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芳[中國海洋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0]
關于兒童文學本質的再認識
⊙陳冬芳[中國海洋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0]
隨著社會現(xiàn)代化歷史進程的發(fā)展,兒童從成人社會長期的壓制之下漸漸“被發(fā)現(xiàn)”,兒童文學也隨之出現(xiàn)。作為歷史概念,兒童文學是由文化所建構的。在兒童被發(fā)現(xiàn)并重視的當下,對兒童文學的關注也成了熱點所在。當今文壇和學術界,“兒童文學的本質”這一問題更是引起了諸多學者的爭議與探討。本文將從兒童和兒童文學這兩個基本點出發(fā),融合經典作品作注解,對兒童文學的本質進行再認識,并結合當今學術界的熱點關注,力求將“兒童文學的本質”的研究進行到底。
兒童 兒童文學 兒童本位 兒童文學的本質
瑞典婦女運動活動家愛倫·凱曾說:“18世紀是人的世紀,19世紀是婦女的世紀?!标惒翟跒椤妒澜鐑和膶W史》作序時,引用了這句話并增添了“20世紀是兒童的世紀”作為補充。周作人也曾指出“女人與小兒的發(fā)見,卻遲至十九世紀,才有萌芽?!雹僭倬C合歷史情形以及兒童文學的發(fā)展史不難看出,兒童在很長的一個時期一直是扮演著受蒙蔽的角色,一直亟待“被發(fā)現(xiàn)”。隨著當下兒童身份的被確認,正如朱自強所言,兒童作為一個兩重性的概念出現(xiàn)了——指向普遍假設、成人主觀意識中的“兒童”和現(xiàn)實生活中個性化實存的兒童。有兒童出現(xiàn),便有兒童觀念的產生。兒童觀由歷史上清教徒壓抑殖民兒童的原罪兒童觀到18世紀末英國浪漫派詩人所推崇的尊重兒童、順應兒童成長發(fā)展的兒童觀,不斷發(fā)展進步著,兒童文學也漸漸由教育、教訓兒童轉變成了娛樂、解放兒童。
在我國,為兒童正名,提倡兒童文學的理論奠基人當推周作人。他的《兒童的文學》《兒童的世界》等文章中都著重講到了兒童身份的發(fā)現(xiàn),提倡“兒童本位的兒童觀”。他的兒童本位理論明確指出:“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雖然和大人有點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個人,有他自己的內外兩面的生活?!雹陔S后,他又指出:“我以為順應自然生活的各期,生長,成熟,老死,都是真正的生活?!雹鬯匀纭安怀姓J兒童的獨立生活”,即否定了這段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就兒童文學講,“應當依他內外兩面的生活需要,恰如其分地供給他,使他的生活滿足豐富”④。這是在確認兒童區(qū)別于成人的身份特征,并將兒童小野蠻的心性考慮其中,為兒童和兒童文學說出心聲的真話語。
周作人指出:“我們承認兒童有獨立的生活,就是說他們內面的生活與大人不同,我們應當客觀地理解他們,并加以相當?shù)淖鹬??!雹菀騼和c成人的不同,所以給兒童的文學定義也有著不同的價值標準與選擇。
長期以來,成人“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的誤解越積越多”,正是長期以來習慣了對兒童世界操控話語霸權的專制地位,“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兒童的造物主,他們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判斷兒童行為的正確與否”⑥。在“兒童本位的兒童觀”未被意識到以前,話語權的掌控者是成人,印刷術的適應對象也是成人。一大群張揚理性的成人曾美其名曰地在給兒童的文學中滲入寓教于樂的思想,但教育很快就把扼殺娛樂變成了自己的義務,在早期充斥著道德訓誡的兒童書寫中,兒童的想象力和敏感心靈一直得不到釋放。更有貝爾甘等人,主張在理性上添以感性,對兒童實行溫柔的壓迫,宣揚“人有各種限制要比自由自在好”。于是,在那樣一個時期,在兒童文學中,“你既找不到珍珠也看不見琥珀,有的只是空空的貝殼”⑦,直到格林兄弟與安徒生為兒童的世界吹來了想象的清風。
當市面上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應接不暇的童書時,兒童所做的選擇也對兒童文學的界定有了“自然的迪斯尼樂園路徑”。兒童文學作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為兒童創(chuàng)作并被兒童所喜愛的作品,另一類則是成人文學中兒童感興趣的、挑選出來的樂在其間的作品。俄國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面對創(chuàng)作談感想時,曾說是“為了我心中的藝術,而不是為了藝術中的我”。艾倫·亞歷山大·米恩在回憶自己童年歲月時,也坦承令他感興趣的并不是年幼的自己,而是關于童年本身。一流的兒童文學作家正是在無目的的合目的的驅使下,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又一部令兒童歡呼的作品。
有了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兒童的成長才會得到好的滋養(yǎng)。兒童是年幼的靈魂,但同時又是最擅長捕捉對自身有益事物的一個群體。作為有著客觀心靈的小兒,作為一種精神上的存在而不僅是肉體上的存在,兒童給人類的發(fā)展提供著強大動力。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給以兒童以滋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家若有想要講述的內容,他會盡可能用最好的方法來講述,并充分相信兒童的理解能力”⑧,兒童用敏感的心靈感知著優(yōu)秀作品帶來的感動,同時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也不斷反哺著兒童的精神需求。
