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wèi)忠(嘉興學院商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農戶風險偏好下的土地經營權拍賣報價研究
——以浙江省嘉興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為例
楊衛(wèi)忠
(嘉興學院商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研究目的:探究農戶不同風險偏好的土地經營權拍賣報價特征,為構建供求均衡的流轉價格機制提供理論和實證依據。研究方法:運用拍賣理論,構建土地經營權流轉拍賣報價模型,并通過嘉興市調查數據分析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風險溢價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1)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農戶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之間的相關性變得顯著,并使得高機會成本農戶參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2)保留價范圍擴大時,農戶總體上表現為風險愛好程度逐步降低,而風險規(guī)避程度逐步增加的趨勢;(3)僅當保留價為固定值時,機會成本與風險溢價差值之間的相關關系不顯著,而當保留價范圍擴大時,兩者呈顯著正相關,且相關系數先增加后減少,并在保留價范圍等于30%時達到最大值。研究結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實踐中,可運用拍賣報價機制并通過設置適當的保留價范圍,以達到供求均衡,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
土地經濟;土地經營權流轉;拍賣;風險偏好;風險溢價
隨著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中國農村普遍出現了土地經營細碎化、農戶兼業(yè)化、勞動力老齡化、農業(yè)邊緣化等土地利用低效率現象[1-2]。因此,實現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yè)集約化和規(guī)?;洜I,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成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fā)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guī)模經營”①資料來源: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重要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www.gov.cn),2008年10月31日。。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問題,明確提出“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②資料來源: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chuàng)新力度加快農業(yè)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新華網(www.xinhuanet.com),2015年2月1日。。這均體現了黨和政府部門關于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堅定決心和深刻認識,以及尋求土地集約利用和探索增加農戶財產性收入的強烈愿意。
在此背景下,探究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影響因素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羅必良等認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不僅是經濟要素的流動問題,也不僅是預期收益與機會成本權衡的問題,而是農戶的社會心理問題[3]。楊衛(wèi)忠認為,農戶土地經營權流轉決策受到相關群體的影響,并容易產生羊群行為[4]。翟研寧和梁丹輝研究發(fā)現,家庭收入情況、社會保障水平、家庭勞動力人數、被調查者年齡等因素均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產生顯著影響[5]。諸多影響因素中,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是關鍵問題之一,而流轉價格問題是其重要內容[6]。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格是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起基礎性作用[7]。武深樹等依據馬克思地租理論、產權理論和土地價值理論,形成了地租、資產要素和資源福利為核心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格計量模式[8]。高艷梅等探討了土地經營權轉包、出租、入股等流轉方式所反映的價格表現形式及其價值基礎,并構建了相應的價格評估模型[9]。陳潔和龔光明從產權視角,運用契約理論探討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價值計量問題[10]。