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吉慧
張元濟致汪憬吾信札
□ 唐吉慧
張元濟(1867-1959),號菊生,浙江海鹽人。他是著名的學者和出版家,中過進士,入過翰林,功成于商務印書館,做過經(jīng)理、監(jiān)理、董事長等職,最后還擔任了上海市文史研究館的館長。
張元濟先生一生崇尚儉樸,我聽過不少關于他的這類故事。以紙來說,大小紙片全部整理收起,用以寫便條、記事、寫信。老人平日交游廣泛,每天會收到大量的信件,他將信封集中累積,每隔一段時間讓家人做一次“翻轉(zhuǎn)信封”,所謂“翻轉(zhuǎn)信封”,即把收到的信封拆開,翻過來重新粘貼好,再次利用。我有兩件張元濟先生的信札,一件寫給他的好友李拔可,信紙用的竟是著名植物學家鎮(zhèn)海鐘觀光的訃告,追悼會籌備處請張元濟先生至上海虞洽卿路寧波旅滬同鄉(xiāng)會參與公祭。另一件寫給著名的教育家沈恩孚,普普通通一頁五行箋,內(nèi)容沒什么特別,信封是上海私立圣約翰大學的,先是寄給李拔可,而后李拔可劃了自己的名字寄于“張菊生先生臺啟”,最后一次信封成了“翻轉(zhuǎn)信封”,張元濟先生將它寄給了沈恩孚。
我還有一封張元濟先生1939年寫給汪憬吾(1861-1939)的信,用的倒是“涵芬樓”的八行箋,這信著錄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張元濟全集》里。汪憬吾即汪兆鏞,晚清遺老,有學問,民國政府不知多少次請他出山為官他都辭了,一心只想效忠滿清皇朝,他有個弟弟名氣太大,就是汪精衛(wèi)。張元濟先生在信中說:“憬吾仁兄同年大人閣下:疊奉舊歷正月二十日、二十六日又二月二十二日三次手教,展誦敬悉貴體違和,時患暈眩。比來想已康復,至為馳念。承視讀史箋記數(shù)則,考訂精確,堅白異同一條可謂讀書得間,欽佩無既。沈培老墓志詢諸慈護世兄,亦以為未妥,尚未泐石。以尊意告之,據(jù)云張君孟劬訂交較遲??治茨鼙M悉其本末,同時儕輩屈指盡為異物,殊難其人。夏劍翁尊人卻另有墓志,為皮鹿門所撰。允即錄出,徑寄左右。翰怡兄處亦已將尊旨代達,復函附呈。承詢王、高兩氏后人情況,己由拔可兄詳細抄到,隨函附上,統(tǒng)希鑒詧。拔兄邇來時有小病,然無妨礙。柏皋同年近甚康健,前日本省旅滬己丑同年小集,只有六人。是科南北兩榜幾百有五十人,今存者僅知有二十之一,寥落晨星,可慨孰甚。弟因移居勞頓,頓增孱弱,致膀胱舊疾復作,殊形狼狽,比已托庇漸愈矣?;饾u歉。伏維珍衛(wèi)。弟張元濟頓首。五月十六日?!蓖ㄆ獣鴮懽匀涣鲿?,其書法宗顏體,以扎實的功底和獨特的審美,簡直開拓了顏體書法的新境界。
1939年,時值抗戰(zhàn)期間,日寇侵略,上海淪陷,張元濟先生賣了極司菲爾路(今上海萬航渡路)40號的老宅,遷入了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上方花園24號。由于搬遷的辛苦,導致信中提到的“膀胱舊疾復作”,花費了不少錢,家中經(jīng)濟原本拮據(jù),此時越趨窘困了。那時,商務印書館已多年不發(fā)股息,每次的董事車馬費僅夠買幾個大餅油條。1943年的一天,張元濟先生接受了一位親戚的建議,決定鬻字貼補家用。遂參考當時書家的潤例,制定了一份《張菊生太史元濟鬻書潤例》,除函請京、津、杭等商務印書館分館分發(fā)潤例和代收寫件,還由九華堂、榮寶齋、朵云軒等著名的字畫店代為銷售。他在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上海百物昂貴,生計大難。弟今歲起以鬻書度日?!彪m說他常自謙“素不善書,深恐貽譏大雅”,但令他意外的是,由于他的科舉輩份和社會聲望,求字者居然不少。比如,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說:“命書小箋,容再呈上。貴友余君囑書小立軸,可以遵辦。俟紙到即書。附去潤例祈轉(zhuǎn)致?!痹诮o另一位友人的信中則提到自己鬻書數(shù)年,朱柏廬的《治家格言》囑書者已不下百數(shù)十通了。
