豈不是解決了人們的果腹問題?

        陳益的腦子里又一次閃現(xiàn)著盤子里的紅薯。安南與虎門水土相近,氣候變化不大,這樣的農(nóng)作物,為何虎門不可種?如果將紅薯種帶回家鄉(xiāng),試種成功,就可以替換水稻,解決老百姓的肚子問題,那該是一項多么大的功德呀。

        在一些重大事件中,上天在冥冥之中會有一種安排。正當陳益苦思如何將紅薯偷運回試種時,一個同鄉(xiāng)急匆匆地來到席間,說有鄉(xiāng)親在耕作時被蛇咬傷,生命危在旦夕。陳益眼睛一亮,真是天公保佑,治蛇傷是他家祖?zhèn)?,自己袋子里還有一小瓶的蛇傷藥。他為有機會救治老鄉(xiāng)高興,更是慶幸有機會去鄉(xiāng)間了解紅薯的耕作情況,借機運送薯種回鄉(xiāng)。

        來到老鄉(xiāng)家,陳益為老鄉(xiāng)一番清洗傷口,敷上蛇藥后,老鄉(xiāng)的傷口立刻消腫,但要根治的話,必須要一味新鮮的“銅錢草”。這種草藥清涼去火敗毒,生長在路邊山坡,如果在虎門的話,陳益閉著眼睛都會找到,但剛到安南,陳益兩眼一抹黑,于是請求酋長準予他到附近的山頭上尋找這味草藥。酋長見陳益仁心善行,醫(yī)術(shù)高明,又是一個大老板,沒有想到陳益想借此機會去鄉(xiāng)間了解紅薯耕作,也就沒有對陳益有太多的禁忌,允許他到“禁地”尋找治療蛇傷的藥物。

        陳益得到去田間尋藥的允許后,忘乎所以走向田壟。突見面前的山頭田壟披翠泛綠般掛著滿叢蔓藤,幾個老農(nóng)正在藤下拔草。這是什么作物?陳益一陣發(fā)驚,猜測是否就是他心心念念的紅薯,一問倒真是紅薯園,那滿山遍野的蔓藤就是紅薯藤。

        陳益的心一下子像灌了蜜一樣甘甜,身體像有了萬有引力,急忙趕到田頭,一邊幫老農(nóng)拔草,一邊笑嘻嘻地問紅薯的耕種情況,老農(nóng)始終一言不發(fā)。

        紅薯是安南國的神圣之物,國中有規(guī)定,紅薯不可外傳,就連紅薯的生長習性、種植方法等,亦不可隨意告訴外族之人。那老農(nóng)瞧著大汗淋漓的陳益,見他穿著儒雅,毫無本族蠻風,更聽出他的口音不似本地人,哪里敢透露半分!老農(nóng)只埋頭苦干,裝作沒聽見陳益的發(fā)問。

        陳益見狀,也不焦急,反正他此趟隨行安南,尚有些時日,當務(wù)之急是先給他的老鄉(xiāng)尋找“銅錢草”解去蛇毒。于是,陳益就以“銅錢草”為引,試圖消去老農(nóng)的戒心。

        老農(nóng)見陳益為他除草,心里早存感激,聽得陳益急找“銅錢草”,當然熱心相告,陳益依言尋到“銅錢草”,便欲回去給他老鄉(xiāng)解毒。再次路過老農(nóng)的紅薯園,陳益依依不舍地回望了數(shù)眼,又見紅薯園有數(shù)畝之寬,這老農(nóng)如此年紀,若他一人除完整個紅薯園的雜草,辛苦自不當說。于是,陳益決定為他老鄉(xiāng)解完毒后就來為老農(nóng)除草。

        等陳益為老鄉(xiāng)解去蛇毒,紅日當頭,想著那青藤蔓延的紅薯園,陳益粗略扒了口飯,就匆忙趕往紅薯園。到時,老農(nóng)已回家午休。陳益臉上洋溢起一片歡喜,立刻除鞋卷袖,下園拔草,這一拔就拔到了大半晌,年輕力壯的陳益也除去了紅薯園三分之一的雜草。

        老農(nóng)來到紅薯園中,見大半雜草都莫名其妙地被拔除,心中驚異,詢問附近的老農(nóng),卻無人知曉原因。查探之下,發(fā)現(xiàn)竟是問他“銅錢草”的陳益,驚愕之外,老農(nóng)便問陳益緣由。陳益再次向老農(nóng)問及紅薯的習性、種植等種種事項。

