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智梁
著力防范國有資產流失令持股條件顯得苛刻,業(yè)內期待實操層面自下而上倒逼政策放寬
員工持股向來是國資改革中最敏感的問題之一,國資委終于對這個硬骨頭有了具體的試點意見。
8月18日,國資委下發(fā)《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yè)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下稱《試點意見》),對員工持股的原則、開展試點企業(yè)的條件等作了規(guī)范。
在此輪國資改革中,關于員工持股的意見發(fā)軔于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明確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yè)員工持股”。
2014年,國務院國有企業(yè)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后,提出就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制定“1+N”系列文件,并將混合所有制企業(yè)開展員工持股問題納入“1+N”文件范圍。2015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fā)〔2015〕22號)發(fā)布,對混合所有制企業(yè)員工持股提出了試點先行、穩(wěn)妥有序推進等要求,為員工持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對于這一敏感話題,國資委態(tài)度謹慎,表示將視試點情況適時擴大。國資委改革局局長白英姿向記者表示,首批試點原則上在2016年內啟動實施,《試點意見》嚴格界定試點條件,提出規(guī)范性要求,并明確選擇少量企業(yè)開展首批員工持股試點,成熟一戶開展一戶,防止一哄而起。同時,要求2018年底進行階段性總結,視情況適時擴大試點。
改革總是在約束條件下進行,這次國資委下發(fā)的《試點意見》,設定了不少約束條件。
首先,適用范圍是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yè)。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現(xiàn)有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yè)需引入員工持股的,適用《試點意見》。二是國有企業(yè)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yè)時,需同步引入員工持股的,適用《試點意見》。三是國有企業(yè)與外部非公有資本共同出資新設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yè)時,需同步引入員工持股的,適用《試點意見》。
由于國資委并不主管金融、文化類央企,所以金融、文化等國企實施員工持股,中央另有規(guī)定的依其規(guī)定執(zhí)行。
其次,對開展試點的企業(yè)進行了限制。一是主業(yè)處于充分競爭行業(yè)和領域的商業(yè)類企業(yè);二是股權結構合理,非公有資本股東所持股份應達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會中有非公有資本股東推薦的董事;三是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建立市場化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和業(yè)績考核評價體系,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機制;四是營業(yè)收入和利潤90%以上來源于所在企業(yè)集團外部市場。
優(yōu)先支持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占比較高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yè)、科技服務型企業(yè)(統(tǒng)稱科技型企業(yè))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最后,對持股員工的范圍進行了限制?!对圏c意見》規(guī)定,參與持股人員應為在關鍵崗位工作并對公司經營業(yè)績和持續(xù)發(fā)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業(yè)務骨干,且與本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
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機構任命的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不得持股。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喜亮認為,頂層設計的精神是指“全員持股計劃”,但是,在實踐中往往把全員持股計劃與高管持股或骨干持股混為一談了?!皩嵤﹩T工持股必須要進行充分論證,首先要清楚實施全員持股、高管持股或骨干持股的目的和意義。如果目的和意義不清楚,設計上又不能周延,則難免適得其反,甚至還會造成新的問題。”張喜亮對《財經》記者說。
歷史上,不少地方國企已經在員工持股方面做出探索。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有企業(yè)改革的不斷深化,一些企業(yè)對實施職工持股進行了嘗試。
2008年中集集團就提出了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當時因遭遇金融危機,中集股價下跌而暫停,后于2009年重新啟動。此項計劃旨在建立股東、管理團隊和骨干員工之間的利益共享與約束機制?!敦斀洝酚浾吡私獾剑偛名湶荚趦鹊?81名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骨干人員成為首期股票期權的激勵對象。
中集集團證券事務代表王心九告訴《財經》記者,中集是較早推行股權激勵計劃的國企,當時中集集團向激勵對象定向發(fā)行的6000萬股股票,占公司總股本的2.25%,其中首次授予5400萬份股票期權。此外,中集的期權完全按照市場股價購買,定價經股東大會通過。中集股權激勵的行權條件也非??量蹋诵慕洜I團隊背負著必須保持高資本收益率的壓力。
獲得股票期權最多的高管是總裁麥伯良,他獲得380萬股,占總股本0.14%。手筆雖然不算很大,但已走在國企先列,寶鋼等央企也于差不多時期啟動股權激勵計劃,但因種種原因擱置。
上海地產國企綠地也曾在1997年建立員工持股會,綠地集團一位高管回憶,“激勵作用非常大,企業(yè)效益好,員工的分紅能超過他的工資收入,效益不好就沒有分紅,是一把雙刃劍?!?/p>
以上都是好的例子,但也有不少實施職工持股的企業(yè),因方案設計不合理、運作不規(guī)范等原因,出現(xiàn)持股員工人數過多、重激勵輕約束、股權退出難、新的“大鍋飯”等情況,有的甚至產生不正當利益輸送、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
總的來說,職工持股在調動職工積極性、激發(fā)企業(yè)活力、建立健全激勵約束長效機制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國資流失之惑是員工持股最大的掣肘,大多數企業(yè)的員工持股止步或者只能小幅改進都是基于此。
《試點意見》明確,開展員工持股一定要堅持依法合規(guī)、公開透明。依法保護各類股東權益,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國有企業(yè)改制、國有產權管理等有關規(guī)定,確保規(guī)則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杜絕暗箱操作,嚴禁利益輸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白英姿表示,為防范國資流失,明確主要采取增資擴股、出資新設方式引入員工持股,不減少國有資本存量。出資方式以貨幣出資為主,入股價格不得低于資產評估值,且國有股東、試點企業(yè)不得向員工無償贈與股份,不得向持股員工提供墊資、擔保、借貸等財務資助,也不得向員工承諾年度分紅回報或設置托底回購條款。企業(yè)破產重整和清算時,持股員工、國有股東和其他股東應以出資額為限,按照出資比例共同承擔責任。
在部分國資專家看來,這些限制措施有些過于謹慎。中國企業(yè)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擔心,激發(fā)活力不足,激勵機制難以形成,導致改革緩慢或者無效?!斑@個文件對于防止國資流失的重視超過了對員工激勵的重視?!?/p>
有不愿具名的國資專家認為,《試點意見》限制太多,尤其對于技術骨干需要出資持股有異議。“全員持股計劃,目的是實現(xiàn)投資人與員工以企業(yè)為利益共同體。高管持股是激勵;技術骨干持股是一種獎勵;普通員工持股實際上是分配的一種形式。無論哪個群體持股,都必須要堅持自愿原則,根據持股目的設計合理的持股方案,特別要注意建立員工持股管理制度,確保持股員工參加企業(yè)管理的相關權利。吸取當年實施員工持股改革的教訓,員工股退出程序、條件必須高度重視?!?/p>
好在試點企業(yè)的特征就是以點帶面,受訪的專家認為如果能在實操層面取得好的效應,將自下而上倒逼改革升級。
受訪專家們提到英國政府改革國企時的大膽的舉措:在一些大規(guī)模的私有化項目中,會贈送員工一定比例的免費股權。如果員工想要額外購買股權,政府也會給予優(yōu)惠的價格,讓他們有折價購買的機會。英國政府的政策指向是:鼓勵員工自掏腰包來投資私有化項目,從而推動項目順利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