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董超
官箴如蘭清自遠
□ 辛董超
喻 梁/圖
明代薛網在《蘭花》中寫道,“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在古人眼中,蘭花的葉、花和香獨具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幽香幽遠,素雅內斂,故而蘭花被尊為“君子之花”,居于“歲寒四友”之列。
中國古代的文人騷客歷來都有托物言志的喜好,以“蘭草”比喻志趣高潔,當自孔子始。孔子周游列國,見到路邊在雜草叢中亭亭玉立的蘭花,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遇,吟唱道:“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愛國詩人屈原繼承了孔子賞蘭與贊美蘭花的思想,把蘭花當作美的化身和圣潔的象征,寫道:“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彼?,深受歷代文人賢士浸染的官德文化中,蘭花的品質也備受推崇。
初心如蘭,素心皎皎?!叭苏?,心之器也”,初心潔凈,方能善始善終,翻看落馬官員的懺悔書和啟示錄,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都曾懷有一顆清廉為民的初心,卻在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中迷失、沉浮,最終身陷囹圄。所以,為官者當有一顆如蘭花一般的素心,懷蘭之素心不形喜怒,眾草亦沾余春;懷蘭之素心三省吾身,方能知止不殆;懷蘭之素心嚴以律己,珍重風中倩影,通過學深學透學全黨章黨規(guī)、系列講話,通過對照“四面鏡子”“三嚴三實”不斷為自己修枝剪杈,方能堅守初心之姿態(tài),捍衛(wèi)高潔之風骨。
高潔如蘭,綽態(tài)娉娉。蘭花“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或生于幽谷,或長于高崖,與梅的孤傲相比,多了幾分“內斂”,與菊的淡薄相比,多了幾絲典雅,縱然生于百草叢中,依然卓爾不群、綽態(tài)娉娉。有人把官員的落馬歸因于官場的風氣,回看歷史,無論是江河日下的沒落王朝,還是貪污盛行的黑暗時代,總會有清廉正直、剛正不阿的官吏,“懸魚太守”“天地四知”“酌飲貪泉”……他們留下了一段段“舉世皆濁我獨清”的佳話。周邊官場風氣如何,或許不能選擇,但你可以選擇你的行動,高潔如蘭,于己留下一縷幽幽的清芳,于他人注入一絲沁人心脾的暗香。
追求如蘭,清幽裊裊。為官者并非生于真空,面臨眾多相互交織的社會角色,每一個行動難免會受到各種社會角色的影響,但是任何的社會角色都不能凌駕于黨員身份之上,因為黨員身份是本分、是底色、是靈魂?!坝嬂斢嬏煜吕?,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正確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正確處理好眼前和長遠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選擇當中,保持定力,時刻保持氣定神閑的氣質,縱是亂云飛渡,亦不改氣定神閑之色,才能做一名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合格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