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記憶
我的故鄉(xiāng)坐落在長江邊上,我從小與江為伴,夜夜枕著濤聲入眠,天天喝著江水成長。從我家出發(fā),大約二十分鐘,就可到達我們鄉(xiāng)的政治文化中心——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那可是我們小時候十分神往的地方,常常邀三五伙伴,無所事事的到街上溜達。用現(xiàn)在的標準來看,那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街道,不過就是一條灰不溜秋、破落不堪的老街而已。
“之”字形的老街,窄細幽長,曲里拐彎,幾步石梯把上街和下街有機地銜接起來,青黛色的石板,平滑似水,靜靜地躺著,一如老街不急不緩的歲月。
光亮如鏡的青石板,仰望蒼天,背倚大地,瘦瘦的肋骨上,細嫩的赤腳板走過,厚厚的千層底走過,搶眼的繡花鞋走過,叮當?shù)母吒哌^,走過了春的芳香,走過了秋的渴望,走過了平平淡淡的日子,走過了紅紅火火的時光。季節(jié)的輪回,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在老街男女老少的腳底下更迭。
每逢趕集的日子,老街上黑壓壓擠滿了人,雞鴨在人群的縫隙間艱難地游走,集市上吆五喝六的聲音喧囂嘈雜。一些人從上街走到下街,又從下街走到上街,純粹是為了湊湊熱鬧,放松放松在田間勞作后的疲累心情。
老街兩旁的老屋,容顏依舊。條石的地基歷經(jīng)風雨剝蝕,已是蒼褐斑斑,苔綠點點,不知記錄了多少動人的故事,不知蘊含著多少滄海桑田;木樓上雕花的窗格朱顏未改,殷紅依然,只是傷痕累累,蟲跡片片,不知望穿了多少秋水,不知晾掛著多少情意綿綿,盡管如此,那扇扇古樸的窗門,一啟,一閉,牽系著的喲,依然還是紅塵愛恨,人間冷暖。門前的廊柱上,那一串一串黃鮮鮮的苞谷,吊起了金色的秋天,蕩漾著甜蜜的夢幻。屋檐下,一嘟嚕一嘟嚕紅紅的辣椒,掛著鄉(xiāng)村樸素的風景,宣揚著生活火辣辣的酣暢。偶爾從巷子里飄來的二胡聲,把黃土地的情愫梳理成高深莫測的曲調,時而昂揚高亢,蕩氣回腸,時而幽婉低回,如泣如訴,濺落的一滴滴音符,在青石板上默默地流淌,訴說著老街人家不盡的蒼涼。
幾位相鄰的老者聚在一起,額頭上都是溝壑密布,陽光下,他們在藤椅上瞇著眼,美美地回想著自己從前那些縱橫江湖豪氣干云的往事,隨后把它們裝進旱煙,任滿腹的心事悄悄地燃燒,裊裊地飛揚。
三五個稚童,趁著東風放紙鳶,毫無規(guī)則地跑,手握長長的線,踩響了多夢的童年,放飛了空靈的藍天。冷不防,雙眼就擱在了蒼老的屋檐,一拉,一拽,那嘻嘻哈哈的笑聲,醒了沉寂的老街,醉了青青的石板。
而今,老街早已沉入江水之中,為三峽工程獻出了自己年邁的生命,取而代之的是現(xiàn)代化的大街,但不管世事如何變遷,老街卻始終在我心中鮮活著,清晰著。
(重慶熊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