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雨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藍圖構建
——《海上絲路敘事》系列之十四
張詩雨
張詩雨,中國發(fā)展觀察雜志社副社長,國研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管理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副編審,香港大學SPACE學院訪問學者,兼任北京交通大學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黨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fā)能力,發(fā)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海洋戰(zhàn)略的指導思想。2014年3 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再一次強調“海洋是我們寶貴的藍色國土,要堅持陸海統(tǒng)籌,全面實施海洋戰(zhàn)略,發(fā)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環(huán)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大力建設海洋強國”的海洋強國的指導思想。而建設海洋強國就離不開海運,目前,全球90%以上的貿易運輸都是通過海上運輸進行的,我國的海運主要以外貿進出口貨物及食物、礦建材料和以煤礦為主的國內能源的運輸。海洋運輸縮短了人和貨物在時間上以及空間上的距離,不同的國家及地區(qū)之間也因此使得彼此之間的接觸愈加頻繁,發(fā)展海運對于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相互友好往來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建設海洋強國戰(zhàn)略重要的催化劑。因此,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發(fā)展中,科學做好港口設計與航線布局,描繪和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美好藍圖,對于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和海洋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自1984年我國14個沿海港口對外開放后,港口建設呈現出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擁有大小約1500個港口,其中沿海港口按照2006年的統(tǒng)計約為150余個,大陸港口貨物吞吐量2億噸以上的港口數量,共達到16個,3億噸以上的港口數量為10個,4億噸以上的港口數量有8個,5億噸以上的港口數量共3個,居于世界首位。
我國沿海港口大概可以分為五個港口群,分別為環(huán)渤海灣港口群、長江三角洲港口群、東南沿海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以及西南沿海港口群。
(1)環(huán)渤海灣港口群
環(huán)渤海灣地區(qū)是由渤海沿岸的城市及有關地區(qū)組成的環(huán)渤海經濟帶。進入21世紀以來,環(huán)渤海經濟帶由于地理優(yōu)勢以及政策大力扶持,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最快的地區(qū),而港口群在其中的貢獻功不可沒。環(huán)渤海灣港口群主要由京津冀港口群、山東半島港口群以及遼東半島港口群三部分構成。
山東半島港口群。山東半島港口群主要由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及威海港等構成。其中青島港與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50多個港口開通了貿易航線,包括美國西雅圖港、長灘港、德國威廉港、西班牙巴塞羅那港等在內的8個國際港口。同時,青島港也與大船公司開展戰(zhàn)略合作,集裝箱船公司在世界排名前 20 位的在青島港都設有航線,例如馬士基在青島每周航線達到11條,達飛在青島港開通至歐洲、地中海、美西、非洲、東南亞等 10 多條航線等,這些航線的開辟都大大加速了青島港口的發(fā)展。日照港目前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通航。煙臺港也與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多個港口通航,尤其是最近幾年國際班輪運輸業(yè)務發(fā)展迅速,已經有10余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在此期間開啟,其中中韓國際旅客及集裝箱運量增長幅度明顯。煙臺至大連已經成為國內最繁忙的航線之一。
京津冀港口群。京津冀港口群主要包括天津港、秦皇島港、黃驊港及京唐港等。其中天津港已與美國、韓國、日本、荷蘭等國家的12個港口建立了友好港關系。天津港目前擁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44家,合作對象分別來自荷蘭、日本、挪威、美國、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韓國、香港、臺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秦皇島港作為我國唯一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港口,目前與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貿易運輸往來。
遼東半島港口群。遼東半島港口群包括大連港、營口港及丹東港等。其中大連港目前開辟到中國香港、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國際集裝箱航線 8 條,國內客運航線 8條,以及不定期的旅游船航線。同時,大連港與美國的奧克蘭港、休斯敦港,加拿大的溫哥華港,日本的北九州港、橫濱港、伏木富山等港結為友好港;營口港則開通了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十幾條國際班輪航線以及可接至澳洲、地中海、歐洲、波斯灣、美洲東部、美洲西部及南非等多條外貿內支線,并與5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的14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線;丹東港作為我國大陸海岸線最北端的國際貿易商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以通過丹東港直接進入黃、渤海經濟區(qū),通向我國的東南沿海、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地區(qū),向內可通向東北東部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qū),對外則成為了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家及地區(qū)的樞紐,是東北亞地區(qū)區(qū)域國際物流中心。
