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223001) 朱 慧
?
建立閱讀關聯(lián)助力想象生長
——城市化進程下留守兒童想象力現(xiàn)狀的調查及培養(yǎng)
江蘇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223001)朱慧
對于兒童想象力的培養(yǎng)雖然一直頗受社會、學校的重視,但缺少面對學生群體差異性基礎的實踐。在美術教學中留守兒童因為教育資源等各方面的原因表現(xiàn)出想象力薄弱、創(chuàng)新能力低的現(xiàn)象。我將從閱讀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習慣,給學生提供想象力自我成長的土壤。
留守兒童繪畫想象閱讀關聯(lián)
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一直都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經歷了城市和鄉(xiāng)村兩種學校的教學生活,明顯感覺到城市學生與鄉(xiāng)村學生在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方面的差異。城市學生在課堂中活躍,敢于表現(xiàn),鄉(xiāng)村學生不敢嘗試自主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使作品相似度高,不敢主動表達,習慣墨守成規(guī)。
下面,我以淮安市安瀾路小學(下文簡稱A小)二年級《我設計的機器人》一課教學,談留守兒童想象力存在的問題與培養(yǎng)。
《機器人伙伴》一課的內容是小學美術教學四大領域的綜合體現(xiàn),具有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的色彩。對于這樣的內容在蘇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中分年段,分單元進行了主題性呈現(xiàn)。如三年級《我設計的飛機》、四年級《汽車》、五年級《我設計的海報》等。這樣的內容既關注學生興趣,又具有時代特點,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內容里獲得大量的視覺信息,還可以發(fā)散思維,通過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將別人的東西大膽地運用于自己的作品中,這樣類型的課深受學生喜愛。
在教學中,經過暢談生活、示范引導、作品欣賞幾個基礎環(huán)節(jié)后,我發(fā)現(xiàn)A小的學生有這樣的特點,要么不敢動手畫畫,要么用鉛筆作畫,或是用橡皮反復進行修改。時間過了很久,畫紙上留下的只是縮在中間的小小一幅。全班近50名學生,只有幾個人敢在畫紙上直接作畫。當我問起學生原因時,學生回答:“老師,我不知道畫什么?”如果此時,我在黑板上畫畫作為范例時,就會出現(xiàn)全班近95%的學生作品與我畫在黑板上展示的作品有雷同的情況,有些學生甚至還將黑板上的作為分析部分的板書也照寫下來。
我細心分析學生的教育背景,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原因。A小原屬于鄉(xiāng)村小學,由于學校所在地劃入城市新開發(fā)區(qū),學校設施和建設都得到改善,但支撐發(fā)展的內核還沒有本質改變。大型企業(yè)的進入、城市建設的投入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A小或許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一個小小的縮影。A小的學生中,有近60%的學生的家長離開家到外地打工,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長在家,但為了維持生計,要做一些小生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沒有花太多心思,因此,孩子的教育主要由爺爺奶奶負責。使得孩子的學習途徑單一,知識主要依靠學校教育,基礎教育品質提升尚且困難,更談不上藝術教育。
學生的視覺經驗和閱讀情況都會對想象力產生影響。想象不是漫無目的瞎想,而是在已有資源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的過程。城市里的學生通過繪本故事、動畫電影,積累了大量與設計相關的知識,同時他們大部分人喜歡自由表達。留守兒童則在創(chuàng)作的積累量和學習經驗上均有所欠缺。在教學《機器人伙伴》一課時,我先對任教的班級學生做一個已有科技形象儲備情況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1.已有想象基礎調查
學生在沒有教師介入的情況下,在紙上隨意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機器人。結果6個班約240名學生繪畫工具雖不相同,但畫出來的機器人形象極為接近,都是方腦袋方身子,相似度很高。由此可見A小的學生對于科技領域的認知仍停留在概念化、模式化的形象上,作品創(chuàng)造缺少個性化。(以下三幅圖為不同學生的作品)
2.相關想象知識調查
隨后我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了與之相關的知識占有量調查。調查以已知圖書和電影、動畫為內容,了解學生的視覺經驗積累情況,設計的三個情況如下。
(1)你看過機器人的相關書籍嗎?有相關的書籍嗎?
