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寧
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
wn828@126.com
今年3月,美國計算機學會(ACM)正式公布了2015年圖靈獎的得主——來自美國的兩位密碼學家分享了這一殊榮。ACM將在6月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屆時,獲獎者將登臺領獎并發(fā)表演講。屈指算來,自1966年創(chuàng)設以來,圖靈獎已走過了半個世紀。雖然在很長時間里,這個以“計算機之父”圖靈的名字命名的獎項只有區(qū)區(qū)2.5萬美元獎金。直到2014年,由于谷歌的贊助,圖靈獎的獎金才達到100萬美元,從而接近諾貝爾獎獎金的水平。但是,由于諾貝爾獎中沒有涉及計算機領域的獎項,因此圖靈獎一直被看作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有著“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
圖靈獎的評選極為嚴格,通常每年只有一位獲獎者,只有少數年份頒給兩名以上同領域的科學家。半個世紀以來,只有64位獲獎者站在圖靈獎的領獎臺上。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現任教于清華大學的姚期智以美籍華人的身份獲獎,是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位華人。
圖靈獎不但代表了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的前沿熱點,也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資源。在科學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科學家已經成為理科課程的寶貴財富。他們向學生講述著科學思想是如何建立的故事,他們?yōu)閷W生樹立了科學家的高大形象,他們引導學生對神奇的科學世界產生向往,他們甚至在枯燥的知識以外給學生帶來趣味。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等大科學家的名字早已人盡皆知并且成為所在學科的“代言人”。
但是,如果你讓學生說出幾位計算機科學家的名字,得到的答案多半會是比爾·蓋茨、喬布斯或者扎克伯格。當其他理科課程越來越重視本學科的科學家時,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領域這些頂級科學家的面孔對學生甚至一些教師而言依然陌生,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其實,圖靈獎并沒有那么高深莫測,很多獲獎者的研究都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甚至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不妨舉幾個例子:莫里斯·威爾克斯是世界上第一臺存儲程序式計算機的研制者,艾倫·凱最早提出了“面向對象”的概念,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則是我們更加熟悉的鼠標器和超文本的發(fā)明人。如果我們足夠細心,還會發(fā)現有幾個圖靈獎特別青睞的領域,毫無疑問,這些領域就是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研究的熱點所在:算法和程序設計語言領域是軟件的基礎,唐納德·克努特就是算法概念的提出者,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是結構化程序設計最早的創(chuàng)立者,并且第一個提出了“goto”有害的概念。此外,史上一些重要語言的發(fā)明人——FORTRAN語言的發(fā)明人約翰·巴克斯、PASCAL語言的發(fā)明人尼克勞斯·沃思、C語言和UNIX語言的發(fā)明人肯尼斯·湯普森和丹尼斯·里奇都先后獲得了圖靈獎。人工智能領域一直是計算機科學的前沿,它的幾位理論大神——馬文·明斯基、約翰·麥卡錫、赫伯特·西蒙、艾倫·紐厄爾也先后分享了圖靈獎。在數據庫領域的獲獎者里面,埃德加·科德是“關系數據庫之父”,查爾斯·巴赫曼則是“網狀數據庫之父”?;ヂ?lián)網在今天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作為其最基礎的協(xié)議——TCP/IP協(xié)議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文頓·瑟夫、羅伯特·卡恩也同時獲獎。
圖靈獎五十年,我們除了要向那些推動計算機科學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致敬以外,恐怕還需要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