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瑜婷
果然,上周關于家暴的報道出來后,很多讀者恨鐵不成鋼:這女的為什么不離開?自找的。反家暴領域專家李瑩律師說,臺灣有個調查,受暴婦女完全擺脫家暴的平均次數(shù)是7次。這個數(shù)字聽來有些不可思議。
為什么很多婦女離不開家庭?首先是因為“受暴婦女綜合征”。李瑩見過一個高知家暴受害者,對方比約定的時間晚了15分鐘,眼里滿是恐懼,連聲道歉??謶?、害怕、沒有自信,甚至產(chǎn)生一種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依賴。她覺得自己的宿命就是“和他糾纏不清。愛恨交織,有愛有恨”。在她接手的多個案件里,男方知道如何完全控制女方,常常以孩子作為情感要挾。更遑論男方對女方的經(jīng)濟控制、人際關系控制。據(jù)李瑩說,很多受暴婦女為了離婚,付出了很大的經(jīng)濟代價。
有的人是恐懼出走。其中一位加害者是拿國家津貼的北大教授,妻子也是教授。李瑩看到照片,妻子被打得非常厲害,整個臉腫得老高,李瑩問她,有沒有想過報警。對方說她以前嘗試過,但丈夫就和她說,那我就把你殺了,先把你的眼睛戳瞎,再把你的腦袋割下來交給你媽。“‘咚咚兩下,以這樣的畫面感恐嚇這個女的?!崩瞵搯柵?,你信嗎?女方說,信。
還有社會壓力。不僅是小地方,知識分子也一樣?!爸R分子認為在他的圈子里覺得很丑,熟人社會的小地方更是這樣,你就成了眾矢之的。”
前段時間一位女記者被丈夫殺了,臨死時一句話都沒有講,很說明問題?!盀槭裁矗空f明我們社會的知識系統(tǒng)是屏蔽的,或者說我們社會沒有知識系統(tǒng),反而是對她的一種傷害。”李瑩說。她希望相關部門能樹立“受害人無過錯原則”?!坝羞^錯也不是她可以受暴力的理由,甚至不能拿過錯來抵消施暴人的責任?!?/p>
一般而言,家暴的受害者多為女性。但家暴中也有男性受害者。一個例子也是在知識分子家庭,丈夫夏天從來不敢穿短袖,因為被妻子打得全是傷痕。這位男性也有受暴婦女綜合征,人家和他說:你和老婆離了算了。他就是離不了。
李瑩曾經(jīng)感到特別無力。前幾年她睡覺都睡不著,閉上眼滿腦子都是受暴者死亡的慘狀。受暴者哭,她也跟著哭。后來她故意在吃飯前,看一些家暴的圖。訓練讓她變得堅強?!澳阋阉闯墒钦5臇|西,你看到尸體的照片和咖啡是一樣的。”她說拿起面前的咖啡杯敲了敲桌子。“這種現(xiàn)實是客觀存在的,你必須要接受?!庇械哪贻p同事為了案子加班加點,結果女方最終還是回去了。李瑩常常勸這些同事不要難過。
她的力量源于一種自助的心理——她曾經(jīng)也是受害者。小時候,她媽媽對她過于嚴苛,偶爾也打她。因為心急手重,媽媽給她梳頭發(fā),拽得特別疼,她不敢說,就拒絕洗頭,有一回媽媽拿沖頭的茶缸猛敲她的頭。
這幾年李瑩會跟媽媽談起此事,媽媽哭了。“不是為我哭,而是認為這么多年過去了,我還在怨他們,她覺得委屈。這說明到現(xiàn)在他們還沒有認識到這是一種傷害?!?/p>
她也開始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候女兒會說,媽媽你不要罵我了。李瑩覺得很奇怪,我這是罵你嗎?我只是嚴厲點,但不是罵?!暗鋵嵾@就是大人和孩子視角的差異。我應該更多地站到她的角度去思考?!边@么想想,她一般都會向女兒道歉。
可以說,李瑩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逐步從童年陰影走出來。她知道這個過程很漫長,但一定要做。重建受害者人生的同時,她也在重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