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博華 張 敏
?
縱橫毫端寫春秋
——中青年實力派書法家李京江的多味人生
文/閆博華 張 敏
李京江,1968年出生于山東青島,先后畢業(yè)于中國石油大學、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高級工程師。現(xiàn)任青島市農(nóng)民書畫研究會會長、中國書畫院院士、中視頻道書畫院院士、北京三希堂藝術院高級書法師、副院長,中國魏碑書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名人名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華夏萬里行書畫家協(xié)會副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化信息協(xié)會工藝美術專業(yè)委員會評審專家、中南海國禮中心“國禮藝術家”。
李京江自幼酷愛書法,主習歐陽詢楷體,兼習王羲之、米芾、趙孟頫、成親王、黃自元等名家諸體,尤善歐楷和趙行,對當代楷書大家田英章老師的書法情有獨鐘,悉心揣摩,并融匯眾家之精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風格,其用筆穩(wěn)健平實,筆力遒勁,結構嚴謹,筆畫圓潤,結構平穩(wěn)之中寓險奇,清秀之中帶剛勁,是一位堅持正統(tǒng)、強調(diào)功力的優(yōu)秀青年書法愛好者。
自2000年至今,多次應邀參加文化部、中國文聯(lián)、中國書協(xié)等組織的全國性書展、比賽,先后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內(nèi)外獎項,作品被收錄《當代書畫名家精品典藏》。2015年作品選入“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主題紀念郵票、郵冊。2015年12月應邀接受CCTV《藝苑相約》欄目書法名家專訪。
2016年榮獲CCTV“感恩中國·幸福一家”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特別推介書法家,并被授予“愛心書法家”稱號。2016年4月作為書法家代表應邀參加中埃文化藝術交流周活動,2016年5月入選中國企業(yè)報道推薦的“當代百佳書畫名家”。作品被俄羅斯、韓國、日本、埃及、新加坡等國駐華大使及國內(nèi)外學者和友人收藏。
作為青島飛龍達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平度市引黃濟青建筑安裝工程公司的總經(jīng)理,他是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熱衷于公益活動,奔走于各種社交場所,參與慈善捐助、接受媒體采訪,他又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社會活動家;他是一位農(nóng)民,帶領眾多農(nóng)民書畫愛好者成立了首家農(nóng)民書畫研究會;他愛好收藏,又被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邀請為會員……這就是李京江,一位睿智而謙遜的中青年實力派書法家。他擁有眾多身份標簽以及光環(huán),但他更希望自己作為一個書家,在書與墨中品味不一樣的人生真諦。
在中埃建交60周年的一次外交活動上,有幸與李京江老師短暫交流,便被他成熟的思想、淵博的學識、豁達的胸懷和隨遇而適的生活態(tài)度,牢牢地吸引。通過對其藝術作品的不斷品讀、感知與神會,深感京江先生在書法藝術方面高深的造詣和個人極高的藝術修養(yǎng)。他那謙虛溫和、誠信剛正、寬容厚德的秉性也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