以上價格計量模式為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提供了參考,然而,單方向的價格計量方法容易導致供求不均衡。王春平等認為,現實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中存在背離價格均衡,政府部門越俎代庖,農民土地被流轉等問題[11]。杜明義發(fā)現,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中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存在“價格管制”,形成了較多的“公共領域”,引發(fā)了廣泛的土地租值消散,損害農戶權益[12]。張成玉認為,中國土地經營權流轉中大量交易無法達成的原因在于轉出者的意愿價格高于轉讓者的意愿價格[13]。楊國力等通過對比土地經營權轉讓意愿需求曲線和意愿供給曲線發(fā)現,現行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格嚴重偏離農戶意愿[14]。因此,構建農村土地經營權供求均衡的價格機制將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關鍵指標之一,也是保證制度創(chuàng)新長久有效的關鍵[15]。拍賣方式能平衡提供者和支付者間的成本效益,考慮自愿和公平原則,是確定補償較好的方法[16]。在拍賣過程中,農戶可根據土地經營權的機會成本和風險偏好進行報價,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主體則可根據自身的資金等具體情況設置保留價范圍并篩選參加者,這樣便可兼顧農戶流轉意愿和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主體需求,達到供求平衡。
因此,本文將運用拍賣理論,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拍賣報價模型,通過實證研究確定農戶風險偏好和風險溢價,并探究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風險溢價之間的關系,以期為農村土地經營流轉推廣拍賣方式、提高農村土地流轉效率提供理論和實證建議。
假設農戶土地經營收入為Y0,農地勞動時間為t0,農地生產性資金投入為M0,農地勞動力價格為c0,農戶效用函數U(·)為馮·諾伊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數,且僅與收益相關。因此,在不考慮土地經營權流轉成本的情況下,Y0- M0- t0c0為農戶參加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機會成本。對于不同風險偏好的農戶而言,農戶效用函數是對風險偏好的度量。因此,采用貨幣收益減去風險溢價l來表達農戶效用大小。假設參加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農戶的投標價是b,設置投標保留價函數?,且和分別代表?的上下限值。如果投標價被接受,那么農戶總效用為U(b - l1);如果投標價被拒絕,那么農戶總效用為U(Y0- M0- t0c0- l0)。根據鄧曉紅和徐中民構建的拍賣模型[17],農戶最優(yōu)投標策略為:
式(1)中,(fb)和F(b)分別為農戶對?期望值估計的密度函數和分布函數。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中,最大可接受投標價取決于投標數量、土地流轉項目總資金預算以及土地利用預期收益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可假定?外生于競標模型。現假定?服從[]的均勻分布,且和在投標過程中公開。由式(1)得,農戶最優(yōu)報價策略為:
式(2)中,當l0- l1=0時,農戶為風險中性者;當l0- l1>0時,農戶為風險規(guī)避者;當l0- l1<0時,農戶為風險愛好者。
2.1 調查區(qū)域
嘉興市位于浙江省東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原,現有人口457余萬人,下轄2個市轄區(qū)(南湖區(qū)、秀洲區(qū))、3個縣級市(海寧市、平湖市、桐鄉(xiāng)市)、2個縣(嘉善縣、海鹽縣),共有44個鎮(zhèn),29個街道(涉農街道22個),246個城市社區(qū),115個城鎮(zhèn)社區(qū),809個行政村。2008年,嘉興市被列為浙江省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啟動了以“兩分兩換”為核心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創(chuàng)新①所謂“兩分兩換”,即將“宅基地與承包地分開,搬遷與土地流轉分開,以承包地換股、換租、換保障,推進集約經營,轉換生產方式;以宅基地換錢、換房、換地方,推進集中居住,轉換生活方式”。。據統計,2013年嘉興市土地流轉面積累計達664.700 km2,占農村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41.200%,累計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52家,入股面積達17 km2,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率達到50.800%。
2.2 數據收集
