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余
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教育是心靈的藝術(shù)”。當今學生缺少的不是物質(zhì),而是精神上的匱乏,是對教育理解的偏頗。班主任不能成為學生的“高級保姆”,而應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用溫度去感化每一個學生。
一、陪伴
【案例1】老師,我父母來不了
班里有一個女生,進入高三后成績下滑嚴重,作業(yè)時常不交,由于剛接任這個班級時間不長,在一次對話交流中,得知該生高考后要去國外讀書,高考成績只需達到本二線即可,我嘗試與孩子父母交流,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在一次早讀課上,該生身體突發(fā)不適,打電話聯(lián)系家長趕過來有近一個小時的路程,怎么辦?我不假思索,開車將孩子送到了附近醫(yī)院,帶孩子掛號、血檢、就診,接下來就是等待,在此過程中,我和該生交流了很多,從她的內(nèi)心我看到了那份感激。自那以后,該生成績有了大幅提升。
愛是什么?愛是陪伴,愛是一種責任,愛更是一種力量。在班級的各項常規(guī)事務中,我都會陪同學生,與學生一同大掃除,與學生一同參加體育鍛煉,跑步、打籃球,在??记皟芍?,我都會與學生共同備戰(zhàn),陪同學生晚自習到結(jié)束。在一次班會課上,我說:“作為班主任,我也會和你們一樣全力備戰(zhàn),我要對得起自己的事業(yè),做到問心無悔,我絕對不會丟下你們?nèi)魏我粋€人。”
陪伴,是多么普通的字眼,它就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無時不在。陪伴,又是多么動人的字眼,無論是5年,15年,25年,也正是這樣的生活,鑄就了班主任充實幸福的每一天,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他”的精彩人生。
二、平等
【案例2】老師,別找我談話
學生佳佳(化名)來自單親家庭,性格內(nèi)向孤僻,很少與人交流,父親也常年在外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生活,佳佳在課堂上時常打盹甚至是趴在課桌上睡覺,為此也時常受到老師們的批評指責,在他的心目中,他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能把高中三年讀完也就完成任務了。有一次,我找他交流,他走出教室說:“老師,你別找我談話,我沒什么好說的?!敝?,我早已給自己打了“預防針”,我說:“我們只是聊聊外面的世界,不談學習?!奔鸭褵o奈地跟著我走進辦公室,在交流中,關于學習的事,我是一字未提。就這樣,我和佳佳坐在一起,敞開心扉,長聊了整整一個晚自習的時間。后來佳佳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每天晚上都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在高考中,他總分352分,超過了本一線近10分,那天他第一次向我鞠躬。
為此,我們可以看出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還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教師要把學生看成美玉和珍品,用自己的溫度去呵護他們,涵養(yǎng)他們,滋潤他們,感化他們。
三、激勵
當今,少許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和逆境,就消極回避,歸罪于客觀或他人,指責周圍的環(huán)境,埋怨身邊的一切,不去深刻反思、認真查找自己的問題。雖然堅持一段時間,但仍沒見起色,便逐漸形成了刻板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態(tài)度,開始懷疑自己,不敢面對,進而逆反、焦慮、抑郁、多疑甚至頹喪自卑。
班主任可以為學生在網(wǎng)絡媒體上摘選一些勵志的視頻或故事,例如,“感動中國”“挑戰(zhàn)不可能”“吉尼斯中國之夜”等都是非常好的素材,班主任可以后期剪切、加工制作成微視頻,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明白: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在學習中遭受到挫折和困難是很平常的事情,要對在學習和生活中可能遭受的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像毛竹那樣深深地扎根,沉得住底氣,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艱苦的環(huán)境,堅守自己的信念,俯下身子,扎穩(wěn)馬步,夯實基礎,積攢能量,一旦時機成熟,定會拔地竄天。其實,人的一生都在畫自己的坐標軸,橫軸代表“方向”,縱軸代表“志向”。相信自己:我不是為了失敗才來到這個世界,我的血管里也沒有失敗的血液在流動。我不想聽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騷。在我的字典里沒有“放棄、不可能、辦不到、沒法子、成問題、失敗、行不通、沒希望”這類愚蠢的字眼。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拿出所有的力量,立即行動,堅持到底,拼搏到底!
陶行知先生有這么一句話特別震撼我的心靈:“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蔽蚁脒@就是班主任的溫度,當我們每個班主任都做到了,那么我們的校園也定會春色滿園,春暖花開。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東南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