        此時,老農(nóng)為陳益的熱忱所感,又想陳益只是聽又沒有拿筆墨記下,即便他能記下紅薯的一些習性,也不定能記得完整。于是沒有再隱瞞,指了指田壟示意陳益坐下休息,并對他說,紅薯這種根莖植物,不像麥子和大豆那樣把果實頂在頭上,也不像玉米和芝麻那樣掛在腰間,讓人一目了然,心里踏實。紅薯是把果實深埋地下,留下藤蔓和葉子,在土地上牽扯纏攪,把田野遮得密不透風;紅薯不問土地的肥瘦,只要將藤插入地里就會結(jié)果。老農(nóng)把紅薯的栽種、生長習性、管理程序,像竹筒倒豆子一樣全部講了出來。

        只是,老農(nóng)不知,對紅薯一見鐘情的陳益此時就像熟記他心愛的美人一樣,一點一滴地將紅薯的相關(guān)屬性、種植技巧、注意事項等等都默記于心,刻進他的每一根神經(jīng),每一個細胞。從此,這片青翠的蔓藤,從這片寬若畝余的紅薯園一路蔓延,鋪長到他那遼闊的胸懷中,為他布下了一塊嶄新布景,不曾落下一粒塵埃。

        紅薯,紅薯,也從那一刻起,長成陳益靈魂的一部分,在那里結(jié)根成薯,再也揮之不去。

        掌握了種植紅薯的技巧,陳益在安南的日子就開始過得心急如焚,因為他日夜苦思冥想都找不到將紅薯運回國中的時機。

        機會永遠垂青于有準備的人。一日,他在街上溜達,見一群安南人正在敲鼓、奏樂,鼓聲清純,余音裊裊。這工藝精巧、青銅光潔的鼓,就是安南人的銅鼓?,F(xiàn)在廣西還流行著這樣的鼓,每年在廣西都要舉行一次銅鼓節(jié),銅鼓做工一個比一個精致。它是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一種圣物,少數(shù)民族以此“俗信妖巫,擊銅鼓以祈禱”,“擊銅鼓沙鑼以祀鬼神”。早在唐代就有詩人許渾有詩云:“綠水暖青[艸][頻],湘潭萬里春。瓦尊迎???,銅鼓賽江神。避雨松楓岸,看云楊柳津。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薄般~鼓—賽—江神”,陳益默默地念叨著這首意味深長的詩,忽然一個激靈讓他連連拍頭——這不是唐人早告訴過我們用銅鼓裝好紅薯,渡?;丶??

        恍然大悟,原來上天早就將陳益苦苦尋思的紅薯運輸方式寫進詩里,任由陳益這個擔大任者去理解。主意已定,他來到鼓廠,精制了幾面銅鼓,在鼓底設(shè)有夾層,然后將購買來的番薯塞在夾層,告別世伯,獨自歸國。

        那天,天公作美,海面波平浪靜,歸舟風順帆揚,陳益正敲擊銅鼓,站在船頭想起呂定的那首《浴日亭和蘇學士韻》:“危亭突兀倚青山,坐對扶桑碧海灣。紫霧欲生龍伯廟,洪濤先涌虎門關(guān)。光搖宇宙花生眼,影動闌干酒上顏。遙望蓬萊宮闕曉,一輪飛掛碧云間。”他一時想不起呂定這首詩是不是在虎門寫的,但“洪濤先涌虎門關(guān)”,讓他想起家鄉(xiāng),想起自己來到安南近兩年的日子,想起今天將要帶著一種神圣的糧食作物回到家鄉(xiāng),那漫山遍野的紅薯藤;想起鄉(xiāng)親們臉上發(fā)著光,蕩著笑,將滿地的藤蔓清理得干干凈凈,將埋藏一個夏秋的秘密一壟一壟、一棵一棵從泥土之下刨挖了出來;想著一串又一串一個又一個紅薯,帶著甜,帶著泥土的清香,齊刷刷地呈現(xiàn)在自己的跟前;他甚至看到酥紅的面皮和碩大紅薯,張著嘴向他發(fā)出甜美的微笑。他坐在船頭,望著彼岸的家鄉(xiāng),欣喜地擊打著銅鼓,再一次唱起許渾對銅鼓的歌吟。

        正在高興之余,忽見兩艘官船如箭疾發(fā)步步靠近,原來是酋長接到陳益私帶紅薯過境的密報緊追而來,揚旗示檢。

        猝然之間,歷史仿佛在南海上空凝固了,望著急起直追的官船,那面“示檢旗”映紅了南海。陳益斂了斂神,目光如炬地凝視著那面銅鼓,他心底倏忽之間再次掠過那一張一張因貧寒饑餓而瘦削凹陷的臉,雙手不由自主地將銅鼓緊抱入懷。他仿佛看到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都在此時此刻緊張地盯著他,盯著他懷中的那面銅鼓,還有銅鼓里的紅薯。那掛著檢旗的安南船只正在逼近,他快要瘋了,一旦被追上,不但銅鼓里的紅薯運不回國,就連萬千國人果腹的希望也將破滅。他抱緊銅鼓,緊咬牙關(guān),僅存的理智告訴他,冷靜,只有冷靜才可戰(zhàn)勝一切。當他的目光落在船邊的船槳上,陳益腦門一亮:拼了!

