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川生
(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河南鄭州450000)
河南欒川地區(qū)中魚庫鉬鎢礦地質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
■崔川生
(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河南鄭州450000)
河南省欒川地區(qū)中魚庫礦區(qū)鉬鎢礦主要以矽卡巖型鉬鎢礦為主,主要產在三川組外接觸帶矽卡巖與內接觸帶花崗巖體中,分布范圍大,層位穩(wěn)定,成礦厚度較大,局部較富,有著良好找礦前景。本文從該類型鉬鎢礦的地質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著手,探討鉬鎢礦的富集規(guī)律,為今后找礦與勘探提供理論依據(jù)。
矽卡巖型鉬鎢礦地質特征成礦規(guī)律欒川地區(qū)
在河南省欒川地區(qū)中鉬鎢礦儲量豐富,本文對該地區(qū)鉬鎢礦的地質特征以及成礦規(guī)律進行分析。
圖1 赤土店地區(qū)地質簡圖(據(jù)劉國印等,2007)
2.1礦區(qū)地質
礦區(qū)地層主要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巨厚層的白云大理巖夾絹云石英片巖;新元古界欒川群三川組的石英變質砂巖,黑云大理巖等;南泥湖組石英巖、炭質絹云片巖及黑云大理巖;煤窯溝組變質細砂巖,石英巖,白云大理巖;構造方面,主要為密集產出的北東向次級構造,走向10°~40°,傾向南東,傾角65°~85°,均為成礦前斷裂,對礦產完整性無破壞作用;巖漿巖為中生代燕山期侏羅紀末期魚庫花崗斑巖體,出露面積0.11km2,產狀為微型巖株,為東魚庫鉬礦床的成礦母巖。
2.2礦床地質特征
主要工業(yè)鉬礦體為似層狀巨厚塊狀體,東西長1400m,南北寬200~800m,面積0.53km2賦礦巖石主要為矽卡巖,變質砂巖,花崗斑巖,大理巖,白云巖等。礦體在空間分布上與花崗斑巖頂面起伏形態(tài)相“整合”,主要賦存于斑巖體外接觸帶,總體向北西方向側伏,側伏角20°左右。單工程見礦最大厚度265.74m,最小厚度4.38m。礦體品位0.03%~0.10%;鎢礦體在空間分布上與鉬礦體基本重合,為同體共生礦產,局部相互排斥,總體規(guī)律是,鉬礦體巖控作用明顯,鎢礦體則受地層巖性控制(矽卡巖、透輝石斜長角巖),故鉬的礦化圈范圍遠大于鎢礦化。
2.3礦石類型及礦物組合
根據(jù)礦物組合將礦石類型劃分為矽卡巖型鉬礦石、花崗斑巖型輝鉬和大理巖型輝鉬礦石3種。鎢礦化僅存于矽卡巖中。
鉬礦石主要礦物為輝鉬礦,次為黃鐵礦,偶見黃銅礦;脈石礦物復雜,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絹云母、正長石、斜長石、石英等。矽卡巖型鉬礦主要發(fā)育輝鉬礦—黃鐵礦—鉀長石和輝鉬礦—黃鐵礦—石英等礦物組合,賦存于與花崗巖接觸的矽卡巖內;斑巖型鉬礦主要發(fā)育石英脈—輝鉬礦等礦物組合,賦存與花崗斑巖脈內或者是花崗巖體外圍,大理巖型鉬礦主要發(fā)育輝鉬礦—方解石—石英細脈和網脈。白鎢礦賦存于矽卡巖中,與黃鐵礦、輝鉬礦星散狀、浸染狀分布于脈石礦物之間,其中石榴石、透輝石、黃鐵礦、輝鉬礦等彼此鑲嵌,并有交代石榴石,透輝石的現(xiàn)象。形成常見的礦物組合為輝鉬礦—石英脈—黃鐵礦和白鎢礦—石英脈。
2.4礦石的物質成分
根據(jù)野外觀察和室內薄片鑒定等成果,本礦床礦物成分相當復雜,種類繁多,在不同的礦石類型中,其中礦物種屬和含量變化較大。各種礦石類型的礦物成份按礦物成份和形成階段不同可分為:①礦石礦物:輝鉬礦、白鎢礦的、黃鐵礦;②脈石礦物:主要有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云母、透輝石、鈣鋁榴石、硅灰石、陽起石、次閃石,次為榍石、磷灰石電氣石、鋯石及金紅石等;③屬交代形成的礦物。
3.1蝕變類型的研究
