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逐步凸顯,盡快出臺合理的養(yǎng)老保險基金運營方案,完善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對于我國而言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使社會保障的管理運營通暢,如何達到養(yǎng)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尋的問題。在這些方面新加坡走在世界的前列,但與其他國家的模式有所不同,新加坡從自身的特點出發(fā)建立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特別的養(yǎng)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模式——中央公積金制度,這一制度具有低成本、集中高效、投資多樣等特點,為此本文對新加坡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進行了梳理,以求給我國在社會保障體制過程中進一步的探索和改革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富有價值的經驗。
【關鍵詞】新加坡 養(yǎng)老保險 評析
一、引言
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是國家按照法律法規(guī)設立,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為勞動者提供的用于社會保障目的的專項貨幣基金。它對于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在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制度建設上有著自身獨立的一套體系,這一體系在各個方面都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其完整性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二、新加坡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梳理
1955年7月,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專門負責管理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的中央公積金局。這標志著作為一項以強制儲蓄為原則的中央公積金制度在新加坡正式建立并開始實施。這一制度在運營資金的積累、投資賬戶分類、投資工具選擇、投資風險控制、管理模式設立以及保障機制的建立方面有著詳細的規(guī)定。
(一)運營資金的積累
在養(yǎng)老保險資金的積累上,新加坡實行的是會員制,即所有新加坡永久居民和受雇傭的企業(yè)職員都是中央公積金局的會員,政府規(guī)定所有會員都必須按照標準每月繳納強制性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金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運營資金的積累。新加坡社會養(yǎng)老保險費用主要由企業(yè)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同時政府通過對繳納保險金費用的企業(yè)在稅收方面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間接承擔了部分養(yǎng)老保險金費用。其中,企業(yè)和職工個人繳納的保險金費率根據職工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規(guī)定。55歲以下、55歲至60歲、60歲至65歲以及年齡超過65歲的仍在職人員其養(yǎng)老金費用的征繳率分別為日工資的40%、25%、15%以及10%。企業(yè)和職工個人對繳納的保險金費用各承擔一半,一并由企業(yè)存入職工個人的公積金賬戶中。
(二)投資賬戶的分類
新加坡養(yǎng)老保險資金是由中央公積金委員會統(tǒng)一進行投資(通常是存入銀行或者購買國債)。但如果個人希望獲得更高的回報率,則可以選擇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自行投資。不過,為了控制投資風險,新加坡政府對個人賬戶進行了分類,不同的賬戶類型有不同的投資工具的選擇范圍。根據規(guī)定,55歲以下的中央公積金局會員個人賬戶主要分為普通賬戶、特別賬戶和保健儲蓄賬戶。而55歲以上的中央公積金局會員其賬戶則變?yōu)橥诵葙~戶和保健儲蓄賬戶兩種。普通賬戶中的存款可以作為購買房子、獲政府批準的保險、教育等投資以及轉撥款項填補父母退休戶頭之用;特別賬戶中的存款則作為晚年生活或平時應急之用,保健儲蓄賬戶中的存款可被用作支付住院和醫(yī)藥方面的費用。通常情況下,普通賬戶、特別賬戶、保健儲蓄賬戶中的資金占整個個人公積金儲蓄比例分別為72.5%、10%以及17.5%。
(三)投資工具的選擇
1986年,新加坡通過了《中央公積金法(修正案)》,修正案中規(guī)定,普通賬戶的儲蓄資金可投資于以下金融產品:定期存款、新加坡政府債券、法定委員會債券、新加坡政府擔保的債券、單位信托、基金管理賬戶、年金、養(yǎng)老保險、投資連接的保險產品、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基金。投資于這些產品時,投資比例不受限制。除了這些,普通賬戶儲蓄資金還可以投資公司股票、公司債券以及黃金和黃金相關的衍生產品,但為控制風險,這類投資工具的投資資金比例有一定限制,投資于公司股票和債券的最高比例不能超過普通賬戶資金的35%。黃金及黃金相關的衍生產品的投資比例不能超過普通賬戶資金的10%。
而特別賬戶中的儲蓄資金投資有更為嚴格的標準。其主要用于投資以下金融產品:新加坡政府債券、法定委員會債券、新加坡政府擔保的債券,以及經評級后風險位于后3位的單位信托、定期存款、年金、養(yǎng)老保險以及經選擇的投資連接的保險產品和經選擇的交易所上市的基金。
(四)投資風險的控制
為了控制中央公積金會員的投資風險,相關法案規(guī)定會員賬戶上的儲蓄資金必須在中央公積金局的投資計劃基礎上進行投資,其投資計劃主要有:中央公積金投資計劃、新加坡巴士有限公司股票計劃,非住宅產業(yè)計劃和教育計劃,會員可以在這四項投資計劃中自由選擇。為了保障會員的基本收益,中央公積金局還對公積金會員個人賬戶基金在公積金局的投資給予2.5%的最低收益擔保。但對基于會員個人投資選擇的其他投資工具進行投資,則其風險和虧損完全由會員自身承擔。此外,為保障公積金賬戶中的資金儲蓄,會員進行投資所獲得的收益也不能支取,只能存留于賬戶中。
