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嬌嬌
從前,我們將部分女生形容為“女漢子”,如今我們將部分男生形容為“小公舉”。公舉這個中性詞被賦予了很多的感情色彩,從昵稱到調(diào)侃、諷刺,隨著詞語的演變,現(xiàn)在誰被稱為“公舉”,可得先琢磨琢磨背后的意思。
“公舉”還未被賦予更多意義的時候,是王詩齡小朋友帶紅的,她在《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里提到“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讓眾人忍俊不禁,只不過當時“公主”還未演變成“公舉”。2014年下半年,民謠歌手馬頔經(jīng)常被樂迷稱為“小公主”,他也在微博上表示自己是“秒刪玻璃心卷舌小公主”,久而久之,公主變成了“小公舉”。
而“公舉”被真正普及是因為周杰倫。古堡大婚,讓周天王的一顆童話般少女心“盡人皆知”,漸漸地,粉絲開始喜歡稱他為“小公舉”表示溺愛。隨后,周杰倫加盟的《中國好聲音》第四季正式開播,因為搶眼的表現(xiàn)和觀眾的熱捧,小公舉這個說法大火,并火速席卷網(wǎng)絡(luò),“周杰倫小公舉”的話題還一舉拿下微博熱搜榜冠軍。
如果說用來專指周杰倫的“小公舉”是一種愛稱,用來表達這類男生擁有一顆少女心,有一些少女的做派,但并不娘,這是由“公主”本身衍生而出的;那么再后來這個詞帶上比較濃重的調(diào)侃意味則是更加多元的一種演變。
曾經(jīng)的“安妮公主”伊能靜在微博上卷入了一場關(guān)于“公主病”的口水戰(zhàn),有網(wǎng)友發(fā)文稱“伊能公舉你的問題不是不想變老也不是公主心,是撒謊矯情還不讓人說”,使得“公舉”有點反諷的意味。而在《花兒與少年》第二季熱播時,許晴的“公主病”引發(fā)了社會大眾的熱議。不久之后,“老公舉”被用來形容許晴,這位原本低調(diào)的女星占據(jù)了熱搜話題榜很長的一段時間。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熱播,有網(wǎng)友對劉燁在節(jié)目里的表現(xiàn)也作出了神總結(jié),孩子氣十足的他頻頻鬧別扭,玻璃心,反而凸顯出兒子諾一的懂事大方,劉燁“小公舉”的形象突然被放大,在當時,“劉燁蓋世小公舉”的話題也被刷上了熱搜榜。自此之后,娛樂圈也開展了各種對小公舉的搜索,愛美愛賣萌的男星紛紛上榜。
從當下來說,“公舉”越來越多地被粉絲和媒體所用,但是其背后的意義十分“分裂”,有的時候帶著濃濃愛意,有的時候卻惡意滿滿。所以如今被叫一聲“小公舉”,當事人這里或許還得思量半天,這是夸我呢,還是損我呢?
瀟湘雨摘自《南都娛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