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班·買提薩力
(新疆阿克蘇地區(qū)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zhèn)上依麻木帕夏小學,新疆 阿瓦提 843200)
讓生命之樹常青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
庫爾班·買提薩力
(新疆阿克蘇地區(qū)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zhèn)上依麻木帕夏小學,新疆 阿瓦提 843200)
語文是生命之根,語文教學就是人類對美的挖掘。生命是美好的,沒有生命的存在,就無從體會鳥語花香,無法體驗勝利的喜悅,無法感受愛的溫暖,無法瀏覽春天的生機盎然、夏天的姹紫嫣紅、秋天的果實累累,更何談教育?小學生的心理脆弱而單純,安全意識淡薄,語文教育的使命在于讓學生認識人生的價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環(huán)境及自然,珍愛生命。因此,教師應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讓語文課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這也是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小學語文;生命意識;培養(yǎng)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實施,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在中小學教育中深入人心。高速發(fā)展的網(wǎng)絡是把“雙刃刀”,它一方面為廣大學生提供了開闊視野、培養(yǎng)能力的平臺,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學生道德觀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從而產(chǎn)生種種心理問題和行為失控現(xiàn)象,甚至出現(xiàn)自殺和傷人等過激行為。近些年來,中小學生自殺的消息屢見不鮮,甚至連大學生輕生的消息也常見諸報端。面對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待生命漠視的態(tài)度,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展開生命教育,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并豐富他們的生命內(nèi)涵,將是我們研究的主要課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對此,筆者做了如下探討:
在市場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一切似乎都在圍繞著金錢而展開活動,人文性的意識已逐漸從人們的大腦中淡化了,很多人視生命為草芥,在社會、家庭中對生命意識的教育越來越少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將語文教學與生命意識的教育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生命化”。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十九課《生命生命》的教學,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懂得去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我在教學中聯(lián)系前面兩篇文章《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的學習內(nèi)容,從而引發(fā)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思考。當學生漸入“佳境”之際,我板書出一些和生命有關的名人名言,例如:“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們?nèi)缒苷_運用它,一次足矣?!薄罢湎鸵湎Ы裉??!钡?。當學生對生命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之后,我要求學生把文中的三個事例仔細閱讀,感知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讓學習小組之間互相討論,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當我對學生們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之后,再對課文的一些重點語句加以分析,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堅韌。例:“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中的“掙扎”寫出了飛蛾在面臨威脅時并沒有放棄求生的欲望,所以我們在遇到威脅或危險時,也要像飛蛾一樣,不能向命運屈服,要敢于抗爭,珍惜自己的生命?!拔铱梢院煤玫厥褂盟?,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告訴我們要積極地面對生命,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我們應該要對生命負責,“好好地使用它”,而不能對它毫不負責“白白地糟蹋它”。
除此之外,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較多的內(nèi)容與生命意識緊密相連的,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狼牙山五壯士》、《向命運挑戰(zhàn)》等課文,這樣的內(nèi)容對生命的贊歌,對生命的尊重滲透到每個人的心中,讓人們非常的感動。教師在教授這些內(nèi)容的時候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從生命的本質(zhì)出發(fā)了解生存的意義,讓學生能更加好的身臨其境的感觸到生命的可貴,從此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生命的價值。
從電視新聞、廣播、報紙等媒體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人類一直面臨著大大小小不同的自然災害或是人為的災難,這就要求人們能夠勇敢的面對和克服苦難,完成生命的使命,珍愛生命,對生命的意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在教學中,我們需要跟學生強調(diào)生命的價值,鼓勵學生積極努力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一篇以“生命”為主題的小作文,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深入認識,認識生命的可貴。 余秋雨先生說:“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和溝通的訓練”。由此可見,寫作其實就是這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之間的感情交流。所以說,我們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要把生命的教學和作文教學揉合在一起,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生命化”,也就是說在作文教學或?qū)懽髦?,應該引導學生去觀察生命、感悟生命,熱愛生命,用他們自己真實的語言和真情實感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觀念。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悟自己身邊一些平凡的事例,從這些平凡的事中挖掘所蘊含的真情實感。只有當學生對生命有了深切的感悟乏后,才能“情有獨鐘”,在寫作時才能夠情感迸發(fā),對生命的含義有著真實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寫作時教師只能作引導,而不能代筆寫作,學生只有自己動筆寫作,才能對生命有所感悟,才能寫出自己真實的感悟。另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真實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唯此,學生才能在寫作中養(yǎng)成對生命的思考和關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養(yǎng)成文化,并把它延伸到以后的日常生活當中去,有助利學生以后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人生觀的養(yǎng)成。例如《我和我的爸爸》一文的寫作。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回家觀察自己的爸爸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是如何操勞的,在操勞過程爸爸的一言一行都是生命當中的一個部分,讓孩子在感知父母辛苦養(yǎng)育之恩的同時,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新課標強調(diào)語文的“人文性”,要求關心自然和生命,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成為教育的一大主題。大語文的教學環(huán)境給生命教育營造了一片廣闊的天地。生命彌足可貴,而這珍貴的生命又是如玻璃般脆弱。如何讓生命之樹常青,讓小學生這棵小樹成長為參天大樹?如何讓學生珍愛生命,讓他們的生命之花不過早凋謝?讓學生擁有足夠的生命意識,這對他們的成長是有著莫大幫助的,這也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時刻滲透對學生的生命意識教育,讓他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創(chuàng)造生命,提升生命的價值。
[1]肖春赟.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J]科普童話;2014-10-20.
G623.2
A
1671-864X(2016)08-02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