(2)你看過《機器人總動員》這部電影嗎?你還看過哪些科幻電影?
(3)指認《超能陸戰(zhàn)隊》中的大白和《變形金剛》里擎天柱。
全班43名學生,調查結果顯示有相關書籍的學生不到5名,可見學生從書籍獲得的知識的資源較少;有4名學生看過《機器人總動員》這部電影;有大約75%的學生能指認出《變形金剛》中的汽車人形象,但對大白的形象不太熟悉,由此可見,學生能接觸的電子資源較少。
3.想象力情況分析
從以上展示的學生的繪畫作品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已有的繪畫基礎薄弱。在構圖方面表現(xiàn)為畫面零散,布局意識較薄弱以及畫面整合能力較差等;在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方面則表現(xiàn)為作品趨同性較強,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及表現(xiàn)力。兒童想象力的發(fā)展最初是以無意想象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意想象開始發(fā)展,到小學階段以再造想象為主,而再造想象建立在一定視覺經驗和閱讀積累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課外閱讀情況,進行學生圖書擁有量和家庭閱讀習慣的調查發(fā)現(xiàn),A小二年級學生人均擁有圖書(課外讀物)3本,在校期間以學科基礎知識學習為主,很少涉及課外領域。對于設計類的視覺形象多數(shù)通過動畫片和漫畫獲得,獲取的途徑單一,且獲取的儲備內容也很少。
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不是通過一兩節(jié)課的教學就能實現(xiàn),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有策略地推進,還需要學生通過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與視野的拓寬,獲得想象力的內生長。基于對學生已有想象基礎的分析,對留守兒童想象力的培養(yǎng)可以在課堂內外同時展開。
(一)光影閱讀重組,提升想象品質
在閱讀方式的研究中,閱讀方式有傳統(tǒng)紙質閱讀也有現(xiàn)代電子閱讀,除了平面閱讀還有光影傳播等的新型閱讀。因此,在教學《機器人伙伴》時,可以適當增加與機器人相關的閱讀拓展、視覺欣賞降低創(chuàng)作的難度。
1.經典動畫與現(xiàn)代影視結合,豐富視覺體驗
與傳統(tǒng)閱讀相比,電影藝術屬于直觀視覺表現(xiàn)。一些經典動畫電影凝聚了設計師們的心血。這些形象符合設計的美學原理,具有創(chuàng)造力。諸如電影《星球大戰(zhàn)》系列中飛機、機器人等形象已經因為設計巧妙、想象奇特被大量選用到蘇教版美術教材中。因此,在課堂伊始按照年代順序將影視作品中的機器人形象進行整理歸類,在課前賞析積累環(huán)節(jié)進行逐一欣賞,初步形成機器人設計的概念。
2.欣賞與辨析結合,積累想象創(chuàng)作方法
在欣賞經典形象時,教師不能將欣賞僅僅停留在學生淺表的贊嘆中,應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分析作品可能經歷的想象過程。
我呈現(xiàn)學生繪畫中的機器人與R2形象讓學生自主進行對比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設計更像機器零件的組合,這樣的設計在電影《星球大戰(zhàn)》的早期作品中設計理念比較陳舊。我又引導學生將現(xiàn)代機器人與“鐵壁阿童木”進行對比,思考除了以機器組合的方式設計,還可以與人、動物或植物的形象組合,設計出獨特的作品。
在分類欣賞的過程中,在引導學生分析的過程中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結論,機器人設計不是唯一的、概念化的,而是依托于現(xiàn)有形象并不斷改變的。在深入欣賞與辨析中讓學生跳出已有的思維模式,敢于大膽想象并創(chuàng)作。
3.提問與討論并用,將想象深度推進
基于前期調查中機器人創(chuàng)作方面學生趨同性明顯,難以打開思維大門,不敢大膽創(chuàng)作是學生的難點所在。在深入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需將同類作品比較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師要注意提出一些有利的問題,如提醒學生機器人還可以通過外形表現(xiàn)出其性格特征的問題。
如將《機器人總動員》中的“瓦力”與《超能陸戰(zhàn)隊》中“大白”進行對比分析。
我提問:“這兩個機器人都很可愛,哪一個看上去外形柔軟,容易接近呢?”
