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太生
負 暄
□ 王太生
兩老頭兒,籠著袖口,坐在門口曬太陽。日頭暖洋洋的,曬在背上,太陽隔著棉絮直朝襖里鉆,一個對另一個說,今兒個太陽真好!
背部脊梁,冬日寒冷里太陽光線最容易積聚的地方,也是感受光熱最敏感的部位。背部這地帶,平時不怎么關照得到,這時候才有機會,受到舒心的撫慰。
保護好一個人的背部,就是保護好自己。
負暄的人,氣定神閑。他微閉著眼睛,打盹,倚著墻根曬太陽,沒有什么想法,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去想,就坐在日頭底下,靜靜地享受這冬日暖陽。
負暄適宜回憶。一個老漢想他年輕時,他走的那些路,過的那些橋。路上有風景,橋上有霜,他的那些風風火火所經(jīng)歷過的事。那時候,他真忙啊,哪有工夫曬太陽?他忙于功名利祿,走在寒風中一點也不覺得冷,身體中有豐富的鈣,也不需要殺菌曬太陽。
負暄適宜養(yǎng)生。他坐在墻腳根下,一個不起眼的地方,靜坐、打盹。清代慈山居士的《長壽秘訣》中說,“清晨略進飲食后,如值日晴風空,就南窗下,背日而坐”,正像白居易詩所說,“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負暄適合構思文章。張中行老先生的文字《負暄瑣話》,不是枯坐書齋里寫出來的,而是曬太陽想出來的,說的都是20世紀30年代北大的溫暖舊事。
負暄的人,是一個隱者。安靜坐在一角。他是一個退居二線的人,沒有什么人有事找他。
負暄,這個詞太雅。說白了,就是冬閑曬太陽,曬大太陽啊,大太陽。
太陽下面是蒼生,老頭兒倚著城墻根、倚著院墻根、倚著門垛墩、倚著稻草垛……負暄取暖。那時候,天太冷。抑或,年老的人怕冷,找一個避風的地方,他是用天賜恩澤,用物理方式取暖。
負暄就是背上馱著一個太陽。人這輩子,馱的東西太多了。幼童時,馱過書包;結婚后,馱過孩子;長大后,馱過責任和擔當。得志時,馱過榮譽;背氣時,馱過冷眼。有錢時,馱過財富;沒錢時,馱過貧困……
像一頭牛,或者驢,馱過許多。到了負暄,這一切都卸下來了。既然卸下來了,那就瞇縫起眼,曬一會兒暖太陽。
中年人也負暄,他是坐一會兒,中途歇息。或者,為自己放一個假,抽半天時間去曬曬太陽。
《列子·楊朱》里記載,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經(jīng)常穿亂麻破絮,勉勉強強地挨過寒冬,到春天耕種時,在太陽下曝曬。他對妻子說,太陽曬在背上真爽,別人都不知道,我要去告訴君主,一定得到厚賞。這樸實的古代老頭兒,心地多么善良,他不曉人世間還有高屋暖房、絲棉綢緞、狐皮貂裘,覺得這天底下最美的事兒,就是曬太陽。換到現(xiàn)在,他要把日頭曬夠,用微信把這份快樂轉(zhuǎn)發(fā),在朋友圈分享。
天陰烤火,天晴負暄,兩種情態(tài)和神態(tài),都是冬日雅事。
想去負暄,最佳的地方是古村。在古村,我遇到一個老頭兒,坐在門口藤架下曬太陽。老頭兒一邊曬太陽,一邊等他的兒孫回來吃午飯。
負暄,這一舊時街景,已經(jīng)看不到了。有一天,我在微信上問友人最近都忙些什么?友人說,天冷,地寒,陽氣內(nèi)斂,我準備到山中古村負暄,你去嗎?
(摘自《特別文摘》2016年第7期)
●有錢有臉的叫男神,有錢沒臉的叫老公,有臉沒錢的叫藍顏,至于沒錢沒臉的……對不起,你是個好人。
——千萬別做“好人”
●人生就像鉛筆,剛開始很尖,但慢慢地就被磨得圓滑了。不過,等到太過圓滑時,就差不多又該挨削了。
——人生與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