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ky
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文_ky
這個世界似乎是由外向者主導的,一些看起來是成功人士必備的特點,比如“頭腦靈活”“口才好”“會交際”等都是屬于外向者的。但事實并非如此。有數據顯示,大量的內向者占據著領導地位;很多明星,諸如Lady gaga、Emma Watson都被評估為內向型人格。
內向和外向,首先是一種人格特征。
榮格在1921年提出了“外向”和“內向”的概念,他認為這兩種人格特征的區(qū)別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外向的人心理能量指向外部,因此他們更活潑健談,喜歡社交;內向的人心理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喜歡閱讀、寫作、自省和思考。
后來有研究者發(fā)現,在生理層面,內向和外向的人對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早在嬰兒時期就已顯現,并會在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難以被真正改變。
當置身于刺激中時,內向者感受到的喚醒更為迅速和強烈,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內向者會更傾向于獨處,因為他們更容易因刺激而分心;外向者的喚醒水平更低,更容易感到無聊,所以才會向外界尋求更多刺激。
如果你覺得自己并不完全符合內向或外向中的其中一種,這很正常,因為幾乎沒有人是完全內向或者外向的,只能說某個人更偏外向或者更偏內向。20世紀40年代,第三種性格——中間性格被提了出來。具有中間性格的人兼有外向和內向的特質,但二者都不占主導,他們在慷慨陳詞和認真聆聽之間切換得更加自如,情緒方面也更具有適應性。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組織心理學教授Adam的研究表明,大約2/3的人是中間性格,另外1/3是明顯的外向者或內向者。
對于內向者,有8個常見的誤解:
1.內向=社交焦慮/害羞
社交焦慮是指參與社會交往時感到焦慮、緊張,同時伴有較高的生理喚醒水平(出汗、發(fā)抖、口吃)的狀態(tài)。很多社交焦慮者內心是渴求與他人接觸的,只是對外部評價,尤其是負面評價過分關注和擔憂,對犯錯的恐懼和尷尬阻擋了他們與人交往。
與這種焦慮相比,內向的人并不害怕參與社交活動,不參與是他們的自主選擇。多數情況下,獨處讓他們感覺很舒適。
2.內向的人自卑
他們中很多人的內心都是堅定而強大的。
3.內向者不善言辭,不喜歡與人打交道
內向者并非喜歡沉默,也不是討厭與人打交道,他們只是不喜歡無意義的閑聊。比起一大群人一起出去玩,內向者更喜歡并擅長一對一的談話或和少數幾個人的交流,并偏愛有內容和深度的談話。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研究發(fā)現,以口才謀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聲演員、演說家)中,內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對他們來說,說話是一項自己能夠很好地駕馭的工作,他們可以自如地在眾人面前發(fā)表演說、在舞臺上表演,但可能私下并不喜歡在一大群人中進行社交性質的聊天兒。
簡單來說,內向者的寡言、獨處等行為,并不是因為他們“不能”,而是“不想”。
4.內向者不如外向者快樂
外向者總被認為是樂觀、精力充沛的,而內向者可能會因沉默而被貼上“不合群”“高冷”的標簽,被憂心忡忡的父母強行要求“變得活潑些”……這些經歷可能更容易給內向者帶來困惑,讓其產生自我否定的情緒。
但人格特質其實與快樂與否無關。內向者并不是不快樂,他們只是喜歡享受另一種類型的快樂,比如沉浸在一本書中。
5.內向者的情感不夠豐富
雖然他們的表情、言談、舉止不是那么夸張,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的內心沒有豐富的感情。內向者往往善于控制、內化自己的感情。
6.內向者缺乏幽默感
就像很多內向者是天生的演說家一樣,他們當中也有許多人是幽默大師。雖然他們施展幽默天分的方式可能是冷靜而克制的,且通常是在小范圍的聚會上,但或許他們更靠近幽默的核心。
7.內向者不愛與外界接觸
這一點更是大錯特錯。他們雖然不喜歡那些在自己看來毫無意義的社交場合,但對這個世界他們充滿好奇,也樂于接觸新鮮事物。
8.內向的人不適合做領導者
內向者非常適合做領導者,因為自主選擇性更強的、有獨處機會的工作,可能會使他們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在領導崗位上的內向者是很好的傾聽者,他們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細節(jié),更擅長收集信息、激勵員工,也善于思考抽象的藍圖,對于決策也更慎重。特別是在管理團隊中的外向者時,他們常常很有一套。
如果沒有內向者,世界上可能會少很多工程師、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和作家。
在社交方面,內向者更重視朋友的質量而非數量,加上擅長深入交流的特點,使得他們可以成為忠實、親密、會帶來啟發(fā)的朋友。
如果你是內向者,無須為無法融入人群而困擾,因為人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本文內容來自公眾號Know Yourself)
你是不是內向者
其實,人群中有很多人看起來是外向者,實際上卻是內向者。先來對比以下20項內容,看看你是不是一個隱藏的內向者:
1.無意義的談話會讓你感到焦慮,甚至覺得很假。
2.參加聚會時不樂于結識新人,而喜歡和熟人聊天兒。
3.在人群中,你總感到自己是個局外人。
4.人際關系讓你覺得有些虛偽。
5.很喜歡進行哲學性的對話,喜歡有深度的書籍和電影。
6.很容易因外界的刺激而分心。
7.即便是在不工作的日子里,你也不會覺得無聊或心慌。
8.私下的聚會比在可容納500人的場地做演講更令你緊張。
9.在地鐵上,你喜歡坐在長凳的邊緣,而不是中間。
10.當在人群中待了太久、說了太多的話時,你會感到非常疲憊,需要用獨處來給自己“充電”。
11.喜歡專注于一件事,而不是嘗試做很多事。
12.不愛接電話或使用視頻、語音通訊,更偏愛文字短信。有時會因為不愿中斷某件事而不接朋友的電話,但事后(做好準備時)會撥回去。
13.總能注意到他人不曾注意的細節(jié)。
14.即便你還不到20歲,也經常被身邊的人評價說很老派。
15.在喧鬧的音樂會現場,你并不覺得很high。
16.喜歡從大局出發(fā)考慮事情。
17.曾有人勸你:“從自己的世界里走出來?!?/p>
18.喜歡寫作。
19.會為工作、生活、社交設定明確的分界線。
20.血壓較低。2006年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內向者的平均血壓水平低于外向者。
如果以上狀況大部分你都符合,那么你可能是個內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