調查地點:嘉興市土地流轉示范鎮(zhèn)——洪合鎮(zhèn)、新塍鎮(zhèn)、王店鎮(zhèn)、王江涇鎮(zhèn)、油車港鎮(zhèn)、大橋鎮(zhèn)、鳳橋鎮(zhèn)、七星鎮(zhèn)、新豐鎮(zhèn)和余新鎮(zhèn)。調查時間:2014年9月29日至2015年10月27日。調查對象:18—70歲的農戶戶主。調查內容:2013年農戶土地經營面積、土地經營收入、農地生產性資金投入、農地勞動時間、農地勞動力價格,以及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背景下的土地經營權拍賣報價。采用便利抽樣方法確定調查對象,并告知調查對象基本注意事項:(1)本次調查結果將以研究報告的形式提交到嘉興市有關政府部門,并為嘉興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格的制定與改革提供政策建議①本次調查得到嘉興市農業(yè)經濟局等部門支持。。因此,本次調查關系廣大農戶的切身利益,您的意見將為嘉興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轉價格機制提供參考,請按照真實情況填寫。(2)請根據不同保留價范圍進行拍賣報價,視拍賣報價在保留價范圍之內的農戶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愿意參與人員②保留價范圍分為11種不同的情景,分別介于嘉興市土地經營流轉均價(13218.750元/hm2·a)上下限偏差的0、10%、20%、30%、40%、50%、60%、70%、80%、90%、100%。當保留價范圍擴大到100%時,被調查的農戶均愿意參與土地經營權流轉。。(3)一般情況下,土地流轉項目將根據總資金預算、流轉規(guī)模和報價等因素篩選最終中標農戶③假定土地流轉項目要求資金小于等于1500000元,總流轉土地面積大于等于60 hm2·a。按照上述二個條件,如果從保留價范圍等于100%的樣本中確定中標農戶,剔除拍賣報價大于20000元/hm2·a的投標農戶,可從187戶農戶中確定111位中標農戶,獲得總流轉土地面積69.872 hm2·a,并需支付流轉費用1204696元;如果從保留價范圍等于30%的樣本中確定中標農戶,剔除拍賣報價大于17000元/hm2·a的投標農戶,可從132戶農戶中確定124位中標農戶,獲得總流轉土地面積75.021 hm2·a,并需支付流轉費用1138566元;如果從保留價范圍等于0的樣本中確定中標農戶,會發(fā)現只有73戶農戶愿意投標,累加流轉土地面積共為46.379 hm2·a,無法達到預期招標目標。。(4)中標農戶將按照公式“土地規(guī)模(hm2·a)×報價(元/hm2·a)”的計算方式獲得土地經營權流轉補償。(5)報價低的容易中標,但獲得的流轉補償將??;報價高的不容易中標,若中標獲得流轉補償將高。分別在10個示范鎮(zhèn)發(fā)放20份調查問卷,總計獲得200份調查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共計獲得有效問卷187份,有效率為93.500%。
2.3 研究結果
2.3.1 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 農戶土地經營收入包括糧食種植、油菜籽種植、蔬菜種植、果用瓜種植、花卉苗木種植等收入;農地生產性資金投入包括用于購買種子、化肥、農藥、機械費用、水費、小農折舊以及管理費用等投入。農戶土地經營收入與農地生產性資金投入的差值再減去農地勞動投入(農地勞動時間×農地勞動力價格)就是農戶參加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機會成本。保留價的上下限等于土地經營流轉均價(13218.750元/hm2·a)加減其偏差量。愿意流轉土地經營權的農戶會選擇報價大于保留價下限且小于保留價上限,而不愿意流轉土地經營權的農戶會選擇報價大于保留價上限。不同保留價范圍下的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所示。
表1 不同保留價范圍下的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Tab.1 Opportunity cost and bid price under different reservation price ranges
表1統計結果顯示,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最小機會成本保持不變,而最大機會成本和平均機會成本持續(xù)增加。這表明,保留價范圍的擴大將導致越來越多的高機會成本農戶愿意流轉土地經營權,成為項目參與人。同時,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愿意流轉土地經營權的農戶數增加,且其最小報價、最大報價和平均報價均逐步增加。這均表明,保留價范圍的擴大將導致高機會成本農戶流轉土地經營權,并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戶選擇增加報價。
表2中的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之間的相關性歷經由不存在(保留價范圍0),到不顯著(保留價范圍10%),再到顯著(保留價范圍20%、30%、40%、50%、60%、70%、80%、90%、100%)的過程。這表明,適當增加保留價范圍,有利于增強農戶選擇自主性,使其拍賣報價更能反映農戶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機會成本。
表2 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之間的相關性Tab.2 Correlation between opportunity cost and bid price
2.3.2 機會成本與風險偏好 通過比較保留價上下限、機會成本和拍賣報價結果,由式(2)可得農戶風險偏好和風險溢價差值。由式2可知,當(l0- l1)>0時,農戶表現為風險規(guī)避;當(l0- l1) = 0時,農戶表現為風險中性;當(l0- l1)<0時,農戶則表現為風險愛好。風險溢價差值及不同風險偏好人數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3。
