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馮新勝
【三秦國防英才】
西飛的“第一榔頭”
——記中航飛機西安飛機分公司鈑金工李世峰
攝影/馮新勝
鏈接:鈑金工李世峰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飛機構(gòu)件上不平的地方敲平,如果有間隙機身就會不密封,有可能就從那個部位撕裂。在空中撕裂飛機蒙皮就像我們撕一張紙那么容易,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干鈑金活兒不能靠蠻力,一定要用腦子來干。榔頭的使用是否到位和準確,靠的是技藝、責任、細心和經(jīng)驗。28年來,憑著一把榔頭,李世峰為國內(nèi)外各型飛機打造矯健的身軀,實現(xiàn)著航空報國的人生理想。
在九三閱兵的空中方隊中,5個參閱機型上安裝了中航工業(yè)西飛鈑金工李世峰和他的團隊親手制造的機身零件。李世峰能將薄如紙、硬如鋼的褶皺鋁合金板敲擊得像絲綢一樣服帖,精度誤差控制在0.02毫米,被稱為西飛的“第一榔頭”。
走進李世峰所在的車間,一張張金屬板和叮叮當當?shù)那脫袈?,讓人很難把它和馳騁藍天的戰(zhàn)鷹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國產(chǎn)戰(zhàn)機機身的大部分零件,都是在這里生產(chǎn)的。戰(zhàn)斗機機身所用的材料非常特殊,原料在進廠時都是軟料,初次定型后要經(jīng)過一次500度高溫的熱處理和一次30度常溫的冷處理才能讓金屬的強度達到裝備要求,但這一熱一冷,就會讓金屬板發(fā)生不規(guī)則扭曲,并且材料越薄變形就越厲害,之后的復原調(diào)校工作就是鈑金工人最難的工作之一。即便是像李世峰這樣有著近30年經(jīng)驗的國家級鈑金技師,遇到工藝復雜的機身零件也要用幾萬次的敲擊,和一整天的時間來校平,榔頭落在哪必須全神貫注,稍有閃失零件就可能報廢,一天的工作就白費了。經(jīng)過李世峰的加工,布滿褶皺的金屬板竟然能平整得如一張薄紙。
在人們眼中,李世峰的工作極其枯燥單調(diào),可是李世峰卻說,敲擊是他和金屬板的對話。“零件也像是有生命的,安撫它它就會平整。你要是硬打可能越打它越翹,到最后它可能就會和你對著干?!痹诶钍婪骞ぷ鞯膹S房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誠于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于祖國的人?!碑斂粗约河H手打造的戰(zhàn)機飛翔在天空時,李世峰知道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編輯/鄭飛
大國工匠李世峰
精度誤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