在斑巖夕卡巖型礦床模式基礎上,通過實測9條南泥湖礦田構造蝕變分帶剖面,結合其室內巖石學礦物學研究,確立了南泥湖礦田巖漿接觸變質作用分為接觸熱變質和接觸交代變質兩種類型。接觸熱變質主要由南泥湖巖體侵入過程中帶來的巨大熱能及少量揮發(fā)分使圍巖產生吸熱反應及重結晶,出現(xiàn)了新的礦物組合和變晶結構,形成一系列熱接觸變質巖石,其變質作用圍繞巖體發(fā)生,影響范圍較大,構成較寬的角巖帶。而接觸交代變質主要表現(xiàn)為斑狀二長花崗巖體巖漿期后產生的氣化高溫熱液對接觸帶及附近巖石交代而引起的蝕變,形成以鈣鐵榴石、鈣鐵輝石和綠簾石為主要蝕變礦物的夕卡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兩者標志性的巖石結構和礦物特點。
首先,兩類蝕變巖具有不同巖石結構特點。礦田接觸熱變質巖石具有粒狀變晶結構、變斑狀結構和變余粉砂細砂狀結構等,而接觸交代變質具有不等粒粒狀變晶結構和交代結構;其次,兩類變質巖有不同的礦物特點。接觸交代變質作用以氣化高溫熱液交代鈣堿角巖和鈣硅酸大理巖,形成由鈣鐵榴石、鈣鐵輝石和綠簾石為主要蝕變礦物的夕卡巖為標志性特征。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形成的石榴子石,是夕卡巖的主要礦物成分,標本中呈淺棕深棕色,鏡下呈紅褐色,粒度相對較大,多為0.2~2mm。常呈半自形它形晶粒狀,自形程度較高,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形成的鈣鐵輝石則呈淺綠色,半自形短柱狀、粒狀,少數(shù)可呈束狀、放射狀集合體,一般粒度較小,常為≥0.1~1mm,少數(shù)稍大,可達1.5~3mm。鈣鐵榴石和鈣鐵輝石既可交代大理巖形成,也可交代鈣硅酸角巖形成,多為粒間交代,也可呈細脈狀穿插交代。而綠簾石多分布于鈣夕卡巖和硅鋁質角巖中,呈黃黃綠色,它形晶細小柱、粒狀集合體及細脈狀產出,常交代早期形成的石榴石、透輝石和斜長石等,為中溫熱液交代形成產物。而接觸熱變質作用以形成碳酸鹽、鈣鋁榴石和硅灰石為標志性礦物的角巖為特征。硅灰石呈灰白色,纖狀變晶結構,條帶狀及塊狀構造,以呈放射狀、纖維狀集合體存在;熱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的鈣鋁榴石,呈淺肉紅色,鏡下近于無色,呈它形晶不規(guī)則粒狀,多為≤0.02~0.5mm。主要分布于鈣硅酸角巖及鈣硅酸大理巖中,少部分在含石榴石透輝石長英角巖中。角巖形成的透輝石,多呈無色,自形程度低,多呈它形晶短柱狀、粒狀,少數(shù)可呈束狀、放射狀集合體,粒度小,作為角巖和鈣硅酸大理巖的礦物成分,形成較早。而碳酸鹽化角巖多數(shù)為接觸熱變質作用在中低溫度下形成的蝕變巖,蝕變礦物以方解石、沸石為主,形成方解石、沸石細脈。
3.2構造蝕變分帶地質特征
在南泥湖礦田蝕變類型劃分的基礎上,將兩類蝕變巖分別劃分為詳細的蝕變分帶。確定接觸熱變質巖劃分為硅灰石角巖帶、石榴子石角巖帶和碳酸鹽化角巖帶;接觸交代變質巖劃分為夕卡巖帶、夕卡巖化帶和弱夕卡巖化帶。
綜上所述,通過找礦規(guī)律我們總結礦物的規(guī)律,對于地質找礦和勘測具有很大的幫助。
[1]付治國,宋要武,田修啟,等.東溝特大型斑巖鉬礦床的物化探找礦效果[J].物探與化探,2006,30(1):33-37.
[2]盧欣祥,于在平,馮友利,等,東秦嶺深源淺成型花崗巖的成礦作用及地質構造背景[J],礦床地質,2002,21(2):168-178.
[3]毛景文,王志良.中國東部大規(guī)模成礦時限及其動力學背景的初步探討[J].礦床地質,2000,21(1):169
[4]劉孝善,吳澄宇,嚴正富,等.河南欒川南泥湖-三道莊鉬(鎢)礦床圍巖蝕變的地質地球化學研究[J].地質找礦論從,2013,(22):14
[5]楊艷,張靜,楊永飛,等.欒川上房溝鉬礦床流體包裹體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巖石學報,2015,(2):25
[6]劉長命.南泥湖鉬礦田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河南地質,2014,25(52):11
[7]劉國印,燕長海,宋要武,段士剛.2007.河南欒川赤土店鉛鋅礦床特征及成因探討.地質調查與研究.4(30):263-270.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