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海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p>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曾擔任過周朝藏書室史官,生活年代略早于孔子?!妒酚洝酚涊d,孔子曾問禮于老子,事后給予老子極高評價:“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學無常師,老子是他很尊敬的老師之一。老子著《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其中名句薈萃,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柔弱勝剛強”等,啟人心智、發(fā)人深思。
老子關于“強行者有志”的思想,提出志的主體是強行者。強行者才有志。潛臺詞是說,坐而論道者、空談者、空想者無志。這一思想確實包含著實踐論的意義。何謂強行者?強,從字面理解,是除暴、除害、除弊、除險的意思。自勝者強,強又是自勝,自勝就是認識并克服自身的諸多局限,比如恐懼、自私、貪婪、虛榮、懶惰、追求安逸等人性弱點,挖掘自身的最大潛能,自行解決遇到的各種矛盾問題。行,即行動、實踐,指危險、困難面前積極行動、積極應對。強行,是面對困難、干擾、阻力,有條件要向前沖,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向前沖,勇往直前、奮不顧身。內(nèi)在地有目標、有責任、有驅動力,這個驅動即為有志。反過來,志在誰手?志在強行者手中,強行者因為有志才強行。真有志才能不怕苦難、危險、災禍,排除萬難前行,這才算強行者。戰(zhàn)勝自我是強,勇于實踐是行,兩者結合才算有志。
老子還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边@是實現(xiàn)志的方法論,為世人提供了實踐志的基本路徑: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老子的志就隱藏于《道德經(jīng)》。中心是探求為圣之道,認為“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為一般人不為的事,做一般人說不到、想不到的事;“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強調(diào)圣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圣人常善救人”,圣人以拯救人為己任;“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強調(diào)圣人舍棄安樂、奢侈、驕縱。
(摘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