兒童文學是適合兒童年齡、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的需求,并被兒童喜愛的文學。陳伯吹曾說:“‘兒童文學’從廣義方面來說,它是一個獨立的文學部門,是對兩者間有差別的‘成人文學’而言的?!眱和膶W正是在與成人文學的區(qū)別中得以建立,又因文學總是伴隨著相對性和不確定性,兒童文學屬于一個動態(tài)的、復雜的和開放的系統(tǒng)。要認識兒童文學的本質,必須從整體上來把握。
在新時期,王泉根提出了將兒童文學三分天下的主張。而朱自強認為:“就兒童文學的本質研究而言,還是有必要將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三分合一。兒童文學的本質論應該是一種整體觀,應該對各個年齡層次的兒童文學具有整體的涵蓋力和統(tǒng)攝性。”⑨在我看來,堅守兒童文學的整體意識對兒童文學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兒童文學是觀念的建構物,兒童觀始終對兒童文學的發(fā)展有著奠基作用。而兒童文學的本質,需要由作品中最優(yōu)秀的部分來凸顯。兒童文學的生成中,滲透著創(chuàng)作主體對兒童生命的真摯關愛與心靈傾聽。成人作家作為成熟的兒童,從兒童生命心性出發(fā),與其結成共案“團伙”,用健康的價值觀引領著兒童的發(fā)展,與兒童共進步。兒童用簡單、真摯的心去領會成人作家的真趣味,去詮釋、改造著成人所寫的內容。兒童文學,使兒童與成人得以精神上的交流?!皩徝辣人枷敫辛α俊?,兒童文學正是使成人作家與兒童讀者間審美意識得相互滲透,從而實現(xiàn)作家與兒童的共同升華。
新時期以來,兒童文學不斷以創(chuàng)作實績刷新著兒童文學的本質,更給其帶來深刻的審美認同。之所以本質要由最優(yōu)秀的作品來凸顯,正是因為“任何一種特定事物的定義也就是那一類中的好事物的定義”,朱自強的兒童文學本質論正是建立在對好作品的體驗之上的,他指出兒童文學有六大特質:現(xiàn)代性、故事性、幻想性、成長性、趣味性、樸素性。結合優(yōu)秀作品來對照,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經典正呼應著這六大特質。新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的繪本《煙》就是一部把中國古典元素和蘊含生活啟示的故事相結合的佳作?!秷F圓》也是一部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與家庭倫理親情雜糅的優(yōu)秀作品。這兩冊繪本都較好地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性和樸素性。而在《我的媽媽是精靈》與《彼得潘》這類的幻想小說中,既有著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敘述,又有著直面成長的人生必經磨礪,這其間彰顯的是故事性、幻想性和成長性。而無論是上述的繪本還是幻想小說,兒童文學在預設兒童成長困境的同時,又結合趣味語言予以描摹,不斷地在對兒童文學的本質做出深化的審美關照。
兒童文學是兒童的文學,兒童是有健全的審美能力的接受者,但盡管如此,對兒童的研究,對兒童文學本質問題的回答,需要成人做出解答。面對后現(xiàn)代“沒有本質存在,一切都是碎片”的言論質疑,劉緒源提出“只有謙虛地承認既有的‘本質’,充分尊重人性的和文學的傳統(tǒng),在本質論的基礎上嘗試新的建構,我想,我們才有可能達到新的境界”⑩。作為現(xiàn)代文學一種的兒童文學,關于“現(xiàn)代”的理論話語(含現(xiàn)代性理論和后現(xiàn)代理論)是兒童文學研究最為重要的語境和解決方法。新時期以來,兒童文學始終張揚兒童性與文學性,始終堅持著兒童本位的兒童觀,用作品契合兒童的心靈、詮釋兒童的成長。兒童文學的本質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歷史不斷生發(fā)新質、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質,被不斷建構。兒童文學在成長,兒童文學的本質也被歷史不斷地賦予新的話語含義,順應兒童心性呵護兒童成長的優(yōu)秀作品會不斷地豐富兒童文學的本質內涵。正因如此,無論是建構主義的本質論還是本質論與建構論結合的主張,都應成為我們當下思量兒童文學的重要的理論參考。在質疑聲中,優(yōu)秀作品終將兒童文學的本質進行到底,為兒童呈現(xiàn)出一片廣袤的綠洲。
①②③④⑤周作人:《人的文學》,見劉緒源:《周作人論兒童文學》,海豚出版社2012年版。
⑥[意]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劉惠芝譯,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頁。
⑦[法]波爾·阿扎爾:《書·兒童·成人》,梅思繁譯,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年版,第51頁。
⑧[加拿大]李利安·史密斯:《歡欣歲月》,梅思繁譯,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年版,第5頁。
⑨朱自強:《兒童文學本質論的方法》,《東北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⑩劉緒源:《中國兒童文學史略(1916—1977)》,少年兒童出版社2013年版,第227頁。
作者:陳冬芳,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編輯: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