        他與船員的存亡在此一拼,還有千千萬萬國人的希望也在此一拼!

        陳益一個箭步,抄起船槳,在陽光下舉起了一道閃亮的光。這道閃亮的光,早已告訴自己,也告訴船長和所有的船員,即便是死,也要將保命的紅薯運回到家鄉(xiāng)。

        他指著銅鼓,告訴所有的船員,這里藏有一種能夠延續(xù)中國人生命的糧食——紅薯的種子,這些紅薯如試種成功,將解決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的肚子問題。如果今天突圍不成功,我們一道將被安南打入黑籠,再也不會見到家鄉(xiāng)親人朋友。

        話不多,句句都透過海邊的陽光。他目光堅定地望著中國海,望著海邊的故鄉(xiāng),望著正在向他招手微笑的父老鄉(xiāng)親。然后,大喝一聲:“起!”

        在海里畫了一條弧線。

        他們或許不知道,自己的一把槳上的力量深深地刻進了中國歷史書里,時刻被后人緬懷著。

        待酋長趕到時,陳益的船只已到公海,安南關(guān)防無可奈何地看著陳益的船只在公海里揚起風帆,看著陳益站在船頭擂起了銅鼓,只得望海興嘆。

        陳益順利地將紅薯種運回家鄉(xiāng),開始功載千秋的偉業(yè)。

        陳益攜鼓夾薯回到故里,欣喜若狂,默默地記著安南老農(nóng)說的話,著手在庭院的花塢里試種。

        作為在安南像神一樣對待的紅薯,一下子被陳益帶到家鄉(xiāng),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鄰村有一個盧姓人家,這家人早與土匪勾結(jié),因陳益的父親好打抱不平,一直懷恨在心。他見陳益帶回“怪物”,知道報仇的機會來了,便串同官府,上告陳益蒙混關(guān)防,私自從異邦偷帶“妖物”回鄉(xiāng),蠱惑民眾,傳播“妖術(shù)”。

        “妖術(shù)”,這在明代是不得了的事。明初白蓮教主唐賽兒使用妖術(shù)“剪紙為兵”,“莒州賊董彥杲等聚眾兩千余人,以紅白旗為號,大行劫殺,莒州千戶孫恭等往招撫,殺其從者,勢甚猖獗”,“永樂十八年二月,蒲臺妖婦林三妻唐賽兒作亂”,從而震驚朝野。盧氏狀告陳益帶回妖物,并佐以銅鼓進行“滋妖”,說得有板有眼。莞府即時來到陳府搜查,因花塢擺得整齊,巡捕也不敢在進士陳履家造次,無功而退,只得將陳益拘捕。一向光明磊落、在虎門享有盛譽的陳氏,根本沒有想到出生入死帶回救命紅薯,竟然遭到牢獄之災(zāi),是可忍孰不可忍!虎門鄉(xiāng)民舉行了大型游行活動,他們一邊來到衙門,為陳益擊鼓鳴冤,一邊修書赴京知會其兄陳履。陳履接悉來信,莫名驚詫,作為攜帶“妖物”回國理當治罪,但知弟者莫不是為兄也,他知道陳益之舉一定有自己的個人見解,不可盲目處置。適值有姓史的同僚奉命巡按東粵,便修書托詞復查此案。后經(jīng)史某查證,重新升堂,陳益裁定無罪釋放。而盧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串謀誣害賢良不算,為霸鄉(xiāng)里,作惡一方,勾結(jié)匪幫,被依法定罪。從此,鄉(xiāng)關(guān)鋤霸,村民安寧。

        如果說,陳益家的花塢是一個試管,將紅薯這個胚胎試驗成功的話,那么陳氏的祖墓地虎門小捷山就是中國第一塊種植紅薯的地方。

        吃了官司的陳益,無罪釋放之后就打算回鄉(xiāng)一心一意種植和鉆研紅薯。不久,他便在祖父蓮峰公墓右側(cè)置地35畝,“招佃植薯”。陳益力壓眾議,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積蓄來買下了這35畝地種紅薯,這事曾一度成為鄉(xiāng)中民眾茶余飯后的重要談資。