(五)管理模式的設立
新加坡中央公積金采取的是高度集約化的運作模式,其參與主體是以政府為核心,主要由中央公積金局、貨幣管理局、政府投資管理公司和商業(yè)保險機構這幾個部門進行分工管理和運作。其中中央公積金局是新加坡法定的中央公積金管理和運營機構,貨幣管理公司和政府投資管理公司則是公積金具體投資和運營的執(zhí)行者,中央公積金局的投資決定都由他們執(zhí)行。其中貨幣管理局負責中央公積金對銀行存款和新加坡國債的投資管理,而政府投資管理公司則負責把積累的公積金投資到基礎設施建設、國內住房建設以及一些國外資產中去。在貨幣管理公司和政府投資管理公司的基礎上,商業(yè)保險機構作為補充,主要為公積金投資提供年金化的保險產品業(yè)務,進一步完善和補充了養(yǎng)老儲蓄市場。
(六)保障機制的建立
為進一步保障公積金的安全性,新加坡還實行了市場準入監(jiān)管制度,和信息報告制度,在制度上保障和完善監(jiān)管機制。市場準入監(jiān)管制度是相關部門對公積金會員所能投資的金融產品的發(fā)行機構實施的制度。新加坡負責準入監(jiān)管的主要機構有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獨立的第三方投資顧問以及中央公積金理事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是新加坡的中央銀行,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新加坡宏觀經濟政策,對金融機構及各個金融服務機構進行日常監(jiān),具體負責審查篩選基金管理公司向中央公積金會員所發(fā)行的投資產品申請。經過金融管理局的篩選后,將由獨立的第三方投資顧問在中央公積金理事會的委托下對所篩選出來的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投資機構進行評估。評估所參考的要點包括這些金融投資機構的過往業(yè)績、企業(yè)的管理能力、企業(yè)文化、企業(yè)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等多個方面。評估出來的結果以報告的形式交由中央公積金理事會審議,并作出是否允許這些金融投資機構向中央公積金會員發(fā)行金融產品的最終決定。信息報告制度,即為降低中央公積金會員的投資風險,發(fā)行金融投資產品的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必須進行全面的信息披露。披露內容包括:所發(fā)行產品的招募書披露,日常運作的信息披露等。
三、制度評析
新加坡在社會養(yǎng)老保險方面采取的是強制儲蓄養(yǎng)老的中央公積金制度,這種強制性是由法律制度作保障的,制度運行的法制化是新加坡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能夠正常運轉的強大后盾。從1953年實施中央公積金之初,新加坡就頒布了《中央公積金法令》,為整個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促進了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自覺有序規(guī)范的實施。除了這項基本法律外,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國民對社會保障需求的日益擴大,新加坡在制度完善的過程中,還先后制定并實施了其他許多社會養(yǎng)老體系相關的法律規(guī)則。例如上世紀60年代制定并實施了《新加坡建屋與發(fā)展法》,明確了政府發(fā)展公共住房的責任、方針及目標。同時還頒布了《建屋局法》和《特別物產法》等,從而逐步完善了住房法律體系。
此外,中央公積金局是新加坡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唯一法定的管理和運營機構,這種集約化管理模式責任明確設置合理,降低管理成本且利于監(jiān)督。作為新加坡政府部門的勞工部,在基金運營過程中只負責政策的制定并進行監(jiān)督,即充當指導和監(jiān)督的職能,但不參與具體事務的運營,而所有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運營與管理的具體政策和日常事務都是由具有半官方性質且相對獨立的中央公積金局來負責,具體的投資管理職能又交由專業(yè)的貨幣管理局和政府投資公司來執(zhí)行,并進一步對其投資進行監(jiān)督,這樣一來,一方面基金的運營與管理即達到精簡統(tǒng)一集中管理,提高了基金管理的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一個多方相互制約、相互監(jiān)督的社會保障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敗行為,促進了基金高效的運營。
當然,這種制度還充分保障了新加坡國民養(yǎng)老保險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一方面,政府財政部門制定法律規(guī)章制度對公積金的運營和管理進行監(jiān)管,為中央公積金的運營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另一方面,法律又規(guī)定公積金從匯集、運營、存儲、結算到公積金會員獲利都獨立于政府財政,由專門性的獨立于政府部門的機構進行運營和管理,使得公積金免受政府財政可能存在的赤字影響。在賬戶管理上還創(chuàng)新模式,推出中央公積金會員個人賬戶,以中央公積金管理局的投資為基礎,允許個人為追求更高的收益選擇有有安全有保障的其他投資工具,拓寬了收益的渠道。對提供投資工具的金融投資機構有極為嚴格的要求,會員的公積金可以選擇投資的資產都是信用等級比較高的,這也確保了最低投資回報。同時,在每一個通過核準的投資計劃里,中央公積金局作為公積金會員資產的受托人,也通過契約制的形式,避免了金融投資機構的經營風險轉移到公積金會員的身上。
這種制度還有利于國家建設和政府宏觀調控。根據數據顯示,新加坡國民儲蓄總額在1995年時已經相當于整個新加坡國民生產總值的51%,而在國民儲蓄中,中央公積金會員的總儲蓄額就占到了其中的93%,這無疑是一筆巨額的穩(wěn)定的財富,是國家建設資金方面的堅實后盾,這筆財富在半官方性質的中央公積金管理局的運營管理下,也能很好的與國家政策相結合,為政府的宏觀調控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作者簡介:馬鑫然(1991-),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就讀于貴州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國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