綜上所述,環(huán)渤海灣港口群是我國重要的對外港口集群之一,是我國通向美國、德國、西班牙、日本、韓國、荷蘭、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朝鮮等國家及地區(qū)的重要樞紐。
(2)長江三角洲港口群
長江三角洲地帶是我國經濟總量最高、發(fā)展速度最快以及發(fā)展?jié)摿薮蟮牡貐^(qū)。長江三角洲港口群就是當地高速發(fā)展的重要倚重,擁有8個沿海主要港口及26個內河規(guī)模以上港口,包括上海港、蘇州港、寧波舟山港、南京港、鎮(zhèn)江港及南通港等,是我國五個港口群中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下面以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為例。
上海港
上海港是中國最大的港口,自2005年以來,因吞吐量高達4.43億噸而成為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其主要國際航線一共八條:
第一條地中海航線,以上?!虾!录悠隆R六甲海峽—印度半島—亞丁灣—蘇伊士運河—紅?!t海沿岸各港口航行,主要經過的航口分別為新加坡的新加坡港口、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口和印度的孟買港口;
第二條美國西部航線,以上海—橫濱—溫哥華—舊金山—落基山—北美西部各港口航行,主要經過的港口分別為日本的橫濱港口、加拿大的溫哥華港口、美國的舊金山港口及落基山港口;
第三條為美國東部港口,以上?!獧M濱—太平洋—巴拿馬運河—科隆—新奧爾良—紐約—魁北克—北美東部各個港口航行,主要經過的港口分別為日本的橫濱港口、加拿大的魁北克港口、巴西的科隆港口、美國的新奧爾良港口及紐約港口。
第四條南美、南非航線,以上海—橫濱—科隆—利馬—瓦爾帕萊索—麥哲倫海峽—布宜諾斯艾利斯—里約熱內盧—達喀爾—開普敦—好望角—南美及南非的各個國家港口航行,主要經過的港口分別為日本的橫濱港口、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口、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港口及南非的開普敦港口。
第五條澳洲航線,以上海—橫濱—大西洋—悉尼—惠靈頓—澳洲的各個港口航行,主要經過的港口分別為日本的橫濱港口、澳大利亞的悉尼港口及新西蘭的惠靈頓港口。
第六條歐洲航線,以上海—新加坡—馬六甲海峽—孟買—亞丁灣—紅?!K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歐洲的各個港口航行,主要經過的港口為印度的孟買港口、英國的倫敦港口、新加坡的新加坡港口、德國的漢堡港口、俄羅斯的鹿特丹港口及圣彼得堡港口。
第七條東南亞航線,以上?!愀邸D蠉u—東南亞各港口航行,主要經過的港口分別為新加坡的新加坡港口、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港口、菲律賓的馬尼拉港口、中國的香港港口及越南的胡志明港口。
第八條日本航線,以上?!毡靖鱾€港口航行,主要經過的港口分別為日本的名古屋港口、東京港口、神戶港口、門司港口及大阪港口。
寧波舟山港
寧波舟山港地理位置適中,自然條件優(yōu)越,對外直接面對東亞及整個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海上距離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戶均在1000海里以內,國際上與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俄羅斯及中東地區(qū)均有貿易運輸往來,也是中國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南美洲等港口遠洋運輸重要的樞紐之一。
綜上所述,長江三角洲港口群是我國港口群中最為發(fā)達的港口群,其貿易范圍跨越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3)東南沿海港口群
東南沿海港口群全部集中于福建省,由廈門港、福州港、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等港組成,其發(fā)展主要以廈門港為主,福州港和湄洲灣作為支撐。其中廈門港是東南沿海港口群的核心,是中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集裝箱運輸干線港、東南沿海的區(qū)域性樞紐港口、對臺航運主要口岸。廈門港水運航線可通我國沿海、長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內河可通九龍江干支流和鄉(xiāng)鎮(zhèn)碼頭。目前已經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多個港口通航,開辟了至香港、臺灣高雄、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地中海、歐洲、東南亞等地全貨柜集裝箱班輪航線,每月高達300多個航班。而福州港則是中國沿海20個主樞紐港之一,沿海主要外貿口岸及閩臺貿易重要港口,已與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港口開展了貿易往來。因此,東南沿海港口群是我國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展開貿易的重要港口群。
(4)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珠江有八大入海口,河網水系發(fā)達,港口眾多,水上交通極為便利。珠江三角洲為我國最早成功推行改革開放的區(qū)域之一。其港口群由粵東和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港口組成,主要以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港為主,發(fā)展迅速。其中廣州港是中國第四大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五位,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也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華南地區(qū)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F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而深圳港至2006年6月底,共有50家世界著名集裝箱船公司在深圳港開辟近遠洋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165條,其中:美洲線61條(北美51條、南美10條);亞洲線49條;歐洲線46條;大洋洲線6條;非洲線3條。以深圳港為樞紐、覆蓋世界十二大航區(qū)主要港口的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結構日益完善,截至2012年7月,深圳港已開通全球航線223條,其中開通中南美航線12條。由此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對外貿易已跨美洲、亞洲、歐洲、大洋洲和非洲,水上交通極其便利,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5)西南沿海港口群
