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王志峰 黃永芳 顏偉 龐建民 胡蕊
?
治療共患病在精神分裂癥中的臨床意義
張瑩王志峰黃永芳顏偉龐建民胡蕊
目的觀察成人精神分裂癥中共患病發(fā)病狀況,了解共患病在精神分裂癥中的臨床特征,探究治療共患病在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意義。方法選擇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入院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90例進行研究,按照有無共患病發(fā)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采用回顧性橫斷面研究方法,調查表選擇內容主要有患者一般狀況調查表、PANSS、SDSS和BPRS評分量表,對2組患者量表評分和臨床癥狀發(fā)生狀況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患者PANSS(包括總評分、陽性和陰性量表評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評分)、SDSS(職業(yè)和工作;婚姻職能;父母職能;社會性退縮;家庭外的社會活動;家庭內活動過少;家庭職能;個人生活自理;對外界的興趣和關心;責任心和計劃性)和 BPRS(焦慮抑郁因子、思維障礙因子、激活性因子、敵對猜疑因子;缺乏活力因子)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抑郁焦慮、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沖動癥狀以及強迫/妄想等指標的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精神分裂癥合并共患病,臨床癥狀較為嚴重,社會功能缺陷明顯,應當對共患病狀況和治療加以重視,這對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診斷、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復。
精神分裂癥;共患??;臨床意義
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系列病因未名的精神病,患病多為青壯年,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患者行為、情感、思維、等方面逐步出現(xiàn)障礙,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起病階段患者往往意識較清晰,智能測試表現(xiàn)較好,但隨著病程進展,患者可能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病程遷延性,病情反復加重,或是進一步惡化[1]。近年來,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這一臨床現(xiàn)象日益受到重視,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伴隨出現(xiàn)共患病,國外有研究結果顯示共患病發(fā)病率高達90%以上[2],且伴隨共患病的精神障礙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更復雜,對醫(yī)師診斷難度加大,治療、干預手段更繁瑣,難以對疾病預后進行有效預測,因此,對精神分裂癥共患病要引起足夠重視,認真、全面進行診斷,對其干預進行充分準備,對精神分裂癥共患病進行治療和研究臨床意義顯著。因此,對成人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狀況進行對全面診斷、全面干預尤為重要。目前,國外已經開展相關研究[3],國內該領域尚無研究報道,因此本次研究對成人精神分裂癥共患病狀況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成人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發(fā)病情況,探究治療共患病在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意義,現(xiàn)將本次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間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入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符合以下精神分裂癥《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4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Ⅳ,DSM-Ⅳ)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嚴重器質性病變;(2)患病期間曾遭受嚴重應激事件,如性侵犯、虐待等。本次研究由醫(yī)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且研究對象本人或是監(jiān)護人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在本次研究中,男52例,女38歲;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3.2±4.5)歲。由院內副主任以上醫(yī)生對患者進行相關診斷,判定其有無精神分裂癥共患病狀況,在本次研究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類型中,主要包括抑郁障礙20例,廣泛性焦慮障礙5例,驚恐障礙4例,社交恐怖癥2例,強迫障礙2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3例,Tourette綜合征4例。根據(jù)診斷結果將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患者存在精神分裂癥共患病,共48例,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齡(45.2±5.6)歲;患者病程(3.4±1.2)年;對照組無共患病,共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齡(44.7±4.3)歲,患者病程(3.2±1.1)年。2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病程等一般基線指標對比中,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均衡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基本情況對比 ±s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量表
