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和學好母語的要求,北京等地已經降低高考英語科目的總分,提高語文科目的總分,高考語文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高考語文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需要我們圍繞教育目的和考試目的小斷加強改革。本文將通過分析高考語文現狀以探究高考語文改革之出路。
關鍵詞:高考語文改革;語文教育;教育者;生存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5-000-01
一、高考語文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語文分數雖然提高了,但是高考語文一直存在的問題還會影響人們對語文學科的認知。語文學科平時給人的感覺是中國人就會說中國話,是中國人就會寫中國字,何必學呢?就連判卷老師都會覺得,主觀題寫了很多字不管怎么說也該給一點。判卷老師還會有一種趨同給分的心理,那就是避免與別人給分分差過大,免得被懷疑給分有問題。這樣,類似于作文判卷,大多數老師利利就給一個“差不多”的分數。這樣語文最后的分數就沒有“階梯型”的分差。分差小就意味著這學科不必投入過多時間,因為大家分數差不了多少。遼寧語文卷中作文分數基本上都是40多分,好一點的46,47分,一般的43,44分,偏題一點的38,39分,作文分數根本沒什么大的差距。盡管按照趨勢語文總分將提到180分,但是如果大家基本上都是120分,130分,那么還是激不起大家的學習熱情。
(二)高考改革將會給學校學習帶來更加混亂的局而,從而不利于語文教學。物化生史地政不再分文理,改為學業(yè)水平考試,一年可以多考,按最高成績折算進入高考總分。英語改為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取最高成績折算計入高考總分,最高150分。這樣改革的極端后果可能是,高一語文數學課時減少,其他學科增加課時,高一期間瘋狂學完理化生史地政必修教材;高二確定主攻學業(yè)水平考試的3科,英語開始沖擊A級考試;高三開始上午4節(jié)數學,下午4節(jié)語文,一年努力沖擊高考語文數學高分。這樣的局而更加不利于語文教學,語文教學在高一高二仍然是被忽略,而這個過程正是夯實基礎最重要的階段。打基礎的階段卻少有人問津,可是到了高三卻又大肆瘋狂地趕進度做題單,學生在沒打好基礎的情況下進入高三復習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直接復習相當于堰苗助長,重新授課卻又擔心時間緊張。而且每天都只能上語文和數學課,大密度的語文數學授課也會讓人崩潰。再說高一高二的會考是多次考試,最后按照分數最高的那一次計算,導致學生不停參加考試,不拿到最高級別的分數就不會停止,勢必影響語文數學的學習。而且這種會考或者社會性考試不會像高考那樣嚴格,這期間會不會出現特權現象也很難說。整個高一高二會在忙碌和混亂中度過,學生亦不可能靜下心來仔細聽語文課。
二、改革高考語文教育方式
(一)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在新的高考語文中,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主要的考點。換言之,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教師不能再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積累和應試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而應該針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有效提升。以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為例,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得分,往往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成語或論據,并熟讀優(yōu)秀的作文范文,要求學生能夠按照優(yōu)秀的范文進行仿寫,以提高自身的作文分數。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實質上是在要求學生作假,是通過模仿的形式對優(yōu)秀的范文進行復制。此時,學生進行的不再是精神方面的勞動,而是單純的借鑒和模仿?;诖?,學生雖然能夠獲得較高的作文分數,卻沒有發(fā)揮寫作教學的真實效力,沒有針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在高考語文改革中,寫作部分已經成為改革的重點,命題形式、寫作格式等各個方而都已經得到變革。因此,教師應該重視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要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而不再是為了應對考試。
(二)滲透審美教育。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語文也開始重視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求學生能夠鑒賞古詩文或者現代文,要求學生能夠發(fā)現世界的美好,幫助學生更健康的成長。因此,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教師需要滲透審美教育,即引導學生有意識的發(fā)現美、尋找美,感受世界的美好,塑造學生美麗的心靈,幫助學生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進而更健康的成長。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滲透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師可以在高中語文鑒賞教學中引導學生鑒賞文章的結構美、感情美和描繪的內容美,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基于以上認識,語文高考改革應當合理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把它們兩者和諧統(tǒng)一起來,揚長避短,在語文高考中,積極倡導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質,從語文試題內容、題型、題量等方面進行改革,從能力和素質上立意命題。另外,要發(fā)揮高考“指揮棒”的作用,積極引導中學語文教學向培養(yǎng)語文能力和素質方向發(fā)展,盡快擺脫過去那種題海戰(zhàn)術的考法,擺脫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知識傳授教法,擺脫過去那種只要成績高就是好學生的評價法。總的來說,高考語文的改革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高考語文的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要針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進行有效的提高,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敏. 課改后語文高考命題演變與語文教育改革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鄒鐵夫. 論爭與存在—文言的現代命運[D].南開大學,2016.
[3]童志斌. 文言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4]孫玉鳳. 語文“生態(tài)課堂”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5.
[5]羅茜文. 漢語語病研究百年史[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3.
[6]張穎. 近二十年語文中考命題發(fā)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6.
[7]肖中.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研究與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盧浩然(1995–),男,四川德陽人,就讀于樂山師范學院,本科,研究方向:高考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