表3中,(l0- l1)平均值可大致反映出所有農戶的整體風險偏好程度,即所有農戶的整體上表現為風險愛好類型,且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l0- l1)平均值呈逐步增加的趨勢。同時,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風險規(guī)避人數逐步增加,而風險愛好人數先增加后減少,且風險規(guī)避人數占總參與人數比例逐漸增加,而風險愛好人數占總參與人數比例逐漸減少。這均表明,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農戶總體趨勢表現為風險愛好程度逐步降低,而風險規(guī)避程度逐步增加。可能的解釋是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農戶雖然在報價上選擇自由度變得更大,但往往會變得保守,以防止不能中標。
表3 不同保留價范圍的風險溢價差值及不同風險偏好人數Tab.3 Risk premium difference and different risk preferences under different reservation price ranges
圖1為不同保留價范圍下,農戶風險溢價差值隨著機會成本變化而變化的曲線圖。不難發(fā)現,不同保留價范圍下,農戶風險溢價差值存在較大差異,且總體上隨著機會成本的增加而增加。當農戶機會成本較低時,不論保留價范圍如何變化,農戶風險溢價差值均小于0,即屬于風險愛好類型。當農戶機會成本增加到一定額度時,不論保留價范圍如何變化,農戶風險溢價差值均大于0,即屬于風險規(guī)避類型。機會成本與風險溢價差值之間的pe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4所示。當保留價為固定值(保留價范圍為0)時,機會成本與風險溢價差值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不顯著。因此,當保留價為固定值時,農戶風險偏好不能反映其機會成本信息。當保留價范圍進一步擴大時,機會成本與風險溢價差值之間呈顯著正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先增加后減少,且在保留價范圍等于30%時達到最大值。因此,當保留價范圍擴大時,農戶風險偏好能夠完全表現出農戶的機會成本信息,并在保留價范圍等于30%時達到最佳。這均表明,機會成本越低的農戶,越表現出風險愛好,而機會成本越高的農戶,越容易表現出風險規(guī)避。可能的解釋是:機會成本較低的農戶往往是對土地經營收入依附性較低的非農業(yè)農戶,這類農戶更容易發(fā)現土地的財產性功能,因而其土地經營權投標決策更具冒險性;機會成本較高的農戶往往是對土地經營收入依附性較高的農業(yè)農戶,這類農戶反而不太容易發(fā)現土地的財產性功能,因而其土地經營權投標決策更易表現出保守的特征[18]。
表4 機會成本與風險溢價差值之間的相關性Tab.4 Correlation between opportunity cost and risk premium difference
圖1 不同保留價范圍的風險溢價差值Fig.1 Difference in risk premium difference for different reservation price ranges
農村土地問題是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根本性問題,而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格機制是否合理,決定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能否健康、順利進行?,F實中,構建農村土地經營權供求均衡的價格機制成為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關鍵步驟。為此,本文構建了農戶不同風險偏好的土地經營權拍賣報價模型,并通過嘉興市187個農戶調查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主要研究結果為:(1)保留價范圍的擴大將導致越來越多的高機會成本農戶愿意參與流轉土地經營權,且越來越多的參與人選擇增加報價;(2)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機會成本與拍賣報價之間的相關性由不存在,到不顯著,再到顯著,因此,可適當增加保留價范圍以增強農戶選擇自主性,從而有利于農戶的拍賣報價能夠反映其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機會成本;(3)風險溢價差值可反映出農戶的風險偏好程度。隨著保留價范圍的擴大,農戶總體上表現為風險愛好程度逐步降低,而風險規(guī)避程度逐步增加的趨勢;(4)不同保留價范圍下,農戶的風險溢價差值存在較大差異,且總體上隨著機會成本的增加而逐步增加。當保留價為固定值時,機會成本與風險溢價差值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不顯著,而當保留價范圍進一步擴大時,機會成本與風險溢價差值之間呈顯著正向相關關系,且相關系數在保留價范圍等于30%時達到最大值,并隨后逐步減少。基于農戶不同風險偏好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使用權拍賣報價方式,有利于發(fā)揮農戶和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主體的自主選擇權,提高拍賣雙方的滿意度,達到供需平衡。
(References):
[1] 王興穩(wěn),錢忠好. 教育能促進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嗎?——基于江蘇、湖北、廣西、黑龍江4省1120戶農戶的調查數據[J] . 農業(yè)技術經濟,2015,(1): 11 - 21.
