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芳
大寶與小寶
編輯|嚴芳
袁堅文學(xué)博士,早教專家,潛水員,專欄作者,出版有《貓博士育兒筆記:換個方式愛孩子》,聯(lián)合翻譯繪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創(chuàng)作“小狐貍卷卷”系列兒童故事,創(chuàng)作“山海經(jīng)”系列海洋主題幻想小說。
Preface
處理大寶與小寶的矛盾,其實只需改變一個預(yù)設(shè)前提:愛不是一場“零和游戲”,只能選擇分給大寶或小寶。
實際上,在家庭內(nèi),愛是互相傳遞、彼此加成的關(guān)系。
最近在網(wǎng)上做咨詢時,不少媽媽都問到大寶與小寶的矛盾。的確,我們已經(jīng)實行了好多年獨生子女政策,新一代爸爸媽媽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不太了解如何處理與多個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當小寶出生之后,大寶生出不少負面情緒,而且大部分的表達方式還挺曲折:
有的孩子看到小寶吃什么、玩什么,就都想要,哪怕那是完全沒味道的嬰兒食品。這其實是他在表達,我想要跟小寶有同樣的待遇,我想要得到跟他同等程度的關(guān)注和愛!
有的孩子忽然變別扭了,什么事情都跟媽媽對著干,稍不如意就發(fā)脾氣。這其實是他在表達,我在生氣,但我又不能直接說生氣的原因(怎么能直接說出我妒忌小寶了呢)。
有的孩子莫名其妙地出了很多意外狀況,非得要媽媽花精力去解決,比如經(jīng)常生病,或已經(jīng)上學(xué)的孩子不肯好好做作業(yè)了,這其實是他在表達,我想要“贏回”媽媽的陪伴和關(guān)注。
這其實非常符合小孩子的特點:小孩子往往無法直接說出他想要什么,或者他不懂得說,或者他害怕直接說出來會被拒絕,甚至被批評,這時他就會用負面的方式去表達。想想小學(xué)里的男孩子如果喜歡一個女孩子,會對她做些什么?所以當大寶出現(xiàn)上述或類似行為時,媽媽可不要簡單歸因于:他為什么總愛和我過不去!媽媽首先得意識到,這是大寶在發(fā)出他的需求信號。
這時候媽媽可能會想,我是不是應(yīng)該給大寶更多的陪伴時間,更多的關(guān)注……這當然是有必要的,但這只是“治標”。我們試試看站在大寶的立場上去理解、去分析他的不滿:
比如,小寶總是在吃“特殊食品”,從媽媽的角度來看,那是因為小寶沒法吃普通食物,而從大寶的角度卻會覺得這是小寶受到了“特殊對待”(而自己并沒有)。
比如成為所有人的關(guān)注焦點,親戚、朋友到家里來都是奔著小寶而去(事實也的確如此),甚至爸爸媽媽回家第一件事也是抱小寶……他覺得自己被忽略了。
比如小寶不用做作業(yè),一整天都可以睡覺、玩耍,還可以想什么時候吃東西就什么時候吃……所以他也不想做作業(yè):為什么我不能跟小寶一樣去玩兒呢?
比如小寶哪怕是說一句簡單的話、做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都能引來爸爸媽媽的贊賞,而那在大寶看來完全……低能??!為什么爸爸媽媽不贊賞我(還老批評我)呢?
借助家庭相冊、錄像等,回放大寶的嬰兒時期。讓大寶了解:其實當他剛出生、跟小寶那么大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像現(xiàn)在照顧小寶一樣地在照顧他。甚至因為他是家庭里的第一個孩子,爸爸媽媽花了比現(xiàn)在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在他身上。所以,爸爸媽媽稍微花點心思整理、留存下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非常重要哦!
大寶的不滿首先是來自于“爸爸媽媽似乎愛小寶、照顧小寶”更多,借助家庭回憶他就能理解:其實自己獲得的愛一點兒都不少。只不過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爸爸媽媽愛寶寶的形式會不一樣。
他是家庭中的長子/長女,是爸爸媽媽的第一個孩子和伙伴,是小寶的哥哥/姐姐。明確家庭結(jié)構(gòu)序列是很重要的。要不然當小寶出生后,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小寶身上,大寶很可能會誤以為自己變成了“圈外人”,對家庭的歸屬感發(fā)生動搖,這也是大寶感到不安的重要原因,因為家庭是這個年齡階段他唯一的歸屬地和社會性支持,一旦失去可是非常嚴重的。
而如果這一步做得好,大寶對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是明確的,他就能很好地承擔起哥哥姐姐的職責。比如我們家小朋友,最近就一直磨著我:“要不生個弟弟吧!”他說:“我可以喂他吃東西,在他還不會自己吃的時候?!薄拔铱梢越趟呗?,如果他還走不好,我會扶他?!薄拔疫€可以教他玩樂高,這樣就有人陪我一起玩了!”他自己就把家庭結(jié)構(gòu)構(gòu)想得很好。
我跟他開玩笑說:“如果生個小寶寶,我們把他當洋娃娃玩吧?!彼催^來正色告訴我:“小寶寶也是個小人,不是玩具,不可以隨便玩!”神色間的意思大概是:你這個媽媽也太不靠譜了,看起來如果生了小弟弟,照顧他就得靠我了……
中國傳統(tǒng)上講究大孩子要“讓著”小孩子,對于這一點我是不同意的。都是小孩子,相差不過幾歲,都是需要被照顧的年齡,哪有非得謙讓的道理?哪有就因為小寶年齡小,就能平白無故占便宜的道理?這很說不通,完全不合邏輯。
我主張講究“相對的公平”。比如孔融讓梨的故事,要不然就是大孩子吃較大的梨,因為小孩子吃不下那么多……量力而為;要不然就把兩只梨都分兩半,兩個孩子拿同等分量。
同樣地,在媽媽的時間與精力分配方面,也不是先盡著照顧小寶,等小寶的需求都獲得滿足了再照顧大寶(比如有個媽媽說,哄睡了小寶再關(guān)照大寶的家庭作業(yè),往往大寶就會被耽擱到非常晚才睡覺)。媽媽不妨列一張表,左邊寫上對大寶的需求,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右邊寫上小寶的,輪流安排,讓兩個孩子都能在最重要的需求上獲得最多資源,次要需求靠后、讓路。
在遇到?jīng)_突時,大寶和小寶的需求同樣強烈,我會建議媽媽更多地考慮大寶的需求。原因其實很簡單:當大寶獲得媽媽的關(guān)照和支持時,他就積蓄了一份“愛”。而這份愛積蓄在他心里,是會醞釀、會增長、會轉(zhuǎn)化,最終會被使用出來的——使用對象也包括小寶。
在大寶和小寶的關(guān)系中,媽媽一定要明白:愛并非“零和游戲”,大寶獲得了小寶就沒有了。在家庭中,愛是彼此傳遞、激發(fā)與回饋。最重要的是,讓愛能暢通無阻地流轉(zhuǎn),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長。理解到這一點,再去看家庭成員間的各種問題,是不是就有了全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