張元濟先生每隔幾天寫一次字,事前要磨許多墨,張瓏老師為他的爺爺做過書童,一邊看書,一邊磨墨:“他有一個圓形大硯臺,磨到墨汁很濃了,就倒入墨壺,然后再磨第二盤,至少存滿兩三個墨壺的墨汁才夠?qū)懸淮巫??!奔依镆粡埿⌒〉睦喜妥酪娮C了那段艱難的歲月,她回憶:“祖父每次寫大件的作品如對聯(lián)等,都需要先把餐桌四周的臺板撐起來成一大圓桌,他站在桌前揮毫潑墨,我或弟弟或其他人則站在桌子的另一面搭下手。他每寫完一個字,我們就把紙往前拉一下,以便他再寫第二個字?!睆埲锁P先生是張瓏老師的弟弟,他記得他的爺爺有好多對大小不同的圖章,視寫件的尺幅而選用,每對章第一枚是姓名印,第二枚是“壬辰翰林”,而張人鳳先生當年最感興趣的是站在一旁按張元濟先生的選擇取出盒內(nèi)的圖章,輕輕地、均勻地蘸上印泥,再把圖章交由他鈐蓋。
張元濟(1867-1959)
王兆鏞(1861-1939)
我大學剛畢業(yè)那會兒,常常泡在上海圖書館翻老雜志,抄名人賣字賣畫的潤格廣告,期待編一本民國時期名人潤格的辭典,抄了數(shù)十篇。資料中有一則張元濟先生的潤例,刊登在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十五日出版的《東方雜志》第四十三卷第五號上—
張元濟致汪憬吾信札
張菊生太史(元濟),早歲清華,蜚聲翰苑。戊戌政變,罣名黨籍,褫職南旋,一意從事教育。先總教南洋公學,繼入商務印書館,主持編譯,培養(yǎng)新知,董理舊籍,孜孜不倦,四十年如一日。倭寇為虐,先生蜷伏滬上,清貧自矢,年屆八旬,鬻書為活。曾由吳稚暉、張伯苓、王寵惠、錢新之、王世杰、陳布雷、黃炎培、王云五諸先生代定潤格,早經(jīng)公布,遐邇周知。茲由總收件處參酌時價改定,摘要錄后,另有詳細潤例,函索即寄:
楹聯(lián):四尺以內(nèi)四萬元、五尺以內(nèi)五萬元、六尺以內(nèi)六萬元、題跋加倍。
屏條:每條四尺以內(nèi)四萬元、五尺以內(nèi)五萬元、六尺以內(nèi)六萬元、三行為率。
扇面:跨行四萬元、單行六萬元。
以上色箋金箋加半、指明正楷加半、來文及其他點品加倍。
匾額:一尺以內(nèi)每字三萬元、尺半以內(nèi)四萬元;以上均散書、全幅整書加倍、題跋加倍。
潤資先惠、墨費加二、約期取件、加速另議。
我生也晚,要是我成長生活在那個年代,經(jīng)濟條件許可,定要請張元濟先生寫幾幅字。
上方花園1939年由浙江興業(yè)銀行建成,帶一點西班牙風格,初期叫“沙發(fā)花園”,又有人提議叫“速發(fā)花園”,未免庸俗土氣,業(yè)主遂請張元濟先生起新名字?!吧戏健庇猩辖?、天界的意思,清代朱彝尊《一半兒·天竺》有一句:“散花新雨上方樽,落葉疏鐘下界聞?!标庩栁逍兄小吧戏健币仓笘|方和北方,是陽氣所萌生的地方,總之張元濟先生為這座新式里弄起了“上方花園”的名字,并親為題寫后由工匠刻在了里弄大門的門柱上。后來刻著張元濟先生書寫的“上方花園”的里弄門柱不知何時消失了。
責任編輯:韓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