[2] 胡霞,丁浩. 農地流轉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CHIPS 8000農戶數據[J] .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5): 17 - 25.
[3] 羅必良,何應龍,汪沙,等. 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戶退出意愿及其因素分析——基于廣東省的農戶問卷[J] . 中國農村經濟,2012,(6): 4 - 19.
[4] 楊衛(wèi)忠.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中的農戶羊群行為——來自浙江省嘉興市農戶的調查數據[J] . 中國農村經濟,2015,(2): 38 - 52. [5] 翟研寧,梁丹輝. 傳統農區(qū)農戶土地轉出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 .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3): 78 - 83.
[6] 翟研寧.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問題研究[J] . 農業(yè)經濟問題,2013,(11): 82 - 86.
[7] 王翔宇,郭翔宇.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初探[J] . 農業(yè)經濟與管理,2012,(3): 19 - 22.
[8] 武深樹,鄧真惠,張孟飛. 農村承包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的計量模式研究[J] . 經濟問題,2002,(2): 45 - 46.
[9] 高艷梅,劉海英,李景剛. 基于產權價值的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評估方法研究[J] .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15): 181 - 184. [10] 陳潔,龔光明. 土地流轉價值計量與風險控制[J] . 理論探討,2011,(4): 110 - 112.
[11] 王春平,李鐵民,劉康,等. 均衡價格視角下的農村土地流轉:條件、問題與對策[J] . 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2): 138 - 142.
[12] 杜明義. 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中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基于“價格管制”導致租值消散理論的分析[J] . 廣西社會科學,2011,(3):50 - 53.
[13] 張成玉. 農村土地流轉中意愿價格問題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 . 農業(yè)技術經濟,2013,(12): 64 - 72.
[14] 楊國力,孔榮,楊文杰. 農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意愿價格:一個供求均衡——陜西省三縣(區(qū))721戶農戶調查[J] . 農村經濟,2014,(2): 22 - 26.
[15] 錢忠好. 農地承包經營權市場流轉:理論與實證分析——基于農戶層面的經濟分析[J] . 經濟研究,2003,(2): 83 - 94.
[16] Wolfstetter E. Auctions: An introduction[J] .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1989, 10(4): 367 - 420.
[17] 鄧曉紅,徐中民. 參與人不同風險偏好的拍賣在生態(tài)補償中的應用——以肅南縣退牧還草為例[J] .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2,32(11): 2411 - 2418.
[18] 傅晨,任輝. 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農村土地制度創(chuàng)新的機理:一個分析框架[J] . 經濟學家,2014,(3): 74 - 83.
(本文責編:仲濟香)
Auction Price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s under Farmers' Risk Preference: An Example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in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YANG Wei-zhong
(School of Business,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farmers' auction pric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s under farmers' risk preference, and therefore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pric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auction theory, the model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auction pri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portunity cost and auction price, or risk premium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survey data of Jiaxing 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reservation auction price rang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pportunity cost and auction price becomes significant, and it enables the high opportunity cost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ural land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2)With the expansion ofthe reservation auction price range, a trend that the degree of risk preference gradually reduces and the degree of risk aversion gradually increase is presented. 3)When the reservation price is fix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pportunity cost and risk premium difference is not significant. When the reservation auction price range expands, the correlation become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and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when the reserve price range is equal to 30%.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meaningful for applying the auction bidding mechanism and expanding the reservation auction price range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and 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rights.
land economy; rural land management transfer; auction; risk preference; risk premium
10.11994/zgtdkx.20160616.142808
F321.1
A
1001-8158(2016)05-0046-07
2015-12-16;
2016-04-2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140310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5AJY008);浙江省科技廳軟科學重點項目(2016C25011);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一般項目(LY14G030016)。
楊衛(wèi)忠(1980-),男,浙江衢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發(fā)展與管理。E-mail: yangweizhongjx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