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幫”天價做局的名利場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江湖,在“國寶幫”背后,也藏匿著一個名與利的江湖,而且深不見底,“國寶幫”更是以那些收藏了大量“國寶”的藏家為中心,以多名偽鑒定專家為“護法”組成的一個小圈子。
近日,備受收藏圈關注的“李舒弟訴‘西風’(張星忠)等名譽權糾紛案”做出一審判決。西風敗訴引發(fā)業(yè)內熱議,“國寶幫”更是成為關注的焦點。有業(yè)內人士指出,西風敗訴是因為打假方式太過簡單粗暴,并不能說明藏品為真。同時,市場要防“國寶幫”,更要防專門鑒定國寶的偽專家。他們打著自封的名號到處鑒寶,即使是剛從窯里燒出來的罐子他們也能鑒定成國寶。正是這群人讓“國寶幫”成為了收藏圈的貶義詞。
收藏熱潮讓不少人將閑錢從股市轉移到文物藝術品收藏上,然而在文物藝術品收藏圈內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走街串巷、到處收購,雖是民間收藏家,但手中卻藏有大批“國寶”級別的藏品。這一群體逐漸形成收藏圈內獨特一景——“國寶幫”。
最近兩年,“國寶幫”這一詞匯頻繁現(xiàn)身于各古玩論壇、收藏節(jié)目中,更多的時候“國寶幫”是以負面形象現(xiàn)身的。因為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國寶幫”就是坑蒙拐騙的代名詞,但實際上,“國寶幫”也并不全都是這樣的群體。
“國寶幫”主要分為三個群體。第一個群體是由那些有著強烈投機心理,在文物辨識知識不完善的情況下盲目聽信他人所言,將贗品當成國寶的文物收藏狂熱愛好者們。而第二個群體相比第一個群體有一定的知識和經(jīng)驗。但是限于圈子文化,他們所討論的、看到的都是贗品,而且他們已經(jīng)投入大量的資金在這些贗品上。即使從別的途徑知道自己手中的“國寶”不是寶后,他們從心理上也是很難接受的,并且反過來與人宣傳自己的錯誤認知,誤導他人相信自己手中的是“國寶”。
第三個群體本身對收藏并沒有很高的興趣,而且他們對藏品真?zhèn)尾⒉魂P心,因為無論真假,這些所謂的“國寶”在他們手中只是一個用來蒙騙他人的道具。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國家博物館瓷器鑒定專家王中信表示,目前經(jīng)濟環(huán)境大好,盛世收藏的現(xiàn)象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民間收藏熱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有時這些民間收藏家手中也會收藏到個別高級藏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收到真正的寶貝。業(yè)內人士認為,有人去購買、收藏藝術品、歷史文物是值得贊揚的事,對歷史文化保護、流傳也是一種貢獻。但是如果拿著一堆假的東西當做國寶,反而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傷害。
“國寶幫”的進化并非一朝一夕,一些古玩愛好者起初并不全是利益驅動,他們出于對文物的喜愛,而開始在地攤古玩市場中淘寶,結果因為水平不夠,或者是被人誤導而走入歧途,在收藏了一批“國寶”后,卻屢屢被人鑒定為贗品、仿品,備受打擊的他們不愿接受事實,以收藏者之間互相認可的方式形成了情感聯(lián)盟。
“你花心血收藏了那么多古玩,大家都說是假的,你能甘心嗎?這時忽然有個藏家說你收藏的是真的,你是否會出現(xiàn)一種知己的感覺?相互吹捧之下,你就更有信心了,不會認為自己收藏的是贗品了?!币晃徊辉竿嘎缎彰摹皣鴮殹笔詹卣哒f。
不過這種所謂“惺惺相惜”的友誼并不是關鍵所在,真正讓“國寶幫”泛濫的還是其背后的利益鏈。這個江湖中上演的其實是“擊鼓傳花”的游戲,每個人既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最早將錢砸進去的收藏者,給新入行的藏家們灌輸歪曲的收藏理論,一級一級地將“國寶”故事演下去。
由此“國寶幫”形成從低到高不同分層,最底層是入行不深的古玩愛好者,總以為自己撿漏了,手中只要有一件“寶貝”就敢吹噓上億,對于他們來說賣不賣不重要,關鍵是自我心理滿足,享受那種與眾不同的感覺。
不過當收藏者已經(jīng)擁有一定量的“國寶”,繳了不少學費,學了些雜七雜八的收藏知識,在全國各地結識了不少同好,了解目睹了一些行規(guī)和做局,他們開始有了新的野心,不再滿足于僅僅是分享鑒賞,而希望借藏品獲取任何想要的東西。
