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敘園
我們經(jīng)常會在報道上看到老師虐待學生的新聞,這證明我們的學校還存在很多威脅,學生的權利得不到保障。而在美國當老師雖冒著很大風險,時時刻刻尊重學生,謹慎小心對待學生,但也正是美國學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的最有利說明。當學校安全了,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我執(zhí)教美國公立學校的前幾年,時常經(jīng)歷可以歸入“文化沖擊”的大小事件,有幾次甚至身處險境。
每年在全體職工大會上,校長總會一臉鄭重地提醒甚至懇求所有的老師:請你們千萬記得,管住自己的口和手!不該說的,絕不出口;不該動的,絕不出手!
我用了幾年時間去透徹領悟這“不出口”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因為這是一個暗流洶涌的環(huán)境。
美國社會大熔爐的特色在教室里尤其明顯。我的學生的家庭來自歐洲、非洲、亞洲、南美洲各國,文化的不同可以反映在各個方面,比如語言文字。我一直覺得被人稱為“撒謊的人”是極不自在的事,但“l(fā)iar(撒謊的人)”這個詞,在美國學校似乎用得很隨便。老師可以說某個學生是liar,甚至當著家長的面說;學生也常直指老師是liar,老師并不以為忤。比如我答應學生下周一放電影,但到了周一,我改變計劃,不讓他們看了,他們就會說我是liar。對此,我是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才適應的。
美國老師維持教室秩序,即便眼前景象天翻地覆,也要竭力和顏悅色、心平氣和;訓話時,嘴里只能用“不適合”“不應該”“不要做錯誤選擇”這類談判桌上的詞匯。
“shut up”這個詞,在我這個中國人看來,怎么也算不得出格,但課堂上,這個詞分量超常。我決定魔高一丈。我對學生說,“shut up”這個詞,中文翻譯是“閉嘴”。我什么時候說“閉嘴”,你們就知道是shut up的意思。他們都覺得有趣。每當我一說“閉嘴”,底下就會交換眼色,悄聲說:“She just said shut up。”所幸還沒有家長告狀,但我也不敢常用。另外一個更敏感的詞是“stupid(愚蠢)”。罵人蠢蛋,當然帶點侮辱性,足以讓老師被開除。
和動口比較,動手的界限就很絕對了。任何情況下,如果你的手的確沒有碰到身體的任何部分,就不必擔心惹上麻煩。反之,你就是跳進密西西比河也洗不清。
我有過一次歷險記。一男生在排隊時不肯按規(guī)矩列隊,總是站在隊外,和人說笑,前后走動,我氣憤中攥住他的連衣帽拉了一下,他反應很快,說我扯他衣服,箍了他的脖子。家長投訴馬上就到。于是,校長、輔導員、家長、學生和我,見面開會。家長是個新移民,上來就說:“你拉了他的衣帽,卡了他的脖子,這是不能接受的!”這時候必須心平氣和,承認確實碰到他的身體了,目的是幫助他排好隊;也拉了一下他的衣帽,但絕對沒有卡了他的脖子。而且不管真不真,要大力表揚他最近行為上很有進步!校長在旁邊幫嘴,說孩子向來有行為問題,老師不慎接觸到了他的身體,應該予以理解。家長沒有使刁,可能和新移民的背景有關,算是糊弄過去了,我忐忑的心才算落地。
老師必須永遠是君子,那怎么對付什么套路都不吃的頑劣學生呢?當然可以叫學校警衛(wèi),但一是警衛(wèi)很忙,未必隨叫隨到;二是常求助于警衛(wèi),顯得老師無力維持課堂秩序,有損權威。但老師能做的,不過是實況文字記錄,即使正在講課當中,也可以馬上停止講課,坐到計算機前實錄:某生在某月某日某堂課總共多少次無理頂撞、多少次擅離座位、如何干擾了學生聽課老師講課,等等。將來開會或必須進一步采取措施時,可作為“呈堂證據(jù)”,讓家長和學生無法狡辯。
說到底,老師的難題無處不在,常感無奈。不少新老師入行不久就落荒而逃。但這也不妨視教室為個人道行修煉的場所,幾年下來,多少能練得幾分怒不形于色的功力。
(笑靨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