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文舟
馮紹裘與滇紅茶
■許文舟
馮紹裘先生雕像(攝影:許文舟)
走進滇紅集團的老廠區(qū)門口,有一尊銅像聳立在草地上,他就是滇紅的創(chuàng)始人——馮紹裘先生。
馮紹裘,湖南人。而立之年,他突然做出讓家人驚嘆不已的決定:到云南去。這并不是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讓他魂牽夢繞,也不是美麗的山水令他心馳神往。彼時的云南,抗日烽火熊熊燃燒,他要去那里,把所學的茶專業(yè)用到那片熱土,實現(xiàn)實業(yè)救國的雄心。那日,父親還在夢鄉(xiāng),他便踏上了黎明前黑糊糊的小路,啟程前往云南,這一走就是幾十年。
汽車在崎嶇不平的公路上走了3天,到達下關時他兩腳發(fā)麻,腰肌受損,但有名的下關風吹動著他的頭發(fā),讓他感受到了另一方天地。下關沱茶廠的負責人早已等候在車站,他揩了把臉,便進入沱茶生產(chǎn)車間,一邊看一邊記。第二天直奔鳳慶。下關到順寧的路全是山間小路,途中常有強盜出沒,就在馮紹裘臨行前,還有消息說:一隊馱茶的馬幫被人在犀牛渡口劫持,馬鍋頭被殺后拋進黑慧江里。十多天的徒步行走,順利到達順寧。本該是萬物凋零的季節(jié),馮紹裘看到鳳山茶樹成林,一片翠綠,逗人喜愛。采茶的姑娘們唱著茶歌,熱情地與他打著招呼。茶樹在他面前滿山鋪陳,直到云淡霧濃的深山。鳳山茶樹均為單本植物,高達丈余,芽壯葉肥,白毫濃密,芽葉生長期長,頂芽長達寸許,成熟葉片大似枇杷葉,嫩葉含有大量黃素,產(chǎn)量高且品質好,這些云南大葉種茶的特點,非常合乎他的理想。
順寧實驗茶廠全體員工合影
夜晚,睡在舊木頭搭建的小屋里,馮紹裘百感交集。為什么要來到順寧呢?青春有幾分沖動,但更多的是創(chuàng)業(yè)激情。1923年畢業(yè)于河北保定農(nóng)業(yè)??茖W校,之后,他走的每一步都與茶葉有關。1933年,第一次擔任修水實驗茶場技術員,負責寧紅茶的初、精制試驗工作。后被胡浩川先生(祁門茶葉改良場場長)聘請到祁門試制紅茶,并在該場設計了一套紅茶初制機械設備,開創(chuàng)了我國機制紅茶的先例。1938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祁門茶場開始疏散,馮紹裘先生應邀到中茶公司工作,為了開辟新的茶葉出口產(chǎn)區(qū),同年9月,馮紹裘向中茶公司負責人提出申請,要求到云南調(diào)查茶葉產(chǎn)銷情況。當時云南這邊并不平靜,日本已占領騰沖等地,正欲橫渡怒江,直逼昆明。由于馮紹裘技術全面,工作認真負責,公司同意了他的請求。他回了一趟湖南老家,算是與牽掛著他的家人告別,1938年11月到達順寧開始了他的調(diào)研。
這一來,他的命運與滇紅茶緊緊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
到順寧第二天,馮紹裘不顧舟車勞頓,頭戴斗笠,身穿蓑衣,采集“一芽二葉”樣品,然后觀察其品質的優(yōu)劣。一切都很如意,兩個茶樣,一紅一綠,宛如一金一銀,讓人不勝欣喜。紅茶樣滿盤金色黃毫,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艷發(fā)光,香味濃郁,為國內(nèi)其它省小葉種的紅茶所未見。綠茶樣滿盤銀白毫,湯色黃綠清亮,葉底嫩綠有光,香味鮮濃清爽,亦為國內(nèi)綠茶所稀有。
馮紹裘把試制的紅、綠茶樣品郵寄至香港茶市,行家認為這兩種茶堪稱我國紅、綠茶中之上品。沿長江南北一帶地區(qū)都不產(chǎn)冬茶,而云南順寧初冬季尚能生產(chǎn)這樣的高級紅、綠茶葉,誠屬可貴。云南順寧一帶氣候溫暖,從不下雪,四季如春,土壤肥沃,茶樹生長旺盛,采摘期長,從三月初到十月底,一年九個月都有芽葉可采,量多質優(yōu),實為大葉種優(yōu)良茶區(qū)。12月,馮紹裘回到昆明,將順寧茶區(qū)茶葉產(chǎn)銷情況和試制的紅、綠茶樣品向民國云南省經(jīng)委匯報,經(jīng)同意,由他和鄭鶴春先生具體負責籌建順寧實驗茶廠,并負責“滇紅”的試制生產(chǎn)和運銷工作。
1957頒獎大會合影
新建廠家,沒有任何基礎。馮紹裘一面親自從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招聘技工,積極培訓制茶技術人員和技工,同時教導茶農(nóng)改制紅茶;一面征用土地搭建臨時廠棚,趕制器材。順寧地處山區(qū),交通困難,百余里山路,只能靠騾馬馱運,所以制茶機器設備和物資購運既難又慢。為了爭取早日開始試制,馮紹裘在機器和動力設備沒有配齊和安裝完畢的情況下,率領全體人員采取土法工藝,使用人力手推木質揉茶桶,腳踏烘茶機,竹編烘籠、烘茶等辦法,保證“新滇紅”試制工作順利開展。他每天第一個起床,最后一個入睡,車間是他的辦公室,他要讓每一片茶葉都按照他的思路發(fā)酵、成品。1939年,第一批約500擔的“新滇紅”終于試制成功,用沱茶簍裝運至香港,然后再改木箱鋁罐出口。
新紅茶試制出來后,定名“云紅”。主要是為了區(qū)別安徽“祁紅”與湖南“湖紅”。但云南省茶葉公司提議用“滇紅”,即借云南簡稱“滇”,最終以“滇紅”定名。
“滇紅”問世之后,國際市場上齊加贊賞,認為其外形內(nèi)質都好,可與印、斯紅茶媲美。1959年以后,“滇紅特級功夫茶”被國家定為外交禮茶,并指定由鳳慶茶廠獨家定型定量生產(chǎn)。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鳳慶生產(chǎn)的“滇紅功夫茶”金芽茶珍品還被作為國禮送給女王,“滇紅”再一次名噪海外。
如果說是鳳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造就了茶葉,那么將這茶葉點石成金的就是馮紹裘先生。
現(xiàn)在,順寧茶廠已經(jīng)更名為云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目前自有基地茶園30700畝(其中20000畝通過瑞士IMO國際有機茶認證),茶葉初制所80多個,主要生產(chǎn)線4條,CTC紅碎茶生產(chǎn)線4條,茶葉科學研究院1所(擁有全國最齊全的茶類種質資源),產(chǎn)品以滇紅工夫茶、滇紅碎茶(含CTC碎茶)為主,并包含了普洱茶、緊壓茶、綠茶、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等8大類130多個品種。
馮紹裘先生雖已離開我們多年,但他創(chuàng)下的滇紅事業(yè)仍在發(fā)揚光大。每次到滇紅集團,都要經(jīng)過他的身邊,他抬頭望著遠方,那是滇紅茶美好的未來。
滇紅集團老廠房,尚留一條鐵軌.
滇紅集團五十年代產(chǎn)品?。〝z影:許文舟)
1957年先進生產(chǎn)者合影
作者單位:云南省鳳慶縣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