有的“國寶幫”在全國各省市鄉(xiāng)鎮(zhèn)布下征集線路,各路送寶人經(jīng)常絡繹不絕,讓旁人看著十分艷羨,同時媒體宣傳鋪天蓋地,各路專家也紛紛為之站臺吶喊,以打通一條將藏品洗白升值的路徑。
更高級的玩法是放長線釣大魚,不在乎賣藏品的那點利益,甚至對收藏、對真假都沒什么興趣,藏品對他們而言只是一種工具。他們會建一座富麗堂皇的博物館,即使里面的東西全部都是贗品,仍然可以輕松地通達地方政要,在當?shù)貎叭粯淞⒄婀娙宋镄蜗蟆H缓髲你y行貸款,找政府扶持等等原先很困難的事情就變得很容易了。
將藏品和博物館換成土地資源已經(jīng)成為一種熱門現(xiàn)象?!拔铱吹降那闆r就是,有很多博物館跟政府換資源,蓋一個假博物館,然后跟政府換土地資源?,F(xiàn)在博物館成為社會的香餑餑了,政府也不一定懂。而且越是假的博物館,規(guī)模還越大?!币晃粯I(yè)內人士擔憂地表示。
“國寶幫”的種種做局都離不開鑒定專家,昧著良心的專家和偽專家們則成為催化劑?!坝袀€水平很高的專家說這個‘不錯’?。俊背B牭接惺詹卣哌@樣反問說他藏品為假的人。
有的專家經(jīng)常用“不錯”、“還好”、“好看”、“少見”、“可以玩玩”、“有點味道”之類的詞語應付,而不是“老的”、“真的”、“清代的”等明確作答,當然如果遇到的是偽專家的話,鑒定也不靠譜。
實際上,因為收藏圈內種種利益糾葛,多數(shù)專家都采取不得罪人的辦法,就是不要輕易否定別人的藏品,哪怕知道是贗品,也別戳破,否則可能得罪一群在圈子里混的人,給自己引來麻煩,那些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專家就更不會提出異議了。
據(jù)業(yè)內人士估計,“國寶幫”成員有可能已占收藏愛好者的半壁江山?!皣鴮殠汀爆F(xiàn)象引發(fā)的利益交換、權力尋租亂象,已經(jīng)不只是藝術品收藏領域的頑疾?!鞍岩欢掩I品、破爛捐給博物館,內外勾結,國家的錢就流入了私人的腰包。”一位接觸博物館的收藏界人士張言(化名)說。
2013年媒體曝光的河北冀寶齋博物館事件至今還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冀寶齋后來被撤銷注冊證,閉館整頓。但是人們仍然質疑的是,一個贗品充斥的博物館竟然獲得“重點工程”稱號,何以得到政府每年60萬元的資金扶持?館主多年來收購4萬余件“古董”耗資數(shù)千萬元,錢從哪里來?對于村民反映的村委會“打白條”、賣地買古董等問題尚沒有明確結論。
“這些人最后走向的結局就是騙,花出去的錢怎么回來?多數(shù)人知假賣假,不知者,不多,最終都是為了名和利,卻說是為了國家民族文化傳承?!睆堁酝嘎叮贃|西還要捐給博物館,醉翁之意不在藏品,而在于利益交換。“涉及到官員的升遷,一個在職的官員,在他的領導下,有人捐獻了價值不菲的文物,這就是政績?!?/p>
“誰如果說捐贈藏品是假的,領導就不愿意了,必須說真,必須說幾十個億上百億,而專家拿紅包,昧著良心說話。”張言說,如此配合,內外勾結,國家的錢沒了,裝進私人的腰包,獎勵發(fā)給捐贈贗品的收藏者和促成捐贈的有關領導專家了。
袁銀龍很痛心地告訴記者,安徽亳州市的一個收藏家,在被三個專家鑒定自己大批藏品都是贗品后,無法面對失敗打擊而自殺了?!八麄兒髞矶贾雷约菏詹氐臇|西是假的,但就是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失敗,還要把自己包裝成愛國者微博,不去騙人的已經(jīng)算是有良知的了?!?/p>
“這東西全世界存世量可能只有幾十件,但不代表我這里就沒有?。课疫\氣好確實可能買到???”經(jīng)常聽到“國寶幫”這樣反駁?!皣鴮殠汀钡钠珗?zhí)在收藏圈也是出了名的。他們一口咬定東西是真的,別人說什么都聽不進去,專家如果說實話反而被認為是偽專家。
人若不自欺,何以欺人?從金縷玉衣、漢代玉凳、永樂青花熱水瓶到后來的冀寶齋博物館,這些收藏界的笑話,如果用理智的心態(tài)和專業(yè)的知識來判斷,就不會陷入“國寶幫”中不能自拔。旅日瓷器收藏愛好者衛(wèi)曉非曾對比中日收藏者說,中國收藏者越來越缺乏理性,在當下火爆的收藏市場中,尤其需要能真正從內心中本著審慎和負責的態(tài)度來對待每一件藏品。
另外,認為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對照館藏品的樣子購買,不是精品也是真品,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觀念,因為真正的古玩專家是不會為外人鑒定的。
(《北京商報》2016.7.5、《華夏時報》201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