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覃(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010)
?
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陳覃(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010)
市政道路的設計影響著城市建設的成功與否,要結合各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分析,從道路設計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實際可行的建設。使得市政道路的建設逐漸科學化,綠色化,實用化和合理化。本文闡述了市政道路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冀本文對同行或類似工程提供借鑒和幫助,為解決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共同努力。
市政道路;設計;相關解決措施;道路
道路的暢通保證著城市交通的正常運行,是城市的血管。在當代城市建設中,道路建設發(fā)展越來越快的同時也伴隨著交通和環(huán)境問題的發(fā)生。由于城市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城市步伐逐漸增快,原有的道路設計理念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在城市交通上也逐漸呈現(xiàn)出很多問題,單一的城市道路設計難以滿足人們當代的生活工作要求,所以對城市道路的建設進行研究是大有必要的。城市道路設計工作者要適時的發(fā)展道路的設計理念,針對市政道路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可行性的科學計劃方案。
2.1對路基整體穩(wěn)定性的要求
由于路堤是直接放在地面上的,路塹則作為地層的一部分。在修筑路堤和路塹時,定會改變天然地質(zhì)層的平衡狀態(tài)。倘若施工現(xiàn)場內(nèi)存在不良的地質(zhì)條件也可能導致地層不平衡狀態(tài)的加劇。在開挖地塹時可能會對兩邊的土質(zhì)層造成影響,從而使其失去承受力,導致邊坡出現(xiàn)很多不穩(wěn)定性的問題。所以在路基的設計時,應當有足夠的整體穩(wěn)定性。
2.2市政道路設計中的強度要求
在荷載力的作用下,路基必須有足夠的硬度和強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路基不會出現(xiàn)較大的變形,同時擁有足夠抵抗變形的承受能力。
2.3市政道路設計中的穩(wěn)定性要求
在確保路基強度能夠保持長期的穩(wěn)定時還要滿足路基對強度的要求,使路基強度保持在某個范圍內(nèi)不會出現(xiàn)較大的波動。
在進行市政道路的路面設計時,應當考慮以下幾種因素,主要包括公路實施要求和施工現(xiàn)場的具體狀況,水文條件以及土質(zhì)條件和材料的來源情況等,并根據(jù)多種設計方案選擇出最合理又有效的設計方案。在道路的設計過程中應當遵守以及屬先進,合理選材,利于養(yǎng)護方便施工,安全舒適經(jīng)濟合理的原則。
在市政道路的設計中還應當考慮雨水等其他水流對路面的沖擊作用。當水流在路面上流動時可能會對路肩和邊坡造成一定的損壞。當水流滲入到路基內(nèi)將會導致路基的承載力有所降低。水流對土壤的作用也可能會引起翻漿問題的發(fā)生,這會導致路面的破壞。所以道路設計師應當考慮排水系統(tǒng)的設置,排水方式可以為自然路段外漫流的方式。這種方式既可以滿足排水的需求也大大的節(jié)省了施工成本。在進行市政道路防護工程的設計時,還應當考慮美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xiàn)生態(tài)平衡,滿足路基穩(wěn)定等原則。在對防護材料進行選擇時,應當考慮施工現(xiàn)場的水文條件和筑路材料的具體情況,根據(jù)不同的防護材料考慮防護材料與周圍的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性是否一致。
施工工程采取防護結構要考慮高填方路基邊坡的防護以及深挖方路塹邊坡的防護等。要根據(jù)具體填方路基填高的不同,從而設置不同的防護結構,填高應低于五米,采用坡面植草的方法來進行防護。填高超過五米時則采用拱形護坡的方式,或者是采用坡面種植草坪的方式來進行防護。
在對人行道進行設計時,應當考慮的內(nèi)容有人行道的寬度坡度以及位置。
5.1人行道寬度的設計要求
對人行道寬度進行設計,主要考慮的因素有:使用功能,步行寬度種植綠化面積,地面桿柱等,通過這些因素的結合,從而確定出最適合的人行道寬度。在人行道的設計中還應當考慮,地下深埋管線的寬度需要。
5.2人行道坡度的設計要求
一般情況下人行道應當比車行道高出0.1~0.2m左右,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xiàn)人車互相干擾的情況。人行道坡度的大小取值主要取決于排水量的要求,在通常情況下應當將坡度設置的稍微大一些,可以提高排水的效果。如果人行道存在鋪砌的情況,交行坡度設置為2%。
5.3人行道在道路橫斷面的設計
在道路的橫斷面上通常在道路兩側設置人行道,人行道的寬度應當對稱。如果受到地形條件的制約,也可以靈活地對人行道寬度進行改變。不過一般應盡量避免在單側設置人行道,這樣會嚴重影響市民的出行。
6.1對城市道路的功能分析不到位
目前,我國市政道路的設計規(guī)劃中嚴重缺乏對道路功能和市政道路的交通流相關分析與研究。通常情況下,施工道路的調(diào)查分析都只是簡單的套用以往的固定模式,導致道路建設中整個道路橫斷面的使用功能和形式不匹配。所以,在市政道路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對整個交通路面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分析道路規(guī)劃網(wǎng)中的交通組織和功能,機動車的交通特點以及其他交通的出行方式,服務對象和周圍的用地特性等諸多因素,加強這些方面的分析和規(guī)劃。
6.2對道路分隔帶的設置沒有進行使用功能的分析和說明