        當他在薯地中來回拔草施肥,看著薯藤抽芽長葉,藤蔓結(jié)薯,就宛如照看他最心愛的孩子,從牙牙學語到長大成家一樣滿心成就。更讓他滿懷成就的是,他的忙碌不是為他一人而忙,而是為千千萬萬饑腸轆轆的鄉(xiāng)民,為世世代代因饑餓而困迫的華夏國民。所以,他也不是簡單地種薯,簡單地收獲,他看著那35畝紅薯一朝一夕地成長,也用筆墨細致明晰地記錄著紅薯生長的一點一滴。當那一園紅薯藤沉淀結(jié)薯,他筆下記錄的冊子也累積如山。待紅薯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陳益望園撫冊,眉目含笑,這日夜的相處,這朝夕的摸索,他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紅薯種植的方法與技巧。他想,終于到了為那些他一心牽系的鄉(xiāng)民造福的時候了。

        翌日,他便在村中貼榜招聘鄉(xiāng)民挖薯,而挖薯的報酬就是每人可得紅薯數(shù)擔,另外還加教授挖薯的鄉(xiāng)民種植紅薯。鄉(xiāng)民起初并不愿前往,可一些鄉(xiāng)民經(jīng)過陳益的紅薯園,看到陳益這一園紅薯豐收,足以解決村人一載的饑困,鄉(xiāng)民便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后眾口相傳,人人羨慕不已,紛紛報名參加。陳益于薯園間與鄉(xiāng)民一同挖薯,并趁機向鄉(xiāng)民傳授種薯的心得,鄉(xiāng)民無不虔誠細聽,銘記入心。

        看著陳益在紅薯園間對著鄉(xiāng)民把薯細說的模樣,我想,陳益他不但是一位心系村民疾苦的好心人,更是一位智者,因為智慧的人才善于“授人以漁”。

        鄉(xiāng)民收獲了紅薯回家之后,也開始按照陳益教導的方法廣種紅薯,疑問之處便親自到陳益住處請陳益前往指導。經(jīng)過陳益的親身指導以及鄉(xiāng)民一季的努力勞作,鄉(xiāng)民豐收頗盛,人人笑語相慶,豐收之日更以薯或蒸或炒或制成薯餅,送到陳益住處酬謝陳益,陳益推卻不了,盡皆笑顏相納。隨即,陳益家鄉(xiāng)種植紅薯解決溫飽饑困的消息,也漸漸在周邊鄉(xiāng)村間傳揚開來,并越傳越遠,到最后遍及全國。因為紅薯是番國引進的,后人便將紅薯稱為“番薯”, 成為當時人們重要的口糧之一。

        史料曾記載,1592年(明萬歷二十年),陳益臨終前寫下遺書告訴后人,他亡后即將他葬于薯園,并且每年春秋二祭都用番薯拜祭他?!埃愐妫┻z囑歲祀以薯薦食”(《鳳岡陳氏族譜》)。想著陳益這臨終的遺言,我心為之一震,并為陳益至死牽掛他的紅薯而熱淚盈眶!陳益,牽掛著的是人們,哪怕是死,也想著給百姓果腹的食品。

        400多年前我國最早大規(guī)模引種番薯的地方,就在這塊土地上“嗣后播放種天南”,到明末清初,東莞已出現(xiàn)以產(chǎn)番薯著名的鄉(xiāng)村了。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曾在《廣東新語》卷二有載:“篁村(今東莞南城區(qū),與虎門接壤)、河田(今厚街鎮(zhèn)河田村,地近虎門小捷)甘薯,白、紫二蔗,動連千頃,隨其土宜以為貨,多致末富。”

