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隆
溯河而行,跨過青石橋,穿過幽深的巷子,蘇州望族潘氏的老宅,靜靜地佇立在南石子街上。潘家門第顯赫,人稱“貴潘”,家族之中,狀元、探花、翰林、舉人不勝枚舉,享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如今,這里是花間堂·探花府的所在地,有人推崇這里是與在地文化結合得最好的精品客棧,甚至有人說,這里就藏著一個蘇州。
從復原蘇州,到注解中國之美
平江路堪稱蘇州城里保存最完好的古街,在蘇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圖宋代《平江圖》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它傍河而建,800多年來,依然保留著“水路并行,河街相鄰”的水鄉(xiāng)風情,而“列肆招牌,燦若云錦”的繁華氣象也絲毫不減當年。
在與路相依的平江河上,一座座石橋又連通起了一條條古巷,潘宅便深藏在這樣的巷子里。南石子街東出平江路,西至迎曉里,與南顯子巷相直,舊時為泥土路,后用碎石子鋪道,因而得名。巷名樸實無華,巷內(nèi)卻有著濃郁的文化氛圍和生動氣象。有小學和幼兒園置身巷子里,平素十分安靜,偶有讀書聲傳來,也是一片清朗。但每到上下學時間,整個巷子就會突然熱鬧起來。而置身其中的潘宅,也立刻有了“結廬在人境”的況味。
探花府是這種“花間堂式”精品客棧的典型代表。對于蘇州氣質的打造,花間堂是從古宅開始的。潘宅占地2300平方米,正落由門廳、茶廳、正廳、內(nèi)廳、走馬樓五進組成,且五進皆為樓屋,這在蘇州大型古宅中實屬特例。四座四合院由五進樓廳圍合而成,形制的恢弘與建筑的精美互不相讓。就整個建筑而言,潘宅堪稱南北融合的典范,這源于朝中重臣呼應君子的乾坤氣度,也源于江南雅士怡情養(yǎng)性的別樣情致。宅子的東落原是潘家的花園,經(jīng)過精心復原之后,如今,三曲橋穿過一池碧水,太湖石環(huán)繞四周,深得蘇州園林精髓。除此之外,酒店里還常設古法修繕展,讓客人能夠了解到從前的營造法式和工藝,也可以在攀古樓里烹茶聽香,還能在船舫賞月燙酒,享用潘家蟹宴。探花府仿佛一扇窗口,能夠讓人一窺蘇州的文化底蘊。
在花間堂的創(chuàng)始人張蓓看來,探花府就是花間堂價值觀的一個縮影,試圖讓世界看到注解時代、氣韻生動的中國文化之美?;ㄩg堂打造的美不是形式,它的體驗也不局限于“入住”這個方式。每一間花間堂,在唯美厚重的外觀下,都洋溢著親切和感動,是在當代都市被遺忘的、應該被珍惜的中國式幸福生活。就算是沒有來過蘇州的人,或者是沒有深度了解過蘇州的人,可以將蘇州的花間堂作為一個窗口,來了解整個蘇州的底蘊。而花間堂的價值觀,就是在每一個項目上,都要做中國文化、地方文化的反映者。
老宅的保護與革新
翻開出版于1958年的《蘇州舊住宅參考圖錄》,不僅存有九張南石子街潘宅的珍貴照片,還收錄了三張手繪的建筑平面圖和橫斷面圖。拍照和繪圖的人叫陳從周,生于1918年,是同濟大學教授,中國著名的古建筑、古園林學家,他早年學畫,曾拜張大千為師,建國后則一直致力于中國古建筑的發(fā)掘和保護。
探花府就是通過陳從周先生的圖紙,照原樣進行修繕。在改造歷史建筑時,既要對建筑進行保護和修繕,又要滿足現(xiàn)代的居住功能和舒適度要求,這無疑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改造期間設計師和酒店的主人一同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并且請教了眾多文物建筑保護方面的專家。在施工過程中,首先將有歷史價值的梁柱、磚瓦、木雕、石刻都一一保護或編號入庫,待做完加固、管線、防水、隔音后,再一一歸回原位,還原她的本來面目,這遠比新建一座建筑要復雜和困難得多。
而改造后的花間堂還是保持著暖色調(diào),每一處小品都包含著主人特別的心思:蘇州園林風格的雕欄旁,一個木制的秋千伴著一個庭院的花花草草,是一個人下午茶的時光;“花間書苑”直接出現(xiàn)在了管家入住登記對面;客房整體保留了古代的設計風格,床棱能依稀看到歷史的味道,還有挑高的屋頂設計。同時推陳出新,融入了現(xiàn)代化的元素,比如帶有iphone充電基座的電話、音響設備等等。
張蓓說,花間堂對古建筑的保護理念是讓她重新具備可供人使用的價值,而不是作為人們觀賞的“標本”。因此,不僅僅是探花府,每座老宅的改建都是一次重現(xiàn)新生的過程。保持原來的建筑結構和外觀風格自不用說,那些承載著歷史人文的寶貴元素更是要精心留存,但更為重要的是,讓建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變得更年輕,使其符合現(xiàn)代生活品質與品位的要求。
探花府的體驗與服務創(chuàng)新
探花府的體驗與服務,都藏在細節(jié)里。
探花府的駐店經(jīng)理韋小姐說,與許多商務型酒店的精致服務不同,這里的服務更倡導家庭式、老友式的服務,注重與客人之間的互信、分享與互動:管家會為客人親自沏茶,來自各地的茶品與收藏品展示;若要摒念清修,只需獨上高樓,抄寫經(jīng)室里早已備好經(jīng)卷。在這里喝茶,會準備不同的茶具以供選擇。庭院內(nèi)的樹上掛滿了住客們的祈福木牌,獨有的圓形木牌寄語著有心人的愿望,自然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讓客人感到溫馨和舒適,這些服務都是花間堂“家文化”的體現(xiàn)。
在體驗方面,他們從前臺開始做文章。在設有前臺的竹山堂里,耳邊就響起舒緩清雅的音樂,空氣中飄過若有似無地墨香,而這種味道來自一種特殊的熏香,它由探花府私家定制,會追隨你的嗅覺,出現(xiàn)在不同的室內(nèi)空間。
穿過園林,一路花香滿徑。在攀古樓前植有金桂和玉蘭,寓意“金玉滿堂”。在房間里,也可以聆聽房內(nèi)配置的減壓CD用以舒緩身心。而不同的房間也有不同的風景,有的帶有獨門后院,安靜私密,自成天地;有的推門便是池塘,錦鯉成群,碧波蕩漾;還有的可以憑窗遠眺,坐觀古城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