學生討論后,我接著問:“這兩個機器人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機器人并不一定是類似工業(yè)機器的冰冷的外形,也可以是以曲線為主看似柔軟的樣子。在這樣的對比欣賞中,打破學生的固有概念,先分析整體設計再到細致構思自己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關注細節(jié)的刻畫,使學生設計的作品形象更加具有個性特征。
科幻作品想象力豐富,但在我國起步較遲,經典設計多數(shù)通過外國動畫作品呈現(xiàn)。這些科幻作品在美術課堂中可以轉化為光影閱讀的來源,它們具有現(xiàn)代氣息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滲透到學生的內心,積累成學生的視覺經驗,成為想象創(chuàng)作的基礎。
(二)多元閱讀互養(yǎng),豐富想象土壤
1.用閱讀喚醒想象
對“科幻”主題作品的熱愛是不分地域與年齡的,這也是美術教材編寫的目的。在對學生進行的閱讀愛好調查中要求中小學生按照喜歡程度,對古代小說故事、現(xiàn)代小說故事、童話神話、奇幻故事、科學幻想這五種類型的書籍進行排序,結果表明,在五類書中我國城市中小學生喜歡看奇幻、想象類書籍,其中科學幻想類書籍為學生最愛?!笨梢妼W生不由自主地受具有想象力的作品的吸引,在這樣的作品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創(chuàng)作的視覺資源,通過積累幫助突破習慣思維地束縛,獲得想象創(chuàng)作的靈感。
美國學者斯蒂芬·克拉生教授,作為一線實踐者提出了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不是學校和家長過度干預的閱讀,而是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興趣讀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同樣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從學生喜歡的方式入手,在培養(yǎng)興趣的基礎上逐步拓寬閱讀面。
2.從具有想象力的文學作品中汲取想象營養(yǎng)
從古至今不管是神話故事還是宗教信仰,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曾將故事與繪畫深度融合。而現(xiàn)代的童話故事更是如此,而小學美術教材中就選取了如《十個太陽》等經典故事,作為教學內容,深受學生喜愛。以充滿童趣的故事為載體的美術課更能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實現(xiàn)培養(yǎng)讀書習慣與創(chuàng)造能力雙贏。
除童話故事外,經典文學作品中亦不乏具有想象力的作品。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將名著《西游記》與淮安本土文化緊密貼合,使學生對其內容耳熟能詳,作品通過文字描述呈現(xiàn)想象的世界。教師應合理利用資源將文字描述與現(xiàn)代講述方式相結合,如動畫電影《哪吒鬧?!贰⑵び皯颉度虬坠蔷范际莾?yōu)秀的形象再造。
在留守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中,閱讀的作用不容忽視。學校教育往往把學科知識、傳統(tǒng)文化、公共道德等當成是校園的主流文化。而電影、漫畫屬于不受重視的邊緣文化,但是電影、漫畫輕松、虛擬和多樣化的形式卻能提供許多具有時代特征的知識、信息和趣味?!睂τ谶@些作品的襲來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做的是教會學生分析鑒賞美。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閱讀品味和辨析能力,才能在良莠不齊的作品中吸汲營養(yǎng),積累創(chuàng)作的源泉。
新城市發(fā)展中的留守兒童,常常被我們的關愛忽略。我們更傾向于關心他們衣食住行等物質層面的需求,對于成長所必需的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略為忽視。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教學生畫畫,要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多多觀察與鼓勵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及各方面的能力,為祖國的發(fā)展儲備更多的后備軍。
[1]劉麗紅.繪本閱讀對幼兒想象的激發(fā)[J].云南師范大學,2013.
[2]孫云曉,趙霞.中國兒童想象力危機報告[J].少年兒童研究,2009(22).
[3]斯蒂芬·克拉生(美).閱讀的力量[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4]馮敏.校園邊緣文化——兒童成長世界里不可忽視的風景[C].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48).
(責編韋迪)
G623.75
A
1007-9068(2016)24-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