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湘梅
國學(xué)大師的真情懷舊
———讀季羨林《當(dāng)時只道是尋?!?/p>
岑湘梅
季羨林先生是一位國學(xué)大師,對待工作、學(xué)問,有著堅韌的性格。但我讀過先生的《當(dāng)時只道是尋?!芬粫?,認(rèn)識到先生也有柔情的一面,字里行間流淌出獨具韻味的真情懷舊。
這本《當(dāng)時只道是尋?!?,所選皆為季羨林先生的懷舊散文,包括故園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師友、人生憶往述懷等。深淺不一的回憶中,清晰再現(xiàn)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缽相傳,恩德無限;斑駁的場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時代脈絡(luò)的過程中,娓娓道出對幸福的深刻理解與體驗、人生的苦悲與辛酸。豐富的情感,濃郁的詩意,淳樸的文筆,催人淚下的訴說,帶給人們不盡的遐思與感動。
季羨林的散文以真情為勝,尤其是那些思念母親的文字,更具有催人淚下的感染力?!耙估飰粢娔赣H,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庇幸淮嗡丶衣爩γ娴膶帇鹱痈嬖V他說:“你娘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不回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悲傷!他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景;一想到,他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正是這份深情,讓季羨林的文字打動了那么多人。
季羨林多次以崇敬的心情提到恩師陳寅恪,以示對老師的敬仰和懷念。書中寫到,陳寅恪先生講課,同他寫文章一樣,先把必要的材料寫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據(jù)材料進行解釋、考證、分析、綜合,對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別注意。讀他的文章,聽他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無法比擬的享受。在陳寅恪去世二十六年后,季羨林在一篇文章中還寫道:“怎樣‘報’呢?專就寅恪師而論,我只有努力學(xué)習(xí)他的著作,努力宣揚他的學(xué)術(shù)成就,努力幫助出版社,把他的全集出全,出好。”由此足見季羨林的拳拳報師之心。
國學(xué)大師吳宓是季羨林的老師,他是一個特立獨行、倜儻不群而不為流俗所容納的人。季羨林用簡潔的文字,勾畫出吳宓的音容笑貌:“先生是一個奇特的人,身上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樣,所以奇特。他反對寫白話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話寫成的《紅樓夢》,所以矛盾。他看似嚴(yán)肅、古板,但又頗有一些戀愛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學(xué)生來往,但又凜然、儼然,所以矛盾。”季羨林描述了一位當(dāng)代的有著魏晉風(fēng)骨的高士,而且是一位活生生的、值得崇敬的可愛的人物。
季羨林的散文表現(xiàn)的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人格理想。他眼中的沈從文,是位可愛、可敬、淳樸、奇特的作家。在所有的并世作家中,文章有獨立風(fēng)格的人并不多見?!俺唆斞赶壬猓褪菑奈南壬?。他的作品,只要讀上幾行,立刻就能辨認(rèn)出來,絕不含糊?!倍玖w林眼中的老舍,談吐自然,藹然可親,一點兒架子也沒有,特別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鏗鏘有致,聽他說話,簡直就像是聽音樂,是一種享受。
讀這本書,感覺季羨林對老師、對朋友、對家人的懷念文字,是他散文中的精華。他往往記述幾件有意味的事情,見微知著,看出這些人物之所以不凡,總有著異乎尋常的人格和品性,從一般的人性展示出名人的可欽、可敬,甚至可笑處,這是最具說服力的。季羨林用他真誠的感悟與思索,激發(fā)著讀者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讓讀者不斷認(rèn)識自己,這本書應(yīng)該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