因為很多路段面與道路中央位置的隔離帶寬度較小,大約為1~2m左右,不利于道路布置基礎設施,也很難在道路上設置,行人過街的安全區(qū)域。這使得行人的出行安全和機動車輛的交通出行有一定困難,例如:不能設置掉頭車道,從而嚴重影響了交通秩序。由于現(xiàn)狀機非隔離帶在一般情況下是2m左右,這樣的短距離難以實施公交港灣式的停車站的設立,這使得公交車站??繒r間會隔斷整個相鄰車道的車輛通行。從而造成了交通的出行能力困難。如果公交車在非機動車上面???,也會影響非機動車輛的通行。如果沿著人行道進行路面拓寬,在拓寬時會遇到沿街用地限制等困難。壓縮人行道也同樣會阻礙行人的出行問題。
6.3對于路邊停車現(xiàn)象沒有進行合理的安排
路邊的停車主要是路邊存車和路邊臨時停車,在路邊臨時停車但是沒有對停車區(qū)域進行劃分,隨意停車,這樣會導致整個交通陷入癱瘓。在城市的中心區(qū)域,因為停車場的車位不足以及近幾年私家車的不斷增多,停車問題越來越嚴重影響著交通道路的建設。
6.4對非機動車道的位置沒有進行交通構成分析
由于城市中大多數(shù)的交通道路都是采用一副路形式,用劃線來對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進行分隔。近幾年,隨著城市機動車車輛的不斷增多,使得這樣的組織方式產(chǎn)生了越來越嚴重的弊端。弊端主要表現(xiàn)在自行車和機動車的交通主流出現(xiàn)了嚴重的重合現(xiàn)象,而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交通出行產(chǎn)生了相互干擾的現(xiàn)象,這些都嚴重阻礙了道路的交通運行能力,也影響了行人的出行安全。(市政道路的布置圖示見圖1)
圖1 市政道路的布置圖
6.5城市道路網(wǎng)絡的結構不合理
在道路建設過程中,設計者將眼光僅僅局限于要錢的設計,從而忽略了城市的整體道路交通網(wǎng)絡。這樣的設計道路不能與整體的道路網(wǎng)絡結構匹配,從而導致城市道路網(wǎng)絡的結構不合理,嚴重阻礙了城市的交通運行能力,使得道路交通功能紊亂。在我國長期的城市道路建設中集中了幾天主要貫通性干道,在立交方面,卻忽視了支路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與建設。而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車輛以及行人,都在這幾天貫通的主要干路上出行,這也加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負擔,不僅增加了行人出行的危險性也不利于交通的流暢。
在市政道路的橫斷面設計是交通工程和道路工程,城市市政工程和景觀綠化設計的綜合體,不是簡單的幾何道路設計。當然,橫截面的基本布置形式有以下幾種:一副路的布置形式。將所有的車輛集中在同樣的車行道上面行駛,車道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中央,是混合行駛的出行方式。這種形式比較適用于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輛流量小的區(qū)域?;蛘呤悄軌蛟诮煌ǜ叻迤跈C動車和非機動車能夠錯開的城市道路上,抑或是在具有潮汐式的道路上面的運用。這樣的形式具有造價低,應用在流量較小的支路或者次干路上面,組織簡單。二副路布置。利用中央分隔帶把整個車行到劃分為兩部分,讓車輛對象分開行駛。這種形式主要應用于主干道上和快速路,以及機動車流量大的道路上去。但是要保證,自行車的流量低于次干道。這樣的布置形式,應用于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流量較大的主干道和次干道上。在三幅路的基礎上進行四幅路的布置,利用中央分隔帶來將中間的,讓機動車分向行駛,機動車道分為兩部分,這樣的形式主要應用于道路等級較高的道路上和景觀要求高,紅線寬度較大主干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流量也都比較大,也可將四幅路布置形式應用于城市的內(nèi)部道路的快速路上。(道路標準橫截面的示意圖見圖2)
圖2 道路標準橫截面的示意圖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過程中,要按照嚴格的規(guī)定在中標的圖紙上和施工組織的流程設計圖,以及施工工藝,施工時間劃分等,從而可以確保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將施工項目做的最好,并且項目的各項指標都合格。
在市政道路的設計路線工作中,要先研究平曲線半徑的選用問題。該問題最重要之處在于研究道路附近的運行速度,包括在前后的連接處的線性指標的連續(xù)性和平衡性。這都不是越大越好的。首先,我們需要考慮同向圓曲線與直線線段的長度問題。在道路中對老路的改造過程中,不要過分的強調(diào)6V最小直線的長度,否則將會嚴重的浪費一大段的老路,或者出現(xiàn)很多遷移工作,從而整體的提高了工程的造價,增加了工作量。對于同向圓曲線的直線部分長度的截取長度建議:可以將大于不設超高的曲線長度納入其中,降低6V要求,最低可以降低到3V。由于市政道路具有特殊性,所以更多需要考慮的是道路的實際情況,注意排水和防洪問題,不能只考慮道路建設的工程造價問題。
隨著城市建設水平的提高與發(fā)展,城市居民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城市居民要求,市政道路的設計必須得到改進與創(chuàng)新。在市政道路建設時必須注意安全問題和實用性問題,舒適度,便捷化等,注重人性化的建設,給居民提供一個更加合理又舒適的城市空間,從而實現(xiàn)整個市政道路建設帶來的整體效益最大化。
[1]周笑宭,朱德鴻.以人為本的城市道路探討和分析[J].2011(7):67~69.
[2]王 風.淺析城市道路設計中的不足及改善對策措施[J].2013(5):45~47.
[3]張淋芝,宋小惠.市政道路存在的問題改進設計分析[J].2013(9):109~111.
[4]王 楊,劉 成.城市道路規(guī)劃建設中的常見問題分析與研究[J].2012:90~92.
陳 覃(1983-),男,高級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市政路橋設計工作。
U412.37
A
2095-2066(2016)17-0170-02
2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