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翠
摘要:簡述郁南“南江文化風情走廊”示范片生活污水整治項目的建設、投資、運行等方面的情況。同時對項目建設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描述,給出解決方法。項目運行結果良好,出水達標。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農村污水整治;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tǒng)
1前言
根據《關于做好推進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粵委農工辦(2014)52號)要求,為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整治農村環(huán)境、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社會文明、長治久安,郁南縣集中力量、整合資源、連片成線積極打造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南江文化風情走廊”,成為云浮市第一批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
針對示范片農村現(xiàn)狀,郁南縣計劃對生活污水進行收集并采用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tǒng)處理,實施后能改變污水亂排的“臟、亂、差”現(xiàn)象,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削減COD的排放量,有效解決區(qū)域水環(huán)境污染,為加快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輻射帶動全縣生態(tài)文明村鎮(zhèn)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項目概況
2.1項目內容
項目是對“南江文化風情走廊”示范片6個村(連灘鎮(zhèn)蘭寨、長樂、石橋頭,河口鎮(zhèn)佛子壩、和都,大灣鎮(zhèn)沙頭)生活污水進行整治.鋪設污水管網及污水處理系統(tǒng)。項目建成后受益人數(shù)約8000人,新增污水處理能力約為27.59萬m㎡/g,削減COD排放量約為30t。
2.2項目建設情況
郁南縣人民政府于2015年啟動“南江文化風情走廊環(huán)境整治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工作進入實施階段。建設情況見表1。
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guī)模參考《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引》,結合各村實際經濟條件及室內衛(wèi)生設施配置情況預測計算取得。由于農戶分布、村莊地形地勢、建設用地等情況,污水實際入網率90%及管網收集率80%。
2.3項目工藝技術
由于郁南縣在建鎮(zhèn)級污水處理廠及當前國內部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面臨“建得起、用不起”。甚至是“建不起、更用不起”的困境,通過多方考察,郁南縣借鑒國外國家鄉(xiāng)村普遍應用的“污水就地生態(tài)技術”,因地制宜采用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tǒng)處理污水,主體工藝為:厭氧水解+人工濕地。
工藝流程:格柵井+沉砂池+厭氧沉淀池+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生活污水由化糞池開始接入污水管網進入處理系統(tǒng)。先經人工格柵去除大的雜物和漂浮物,進入沉砂池砂水分離去除大粒徑的砂粒后進入厭氧沉淀池。厭氧沉淀池視水質情況是否安裝填料,通過厭氧菌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易降解小分子物質及重力沉淀作用將泥水分離去除部分有機物和SS。沉淀池出水進入人工濕地,污水由進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動,依次通過砂石、介質、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污水流動中經濕地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作用,進一步對污水的有機污染物和SS等進行吸收、代謝、分解,實現(xiàn)水體凈化。
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tǒng)與污水廠建設相比有四大優(yōu)勢:
①系統(tǒng)投入小、運行成本低,能解決農村污水處理廠“建得起、用不起”的難題。
②系統(tǒng)占地小、管網集中、受惠面積大,可解決山區(qū)農村分散,無法接入城鎮(zhèn)污水管網的難題。
③工程簡便、工期短,主體工程為污水管網、厭氧池和人工濕地等。
④選址較易,低洼處即可,維護技術要求低。
2.4項目建設投資
項目的建設成本包括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tǒng)及污水管網兩項工程費。污水管網依各村現(xiàn)狀地形地勢、農戶房屋分布及原有排污渠(管)情況,結合污水處理站建設地址進行設計施工。項目各村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tǒng)及收集管網工程預計的投資情況見圖1。
人工濕地與傳統(tǒng)污水處理廠相比,一般投資可節(jié)省1/3左右。人工濕地一般采用重力自流方式,處理過程基本無能耗,運行費用低,污水處理廠每噸水處理費在1元左右,而人工濕地基本為零。
2.5項目運行效果
目前,“南江文化風情走廊”示范片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已完工并投入運行中,達到了國家城鎮(zhèn)污水綜合排放一級B標準的指標要求。
連灘鎮(zhèn)蘭寨村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tǒng)(見圖2)占地約1000平方米,主要收集蘭寨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少量初期雨水,系統(tǒng)可以作為植物景觀,美化村莊環(huán)境。
3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
3.1存在的問題
本項目是郁南縣首批采用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tǒng)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在建設使用管理中存在如下問題:
①設計施工時未充分考慮當?shù)睾闈碁暮Φ膯栴},導致污水管網因洪澇災害被沖斷。
②系統(tǒng)運行一段時間,人工濕地出現(xiàn)淤泥積累、堵塞問題,影響滲透性,使部分植物枯萎。
③進水量較少,系統(tǒng)運行效果不理想,出水發(fā)黑。
3.2解決方案
為使污水處理系統(tǒng)更好的運行,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解決方案如下:
①排查管網,對鋪設在易于發(fā)生洪澇災害位置的排污管實施針對性補救方案。
②排查濕地出現(xiàn)的淤泥積累的原因,由于種植濕地植物時土層太厚,基質分布及規(guī)格不合理,導致基質滲水速率不足,可通過更換基質料、調整基質的分布、重新種植植物,減少基質表面土層等措施恢復濕地的功能。
③排查管網及處理系統(tǒng)找出進水量少的原因。由于居民常將廚余等雜物沖入排污管,管網設計時沉砂井數(shù)量過少,導致部分管網排水不暢:設計時調研不足,出現(xiàn)部分農戶未能截污到戶。通過對管網整改,在以后設計時應充分實地調查并多考慮當?shù)鼐用竦纳盍晳T、當?shù)睾闈碁暮Φ惹闆r進行管網設計,務必截污到戶.多設置沉砂井。
結語:目前,郁南“南江文化風情走廊”示范片污水整治項目經試運行發(fā)現(xiàn)問題并整改后,已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出水達標清澈,濕地植物長勢好,成為村內一道亮麗的景觀,污水積水消失了,改變了村莊的整體環(huán)境。項目作為郁南農村污水整治試點是成功的,采用的無動力厭氧污水處理系統(tǒng)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技術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