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湘波
一段傳奇往往從一次遇見開始。白娘子遇見許仙,張生遇見崔鶯鶯,于是有了那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俞伯牙遇見鐘子期,于是有了高山流水的佳話;張良遇見圮上老人,于是成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王者之師。
許多文章也始于一場遇見。遇見一樹繁盛的紫藤蘿,宗璞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寫出《紫藤蘿瀑布》;遇見一枚小小的貝殼,席慕蓉撿起把玩,于是有了《貝殼》這篇精美短文;在單調(diào)的黃土高原上,茅盾遇見一排挺拔的白楊,于是有了《白楊禮贊》;張抗抗前去洛陽拜訪牡丹,卻遇到一次拒絕——“朱唇緊閉,皓齒輕咬”的牡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于是她的筆獨辟蹊徑,寫下《牡丹的拒絕》。天地間一花一草、一石一沙,都可能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讓我們遇見生命的奇跡,遇見世界的大美,遇見人生的哲理。
所以,托物言志類散文常常從一場遇見開始寫起。如《紫藤蘿瀑布》的開頭: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
每天和我們擦肩而過的人和物不計其數(shù),傳奇的故事卻屈指可數(shù),那是因為我們的腳步太匆匆,來不及多看一眼,就此錯過。假如不是這樣,一段傳奇就會正式上演:“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從此沒能忘記你容顏?!币驗槎嗫戳艘谎?,才心有所動,才印象深刻,才引發(fā)聯(lián)想與想象,才心生感慨或感悟,才有了寫作的靈感和沖動。
所以,寫托物言志類散文的第二步就是多看一眼:細細地觀察,細細地描繪讓你心動的那個物。如《紫藤蘿瀑布》: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ǘ鋬阂淮ぶ淮?,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nèi)氯隆?/p>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這一段里,宗璞不惜筆墨描繪那一樹牽住她的目光、絆住了她腳步的紫藤蘿,從花瀑寫到花穗,再寫到花朵,濃墨重彩,把紫藤蘿繁茂的氣勢、燦爛的色彩、歡樂的情態(tài)和蓬勃的無限生機描繪得淋漓盡致,真是好不活潑熱鬧。其他的文章也是如此,《貝殼》描繪了小小貝殼的精美。《白楊禮贊》這樣描繪白楊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nèi)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fēng)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fēng)。
再看《牡丹的拒絕》:
然而,枝繁葉茂的滿園綠色,卻僅有零零落落的幾處淺紅、幾點粉白。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是朱唇緊閉,皓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偌大的一個牡丹王國,竟然是一片暗淡蕭瑟的灰綠……
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于衷。
一個人能吸引我們的眼球,讓人多看一眼,多數(shù)時候不一定是因為他美,更多是因為他與眾不同。我們在描繪這個吸引了我們的事物時,也要注意觀察它的特質(zhì),如果你看到了它的與眾不同,你的“志”才有可以寄托之處。所以我們看到《白楊禮贊》中的白楊,“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茅盾是被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所吸引,所以極力描繪它枝干的筆直向上,稱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牡丹的美是世人共知的,它吸引作家張抗抗,卻不憑它的雍容華貴絢麗嬌艷,而是憑它含苞不放的“冷”。
這些事物的特質(zhì)或者是與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相關(guān),或者是與我們的思想境界相契,或者是與我們的追求志趣相通,才引得我們浮想聯(lián)翩,托物言志。第三步由此展開——聯(lián)想。
宗璞由眼前的紫藤蘿想到十多年前的紫藤蘿,由花的不幸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一代知識分子的遭遇,然后順理成章地寫出感悟:“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p>
席慕蓉的《貝殼》也是如此,由手中的貝殼聯(lián)想到生活在其中的小小生命,想到如此脆弱卑微的生命也為這個世界留下如此精美的藝術(shù)品,聯(lián)想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于是感嘆說:
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yīng)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呢?
請讓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吧。
這是比較簡單的聯(lián)想。張抗抗的《牡丹的拒絕》聯(lián)想和想象更為豐富:“于是你面對綠色的牡丹園,只能竭盡你想象的空間。想象它在陽光與溫暖中火熱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暉里的輝煌與燦爛。”想象中牡丹的傾國傾城、國色天香無與倫比,這樣的想象更令牡丹增添了神秘與完美。加上聯(lián)想到牡丹被貶洛陽的傳說,牡丹凋謝時的壯烈:“于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嘆服牡丹卓爾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視的美?!?/p>
有人把讀后感寫作方法歸納為“引——議——聯(lián)——結(jié)”四步,我在此也照葫蘆畫瓢,把托物言志的寫法歸結(jié)為四步:“遇——賞——聯(lián)——悟?!逼鋵嵨臒o定法,有了想要表達的欲望,怎么寫都是好文章,只是我們這些教書匠硬是要教人“作文”。既然是“作”,當(dāng)然得找出一、二、三來,讓學(xué)生有個摸索的方向,有個模仿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