1.2.1.1一般狀況調查量表:本文作者自編一般狀況調查量表,對納入對象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發(fā)病年齡、病程、精神病家族史等進行調查。
1.2.1.2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本量表主要評價不同類型精神分裂癥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四個量表包含3個分量表、1個附加量表,主要有陽性量表(POS)7項(包括:妄想、敵對性、聯(lián)想散漫、興奮、夸大、幻覺行為、猜疑/被害)、陰性量表(NEG)7項(主要有情感遲鈍、情感交流障礙、抽象思維困難、刻板思維、交談缺乏自發(fā)性和流暢性、情緒退化、被動/淡漠社交退縮)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GPS)16項(G1 關注身體健康;G2焦慮;G3 自罪感;G4 緊張;G5 裝相和作態(tài);G6 抑郁;G7 動作遲緩;G8 不合作;G9 不尋常思維內容;G10定向障礙;G11注意障礙;G12 判斷和自知力缺乏;G13 意志障礙;G14 沖動控制缺乏;G15 先占觀念;G16 主動回避社交),3個補充項目評定攻擊危險性(包括:憤怒、情感不穩(wěn)、延遲滿足困難),共計33項,經信效度檢測其呈正態(tài)分布,患者量表總評分分越高,其臨床癥狀越嚴重[5]。
1.2.1.3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本量表主要用于對重癥精神疾病進行癥狀嚴重程度的評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評價中尤為常見,且經驗證后信度、效度良好,適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有五大因子(焦慮抑郁因子、思維障礙因子、激活性因子、敵對猜疑因子;缺乏活力因子),18個項目(關心身體健康;感情交流障礙;概念紊亂;緊張;罪惡觀念;焦慮;裝相和作態(tài);心境抑郁;夸大;不合作;幻覺;動作遲緩;猜疑;敵對性;不尋常思維內容;興奮;定向障礙;情感平淡)[6]。
1.2.1.4社會功能缺陷篩查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本量表主要是評價精神病患者社會功能狀況,內容包含10條評定內容(主要包括:職業(yè)和工作;婚姻職能;父母職能;社會性退縮;家庭外的社會活動;家庭內活動過少;家庭職能;個人生活自理;對外界的興趣和關心;責任心和計劃性),患者得分越高,表明其精神疾病所導致的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治療前后總分變化反映治療效果,差值越大療效越好[7]。
1.2.2調查方法:患者監(jiān)護人對患者基本社會資料進行填寫,PANSS、BPRS、SDSS等量表填寫是由臨床醫(yī)師對患者本人和監(jiān)護人同時進行相關指標評評價。
2.12組間PANSS、陽性量表、陰性量表、一般精神疾病量表、SDSS、BPRS評分比較對2組患者進行PANSS評分、陽性和陰性量表評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評分、SDSS以及BPRS評分比較發(fā)現(xiàn),研究組PANSS評分(107.32±6.3)、陽性量表評分(28.7±6.2)、陰性量表評分(24.9±4.6)、一般精神疾病量表評分(55.1±3.7)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ANSS評分(93.4±5.9)、陽性量表評分(22.4±5.8)、陰性量表評分(22.2±3.1)、一般精神疾病量表評分(48.2±4.6);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SDSS、BPR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精神分裂癥患者量表評分比較 分,±s
2.22組患者臨床癥狀差異比較根據(jù)本次研究課題設計,將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病理癥狀出現(xiàn)頻率等指標進行統(tǒng)計,并將2組間臨床癥狀進行卡方檢驗,在抑郁焦慮、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沖動癥狀以及強迫/妄想等指標對比,研究組對象在對應指標中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癥狀差異比較 例(%)
在臨床上,精神分裂癥臨床特征較為復雜,對其臨床特征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全面診斷和干預精神分裂癥,從而對治療方式選擇和預后干預具有重要臨床意義[8],而共患病在成人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不同階段存在不同影響,且共患病發(fā)生率往往較高,在90%以上,因此在精神分裂癥的疾病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困難較大,因此在對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進行治療就存在尤為重要的臨床意義[9]。
在本次研究中,共納入研究對象90例,其中經臨床醫(yī)師診斷出現(xiàn)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病例48例,占53.33%,國內外有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中共患病發(fā)生率在90%左右[10-13],本次研究結果與之存在差異,可能是研究樣本選擇量較少,病程也相對較短等原因所致,其中最為常見的共患病是抑郁障礙[14-16]。對兩組患者進行相關量表評分,組間PANSS總分、陽性量表評分、一般精神病理評分、SDSS以及BPRS評分對比,研究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無共患病病例,表明存在共患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更為顯著,其疾病較為嚴重,國外有研究結果與之相似[17,18]。
在精神分裂癥臨床特征比較中,主要將抑郁焦慮、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沖動癥狀以及強迫/妄想等典型臨床表現(xiàn)納入研究范圍,2組患者進行上述特征發(fā)生狀況χ2檢驗,均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上述特征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共患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其臨床癥狀往往存在加重,相關量表評分較高等特點,還有研究顯示,抑郁障礙合并精神分裂會導致患者幻覺、強迫、妄想等癥狀加重,驚恐障礙合并精神分裂導致妄想癥狀等更顯著。
