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記憶猶新:13年前,當她正式進入“改梅助困室”工作不久的一天,太原市一家民營企業(yè)將一名血跡斑斑的工傷旅客的單架床抬進“改梅助困室”,求助楊靜她們幫助辦理進站、上站臺、進車廂的難題。望著單架上全身血跡斑斑的男子,天生暈血的楊靜剛要轉身回避,勞模師傅史改梅一把拽住楊靜,低聲勸阻道:“血能嚇死人呀?正因為他傷了、流血了才需要我們的幫助。伸手!抬起來!”
時至今日,每當楊靜回憶起此事,還是面帶羞澀地說:“我暈血的毛病就是我?guī)煾当莆腋牧说摹?/p>
在楊靜的心目中,全國勞動模范、太原站客運車間副主任史改梅不僅是自己工作中的師傅,更是自己服務旅客的學習榜樣。曾幾何時,史改梅在工作中自學啞語,掌握四川、河南、山東等地區(qū)方言,創(chuàng)立了需求判斷、語言溝通、情緒調節(jié)、心理貼近、主題服務、延續(xù)服務等方法。2011年10月,楊靜正式接過史改梅的愛心接力棒,繼續(xù)傳承“愛心奉獻旅客,服務永無止境”的“改梅精神”。為了使每位重點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走得舒心,楊靜向旅客鄭重承諾:“我要熱情為每一位旅客服務,讓旅客高興而來,滿意而去?!睘榇?,她總是早接班,晚下班,不厭其煩地咨詢、檢票、接送那些需要幫助的旅客。
對鐵路客運單位來說,每年的春運、暑運、國慶黃金周等節(jié)假日,都是對鐵路客運職工的一次次大考與檢閱。寒來暑往,春去秋來。13年里,楊靜針對節(jié)假日期間重點旅客多的情況,主動加班加點,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在站臺與“改梅助困室”之間用輪椅車一趟一趟接送特困旅客。有時她要同時送多名重點旅客,到達不同的站臺,送上不同的車次,連喝水的時間都得爭分奪秒,一頓飯要分幾次才能吃完。
今年49歲的楊靜,患有膝關節(jié)滑膜炎和靜脈曲張,可是她每天要走一二十公里的路。因長時間不能坐下休息,常常感到腰酸腿疼,但一看到老人、殘疾人、盲人等重點旅客,她的耳旁就響起父親的教誨:“別人遇上困難了,咱就搭把手、助把力。中國人,講的就是助人為樂、與人為善……”正因如此,她被譽為老年人旅客的“閨女”,盲人旅客的“眼睛”,殘疾人旅客的“拐杖”,小朋友旅客的“大姐姐”,外籍旅客的“溫馨使者”。
2013年春運期間,“改梅助困室”將原有工作時間更改為24小時,有6名職工實行三班倒制度,以服務老幼病殘孕等旅客為重點,以解決旅客實際困難為目標,全天候為旅客提供熱情、周到、溫馨的服務,幫助他們順利進出站、上下車,溫暖旅客遠行的旅途。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楊靜深知自己胸前黨徽的責任。所以她無時無刻不警示自己,對需要幫助的旅客要用善良的心、勤勞的手、無私的愛,溫暖他們,使“改梅助困室”的大愛隨著滾滾車輪,傳播得更遠、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