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湘玲
前不久,定居柏林的舅舅邀請我去了一趟德國。
出了機場后,數(shù)不清的歐式建筑讓我大開眼界,風(fēng)景秀麗的異國風(fēng)光令我應(yīng)接不暇。尤其吸引我眼球的是道路兩邊房屋的窗戶外面盛開著的鮮花,生機盎然,看得我心花怒放。
來到舅舅家后,只見窗外的吊籃里有一大盆紅白相間的花兒,遺憾的是,我只能看到它們的背面。我不解地問舅舅:“您干嘛將這么漂亮的花種在窗戶外面?”
舅舅笑著回答道:“因為我家是臨街住戶,在德國,道路兩旁的人家都會將花兒養(yǎng)在窗戶外面,這樣,行人就能欣賞到一路的美麗。你看馬路對面的窗戶,有數(shù)不清的花團錦簇?!?/p>
果然,對面所有的窗戶和鮮花連在一起,匯成了一片花的海洋。我不由得繼續(xù)追問舅舅:“德國人為什么都把花種在窗戶外面呢?”
舅舅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
上世紀(jì)50年代,慕尼黑有個70多歲的老太太,丈夫在二戰(zhàn)中死去后,她備受打擊,最終成了一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疾『?,老太太整天郁郁寡歡,不愛說話,時常坐在臨街的窗前發(fā)呆。
老人的女兒露易絲非常難過。醫(yī)生說過,母親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因此,露易絲只想天天守候在母親身邊,陪她說話,給她講從前的趣事,希望能博得老人家的開心一笑。然而,老太太卻對女兒的孝心無動于衷。
一天,老太太和平時一樣,呆呆地坐在窗前,兩眼無神地盯著遠(yuǎn)方。突然,老太太猛地站了起來,還興奮地用手指向?qū)γ?。露易絲吃驚地看著母親,只見老人滿臉的笑意,雙眼綻放出喜悅的光芒,口中還喃喃地念道:“好美的花兒,好美……”露易絲順著母親手指的方向看去,見到街邊一戶人家的窗戶上有一大盆盛開著的鮮花。
露易絲猜測,母親愛看花兒,可能是父親在世時喜歡養(yǎng)花的緣故。于是,她買來幾盆花放在家中。奇怪的是,母親對這些花并沒有興趣。但是,只要對面那戶人家將花搬到窗臺上,母親就會非常地高興。
為了能讓母親在有生之年多一點開心,露易絲拜訪了那戶人家。接待她的是一對剛搬來不久的年輕夫妻。露易絲向他們述說了母親的情況,并請求他們將花一直放在窗臺上。那對年輕人在得知這一切后,不僅爽快地答應(yīng)了她,還表示,要在窗戶外面安裝一個小吊籃來放那些花兒。
年輕夫婦將那幾盆花天天放在窗戶外面后,露易絲明顯感覺到母親變得快樂了。后來,在那對夫婦的奔走相告下,對面越來越多的窗戶外面都放置了盛開著的鮮花,這讓露易絲的母親格外高興。老人家天天看著對面的鮮花,樂得合不攏嘴。
看到母親開心,露易絲也倍感欣慰。她非常感謝那些有愛心的人家,她想:“他們?yōu)榱宋业膵寢屇苄蕾p到漂亮的花兒,自己卻看不到這些美麗,我何不將自家的花兒也放到窗戶外面,讓他們也能觀賞到好看的花兒呢?”
在露易絲的帶動下,這棟樓的住戶也紛紛將花搬到了窗戶外面。到后來,大街兩旁的所有住戶的窗戶外面都擺放著美麗的鮮花,組成了一片姹紫嫣紅的花的世界。
一次,德國《圖片報》的記者偶爾經(jīng)過這條街,那些窗戶外面的鮮花讓他驚嘆。得知其背后的故事后,記者拍攝了很多照片,并報道了此事。很快,這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引起了人們的贊嘆與效仿。
漸漸地,德國人都認(rèn)為,只有將鮮花養(yǎng)在窗外,讓更多的人欣賞到花的美麗,才不辜負(fù)花開一場。(張秋偉薦自《小品文選刊·精華版》2016年第7期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