但本次研究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研究樣本量較少,成人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發(fā)病狀況未能充分體現(xiàn);(2)采取回顧性橫斷面調查可能會導致本次研究存在偏倚,可進一步進行改進;(3)對共患病與原有精神疾病的關系存在疑問,需要進一步明確。
本次研究對我國成人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存在共患病,其相關量表評分結果相對較高,提示其臨床癥狀較為嚴重,其陽性癥狀較為顯著,社會功能等存在明顯缺陷,對共患病狀況和治療加以重視,對精神分裂癥的共患病診斷、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復。
1Ulas H,Alptekin K,Akdede BB,et al.Panic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 comorbidity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2007,61: 678-680.
2劉芳,劉靖,姚旭東,等.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兒童少年的共患病.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25:428-433.
3Buckley PF,Miller BJ,Lehrer DS,et al.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and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 Bulletin,2009,35:383-402.
4楊雪,遲兆富.癲癇共患病研究進展.中國現(xiàn)代神經疾病雜志,2012,12:507-515.
5Wallace C, Mullen PE, Burgess P. Criminal offending in schizophrenia over a 25-year period marked by de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comorbi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4,161:716-727.
6Chambers RA, Krystal JH, Self DW.A neurobiological basis for substance abuse comorbidity in schizophrenia. Biological psychiatry,2001,50:71-83.
7馬元業(yè),魏長禮,周東林,等.氨磺必利與喹硫平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3,27:117-118.
8韋波,陳強,馮啟明,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居民精神分裂癥流行病學調查.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27:1245-1247.
9馮啟明,蘇莉,韋波,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村居民精神分裂癥患病率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514-516.
10王強,王成瑜,任虹燕,等.城市化環(huán)境與精神分裂癥的患病風險.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758-763.
11沈文龍,李晨虎,饒順曾,等.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調查.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7,7:431-433.
12Barrowclough C, Haddock G, Tarrier N,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and family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morbid schizophrenia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1,158: 1706-1713.
13陳大春,張向陽,李艷麗,等.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吸煙與精神癥狀特點及認知功能的關系.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23:1-4,9.
14陳賀龍,胡斌,陳憲生,等.2002年江西省精神疾病患病率調查.中華精神科雜志,2004,37:172-175.
15景艷玲,王東明,段妮.精神分裂癥心理社會危險因素研究.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2,25:6-9.
16馮霞.精神分裂癥患者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及相關因素研究.汕頭大學學報,2013,28:29-31.
17羅偉,黃健,張曉華,等.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代謝綜合征的臨床分析.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1,24:232-234.
18劉燕,李華芳,焦玉梅,等.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及相關因素.上海精神醫(yī)學,2009,21:16-19.
19岑超群,鄒小兵,唐春,等.Asperger綜合征共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智商及家族史研究.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9,18:317-318.
050031石家莊市,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R 749.3
A
1002-7386(2016)16-2492-03
2016-03-30)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16.028
項目來源:河北省醫(yī)學科學研究重點課題計劃(編號:20150186);河北省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項目(編號:15277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