西南沿海地區(qū)港口群由粵西、廣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組成,以湛江、防城、??诟蹫橹鳎瑢ξ鞑块_發(f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湛江港是全國20個沿海主要樞紐港之一,已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開通航線,同時也是我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是我國大西南和華南地區(qū)貨物的出海主通道。防城港也是西南沿海地區(qū)主要的港口,并且是泛珠三角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最重要的聯結點,現今已與全國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地區(qū)的220個港口通商通航,與深圳、香港、海南、海防、新加坡、釜山等世界各大港口合作開通多條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形成了以東南亞和東北亞近洋干線為核心,美歐中東遠洋公共快線為重點的航線優(yōu)勢特色,是我國與東盟貿易往來的主要港口樞紐。由此可以看出,西南沿海港口群是新加坡、韓國、東盟等眾多國家和地區(qū)貿易的樞紐,同時也為我國西部開發(fā)帶來了優(yōu)良契機。
從我國目前的港口及航線來看,我國海洋運輸業(yè)已經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并已經成為海運大國之一,而在我國邁入海運強國的過程當中,繼續(xù)加強港口設計,科學做好航線布局,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美好藍圖,對于“一帶一路”的建設與實現國家的海洋強國夢具有重要的意義。
(1)科學做好“港口設計”,構建21世紀海上運輸物流體系
當前,我國大多數港口還處于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轉型升級的起步階段,上海、深圳、天津等港口都在積極規(guī)劃建設港口物流基地。而要達到向第三代港口轉型升級的目標,我國的港口就應該逐漸完善港口物流鏈,從而向國際物流中心邁進。以上海港為例,上海港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擁有著腹地廣闊、金融化程度高等優(yōu)勢,但也存在著口岸環(huán)境效率低、物流標準化水平低等一系列問題,那么,上海港如果要早日進入第三階段,就一定是在發(fā)展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對問題予以解決。因此,上海港未來的設計方式是進一步發(fā)揮自身金融中心的優(yōu)勢,以金融及地理的優(yōu)勢來帶動整體物流的發(fā)展,如統(tǒng)一各類運輸方式裝備、將物流器具標準進行配套管理、加大物流標準的推廣力度等方式,針對口岸效率低的問題進一步對港口相關機制進行改革,將自由港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實,相關繁瑣的手續(xù)也要予以簡化,提高集裝箱整體發(fā)展的軟環(huán)境,從而達到將上海港早日建成為國際物流中心的目的。
目前,第二代港口已經逐步開始退出歷史舞臺,第三代港口已成為世界港口的發(fā)展主流,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和信息網絡化的不斷深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經開始準備向第四代港口轉型,第四代港口必將成為全世界未來港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第四代港口功能定位為組織經貿活動的調度總站,指的是以城市為主體,以自由貿易為依托,成為主動策劃、組織和參與國際經貿活動的前方調度總站、產業(yè)集聚基地和綜合服務平臺。
(2)優(yōu)化航線布局,繪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美好藍圖
目前,在國際知名航線及海港中,我國占據著其中重要的地位,但在我國未來的航海發(fā)展中,仍有許多航線有待改善和挖掘。
開展北極航線。目前,我國與歐洲及北美國家的貿易最為廣泛,以上海港為例,上海港與歐洲之間的貿易需要以上?!虾!录悠隆R六甲海峽—印度半島—亞丁灣—蘇伊士運河—紅?!t海沿岸航線航行或以上海—新加坡—馬六甲海峽—孟買—亞丁灣—紅?!K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歐洲航線航行,而與北美洲的貿易則需要以上?!獧M濱—溫哥華—舊金山—落基山—北美西部航線航行或以上海—橫濱—太平洋—巴拿馬運河—科隆—新奧爾良—紐約—魁北克—北美東部航線航行。但如果選擇北極航線,可以大大縮短其中的距離,北美航線中的巴拿馬運河航線就可以縮短20%-30%的運程,而中國到歐洲的東北航線同樣可以縮短20%以上的運程,這些都大大節(jié)省了成本。
可以看出北極航道的開展按照我國現有傳統(tǒng)航線的路程及時間來看,成本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節(jié)省,以此就可以重新繪制我國上海港口的東北航線及西北航線。
我國與巴西貿易航線進一步開展。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和國土面積都占據著世界第五的位置,巴西近年來發(fā)展速度極快,在2013年全球GDP排行中以2503.87排名第七,其鐵礦砂儲量333億噸,占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同時,其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600萬噸,占世界鎳儲量的4.0%,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也占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尤其是自2007年之后,巴西的東南沿海相繼發(fā)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因此,不管是從國際環(huán)境還是從貿易往來上來看,我國都應該進一步開展與巴西的貿易航線。