        明朝是一個特別開放的朝代,單說鄭和七下西洋,直接促進了福州海外移民。“明永樂時,福州人赴麻刺國者,有姓阮、芮、樸、樊、郝等。往多年,番婦生子,定之返國”(《閩都記》)。棄儒經(jīng)商的陳振龍,隨眾商人乘船往呂宋(今菲律賓群島)經(jīng)商,看到當?shù)芈奖橐岸奸L著紅薯,在乘船回國時,用重金買下了幾尺薯藤,纏在纜繩上,涂上泥巴,帶回家鄉(xiāng)種植。就在他歸鄉(xiāng)的那一年,福建發(fā)生大饑荒,陳振龍讓兒子把薯種獻給福建巡撫,建議推廣種植。其第五代孫子陳世元,還撰寫了我國第一部關(guān)于甘薯的專著《金薯傳習錄》,大力推廣紅薯的種植。廣東省電白人林懷蘭也從安南行醫(yī)時帶回薯種,推廣種植。有人說是先從呂宋傳入泉州或漳州,然后向北推廣到莆田、福清、長樂的,說法不一。當時福建人僑居呂宋的很多,傳入當不止一次,也不止一路。傳入后發(fā)展很快,明朝末年福建成為最著名的甘薯產(chǎn)區(qū),在福州每斤不值一文錢,無論貧富都能吃到。歷史學家楊寶霖曾就此作了考證,明代陳經(jīng)綸于萬歷二十一年(1593)十一月呈福建巡撫金學曾的《獻番薯稟帖》說:緣綸父(陳振龍)久在東夷呂宋,深知朱薯功同五谷,利益民生,是以捐資買種,并得夷島傳授法則,由舟而歸,猶幸本年五月中開棹,七日抵廈門。(清 陳世元《金薯傳習錄》卷上)據(jù)此,建福長樂人陳振龍引進番薯的時間,是萬歷二十一年(1593)五月,比陳益晚11年。毫無疑問,陳益是帶回紅薯種的第一人,小捷是中國第一塊播種紅薯的地方。當然,陳振龍也罷,林懷蘭也罷,陳益也罷,他們都是中國人的福音,他們敢于犧牲自我,冒著殺頭的危險,從番國引回紅薯種,他們都為緩解當時國人的溫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在我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史上有重要意義。紅薯的種植,逐漸推廣開來,改善了我國農(nóng)作物的結(jié)構(gòu)和食譜,成為我國舊時代度荒解饑的重要食物之一。據(jù)古籍記載,荒年時,“鄉(xiāng)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乾隆年間,紅薯已推廣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目前全國紅薯種植面積達一億多畝,年產(chǎn)量折原糧達3000萬噸,占世界紅薯總產(chǎn)量的80%。

        時光綿長得讓人暈眩,陳益、陳振龍、林懷蘭,及像他們一樣有膽有識的華夏兒女的夢就越發(fā)瑰麗誘人,他們與任何一個中華民族的英雄一樣,耐得住時間的檢閱,又令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慢慢咀嚼。對于陳振龍,歷史上都有很好的記載,早在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為其建有“先薯亭”,福建長樂縣還建有“陳振龍紀念堂”;廣東電白縣為紀念林懷蘭和守隘關(guān)將而建“番薯林公廟”。至于陳益,除了在虎門公園樹立這座雕像,供人們瞻仰外,東莞正在規(guī)劃建設(shè)陳益紀念館。

        我隱隱地聽到一陣激昂的鑼鼓響起來了——是銅鼓聲。今天,我站在小捷山頭,遠處的虎門港潮聲激涌,當年陳益出海的渡口已有虎門大橋飛架,當年的小市場已成為富甲一方的城市。而看著正收獲的紅薯時,那一個個香脆的、甘甜的紅薯,那一壟壟含香的土地,不由自主地重溫陳益在安南的目光,心也回到那久遠的神秘里,和他們一道飛翔——

        或許這就是我們對陳益、對中國第一塊種植紅薯的土地最好的紀念。

        責任編輯 張頤雯

        猜你喜歡
        虎門鄉(xiāng)民安南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虎門大橋路燈LED節(jié)能改造中的應(yīng)用
        路遇鄉(xiāng)親
        第23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暨2018虎門時裝周完美謝幕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1:46
        虎門二橋BIM建養(yǎng)一體化建設(shè)
        中國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7
        那年冬天,那個少年
        安南黎氏佐領(lǐng)編設(shè)始末考
        關(guān)天培率師激戰(zhàn)虎門
        軍事歷史(1982年3期)1982-08-21 02:47:42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亚欧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尤物| 人妻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五| 美女人妻中出日本人妻|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偷窥村妇洗澡毛毛多| 狠狠亚洲超碰狼人久久老人| 日本精品久久不卡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色丁香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人妻少妇进入猛烈时中文字幕| 男人靠女人免费视频网站| 免费毛片性天堂|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极品少妇xxxx精品少妇偷拍|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视频| 亚洲先锋影院一区二区|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色图| 国产太嫩了在线观看| 这里有精品可以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永久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一区| 欧美肥胖老妇做爰videos|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学| 我的美艳丝袜美腿情缘| 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人妻丰满少妇一二三区| 男人的天堂一区二av| 老外和中国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乱人伦| 亚洲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最新国产三级| 亚洲一区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无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