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敏然(上海,高級教師)
古麗和巴郎子是維吾爾語,用于稱呼女孩和男孩。2000年9月開始,國家在北京、上海等12個經濟發(fā)達城市的一類高中開辦了“內高班”。我所在的學校是上海市教委直屬高中之一,從2002年9月起接受新疆內高班學生,班級里各民族的學生都有。
也算與這些孩子有緣,我短暫地教過他們幾年,也有幸被學校新疆部指派,接、送孩子們來滬和回疆。與他們在一起的日子里,讓我見識了一批批熱情豪邁、堅毅知禮的古麗和巴郎子們。
早在2006年8月,受學校委托,我到烏魯木齊迎接內高班學生回滬。到達雪蓮賓館,早已西出陽關的我撥通了我任教的一屆班長阿依古麗的電話。那一頭,古麗清亮的、略帶口音的普通話悠悠地傳來:“老師,您快來呀!我家就在解放路。您坐51路車,我到車站接您?!彼?、不帶停頓的漢語,立時鼓起我去家訪的念頭。
阿依古麗長著一張類似北歐人的臉:白皙的皮膚、藍色的大眼睛、高而筆挺的鼻梁、胭脂般紅色的嘴唇以及黃赭色的頭發(fā)。她的家兩室一廳,不算大。一家四口,有個哥哥當時在大連讀大學。進門換鞋,只見地上鋪著維族特色的羊毛地毯,一塵不染。好客的父母看到上海的老師來了,立時把瓜果,剛買來的各種樣式、各種口味的馕,大盤雞,拉條子都放到了桌上,酷似過節(jié)了。我不吃辣,而拉條子是用切成片的羊肉,加上皮芽子(洋蔥)、西紅柿、辣子等翻炒而成,又香又辣又美艷。好客而豪邁的維吾爾家長給我上了一大盆。只嘗了一口,辣得我張口吐舌淚眼婆娑!她的父親立刻要求妻子幫我重新炒一個放很少辣子的拉條子。
真是既享受又慚愧的家訪??!今年7月送新疆學生回家,雖然火車上好多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希望我能去他們家做客。可一想起十年前的經歷,我還是決定不打擾他們了。
內高班學生來回都是乘坐國家統(tǒng)一調撥的火車,有嚴密的安全措施。但火車上的硬座位子和40小時左右的行程還是十分考驗暑期來回一次的孩子們的。兩個晚上的時間他們有時也請求列車員讓同學們在有空位的硬臥上擠一擠;老師們每隔2小時也會問問學生們有什么問題。可是每當我們要求他們到我們的硬臥去睡一會兒時,永遠是孩子們堅決的擺手和搖頭!大美新疆!不僅僅是大自然的風景之美,更可貴的是內高班學生的言行之美!我愛新疆廣闊的原野,更愛來自新疆的古麗和巴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