從國際環(huán)境上來看,目前我國與巴西貿易往來密切,2008年,中巴兩國雙邊貿易額就達到了364.4億美元,同比增長56%,2009年4月,中國成為巴西最大貿易伙伴。在此之后巴西與中國貿易總額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2010年,中國成為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因此,未來我國與巴西的貿易往來必然會進一步加深,通往巴西的海上航線也一定會變得更為重要。
從貿易往來上來看,我國與巴西的貿易往來大多數都集中在鐵礦石和大豆等原材料上,對其他商品往往都不夠重視,2011年巴西總統(tǒng)羅塞夫表示希望兩國實現貿易的多元化。以石油為例,我國作為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更應該與其加強石油方面的貿易往來,目前我國石油進口主要來自歐佩克成員國、蘇丹以及俄羅斯,以2008年為例,我國石油進口量前十的國家分別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阿曼、俄羅斯、蘇丹、委內瑞拉、科威特、哈薩克斯塔和阿聯酋,對各國石油的依存度已經高達50%,這就涉及國家的主權及安全問題。而我國與巴西政府在1974年8月15日建立外交關系以及1993年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以來,一直處于較為友好的雙邊關系當中。巴西政府不僅在臺灣、涉藏等涉我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予我國理解和支持,并且中巴兩國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中保持著密切的協(xié)調與合作。因此,如果我國與巴西加大對石油方面的貿易往來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減緩國家能源安全方面的壓力。
我國與南非各國貿易航線進一步開展。南非是非洲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非22%,對外貿易占全非24%,屬于中等收入的發(fā)展中國家。南非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鈦和鋁硅酸鹽的儲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鋯、鈦、氟石居世界第二位,磷酸鹽居世界第三位,銻、鈾居世界第四位,煤、鉆石、鉛居世界第五位。同時南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黃金出口額占全部對外出口額的三分之一,因此又被譽為“黃金之國”。在過去幾年中,南非經濟增長率達到5%,已經成為最有潛力的新興國家之一。另一方面,中國與南非于1998年1月1日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兩國關系全面、快速發(fā)展,2010年兩國確立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同時南非是中國在非洲的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也是南非最大的貿易伙伴,并且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因此,不管從國際情況還是貿易往來等方面來看,我國與南非貿易往來必然會進一步加深。
我國與加拿大貿易航線進一步開展。加拿大地域遼闊,森林和礦產資源豐富。礦產有60余種,鎳、鋅、鉑、石棉的產量居世界首位,鈾、金、鎘、鉍、石膏居世界第二位。銅、鐵、鉛、鉀、硫磺、鈷、鉻、鉬及魚類等產量相當豐富。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80億桶。森林覆蓋面積達440萬平方公里,產材林面積286萬平方公里,分別占全國領土面積的44%和29%;木材總蓄積量為172.3億立方米。加領土面積中有89萬平方公里為淡水覆蓋,淡水資源占世界的9%。在2013年的世界GDP排行榜上更是以1839.14高居世界第11位。但如此豐富的資源卻與我國貿易往來極少,以2007年為例,加拿大約80%的商品都流向了美國,與中國的交易卻僅為2%,因此,不管從國際環(huán)境上還是從貿易往來上來看,我國都應該與加拿大進一步進行海上貿易往來。
從國際環(huán)境上來看,盡管加拿大的執(zhí)政黨對中國有些偏見,但近兩年中加關系有所緩和。加之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特別是美國因為金融危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目前處于經濟復蘇階段,整體需求大幅降低,加拿大商品受到的沖擊力巨大。而我國受到的損失卻相對較小,同時我國目前正處于高速發(fā)展時期,市場的需求程度極大,這對于加拿大來說擁有很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對于我國來說,加拿大商品的流入可以讓市場更為多元化。我國與加拿大的貿易是合則兩利的,因此,我國與加拿大航線的進一步開展也是極為必要的。
從貿易往來上來看,目前加拿大向中國出口的自然資源商品大多數都是礦產品和森林資源,這些對于中國這個礦產品進口大國來說就變得極為重要了,而包括石油、天然氣、可更新能源以及油砂礦、鈾礦等礦產品也被雙方政府制定為優(yōu)先合作的領域。與此同時,雙方的工業(yè)品貿易往來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加拿大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機電、紙品、化肥等傳統(tǒng)產品及航空、運輸設備、環(huán)保設施、能源、礦產設備等高科技產品,而中國向其出口的主要為紡織品、箱包、鞋類、玩具、塑料制品等輕工產品和機電產品、汽車部件、工業(yè)機器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雙方的產品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從國際環(huán)境還是貿易往來上來看,中國與加拿大之間加強合作關系是極為必要的,我國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考慮對加拿大加大海上貿易,對雙方的航線進一步深化發(fā)展,雙方的貿易也必然會更加的繁榮。(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