書法是一種視覺藝術,唯有用心才能有所成,要想在書法之路上走得更遠更久,只有悟性遠遠不夠,“人而不苦練,焉能藝精深”,李京江深知要成大器不僅需要經(jīng)歷,需要感悟,更需要水滴石穿的精神,才能完成那鳳凰涅槃的驚天一舞。因此,他不管工作多忙多累,也堅持每天練字,30年如一日,有時一寫就是大半夜,甚至廢寢忘食。
京江先生敦厚樸實,謙虛沉穩(wěn),屬于那種張弛有度,有著理性思維的書法家。俗話說“心正則筆正”,縱觀他的作品無論是從筆法、墨法、章法來看,還是從結字、線條的質(zhì)量來看,都是非常清整、溫潤、閑雅,落筆坦蕩,直抒胸臆。掛壁細觀,有筋、有骨、有血、有肉,點畫豐腴而不臃滯,勁拔而不蒿寒,簡繁得宜,自然天成,具有“清馨出塵妙香遠”、“天機流露出精神”的藝術效果。
京江先生自認悟性低不聰敏,但他卻勤勉,善思考,既不滿足于傳統(tǒng),又不求同于今人。故其字古意盎然,舒展大方,用筆端莊,結構嚴謹,動中有靜,穩(wěn)中有險,傳統(tǒng)與功力結合,自成一體。
“雨露不滋無本草,風云只化有鱗魚”。書法講究法度,每個書法家要想走向成功,第一步無疑必須多臨書。臨書就是運用他人的成功經(jīng)驗,借鑒他人的實踐成果,使自己在習書時少走彎路。而臨書并不是簡單地照葫蘆畫瓢,而是要將書體的氣息、意象、內(nèi)蘊,結合書者的知識、修養(yǎng)、素質(zhì)等優(yōu)秀品質(zhì),經(jīng)過自己的意識加工和切身體悟,化為自己的功力。深諳此理的京江先生工作之余,始終抱著一種朝圣的心態(tài)臨帖摹寫。他融古鑄今,既遵循古法,又力求出新,靈活地將“臨”與“創(chuàng)”有機結合,把臨作為入道的基礎,把創(chuàng)作當成出道的起點,在臨中創(chuàng),在創(chuàng)中臨,臨不死守,創(chuàng)不越道。就這樣他先后對蔡邕的飛白筆法、王羲之的“內(nèi)”筆法、王獻之的外拓筆法、顏真卿的“屋漏痕”筆法等心慕手追,一一進行了反復研習。無怪乎,他的書法相比其他書家更多一份神韻,凝結了濃厚的傳統(tǒng)氣息,浸淫了明顯的法古之象,透析出動人的典雅美韻。
京江先生以楷書、行書為主,兼及草書。他的楷書以歐陽詢?yōu)楣瘫荆橙☆伒慕蠲}、柳的挺拔、趙的端雅;他的行書,取法于王羲之、趙孟頫的精要,融王的清剛秀潤、趙的輾轉舒放為一體。讀他的作品,很直接便可知他在書法藝術中的渾厚功底。其作品筆墨生動,形神兼?zhèn)?,信手拈來,氣勢豪放,風格獨特,自成佳構,獨樹一幟。李京江的書法有兩個明顯不同的表達方式:一是其楷書寓動于靜;另一是其行書寓靜于動。這對于一個中青年書法家來講,確實難能可貴。古人云:“凡書通則變,若執(zhí)法不變是為書奴。”書法藝術是中國幾千年獨有的傳統(tǒng)文化,必先承繼,然后出新,是為通變。繼承而不泥古,創(chuàng)新而基于傳統(tǒng),此乃書法之正途。京江是深諳個中理數(shù)的。所以他的書法師古人,又能結合現(xiàn)代文化語境和審美觀,入古出新,寫出自我,自成格局,呈現(xiàn)一種獨特的藝術風采。
經(jīng)歷了“夜闌逸興寫蘭亭,仿虎摩龍學圣人。臨罷斯文三百字,池頭洗硯聽雞鳴”之勤苦的京江先生,正值人生的黃金時節(jié),書法藝術日臻成熟,經(jīng)常被邀請書寫于牌匾、招牌、石刻,成為了書法藝術百花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京江先生性情雖沉穩(wěn)低調(diào),卻喜歡交友,常約三五知己談書論道,不亦樂乎。凡與京江先生相處者皆為其幽默、風趣、機敏的“雷人”語言擊節(jié)稱賞。他敦厚謙和,樂善好施的品行有口皆碑。在任青島市飛龍達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前,京江先生曾在教育系統(tǒng)和政府機關任職,在擔任領導崗位時,他雖深感重任在肩,卻也敬業(yè)樂群。工作認真負責,上不以逢迎,下不以傲倨。據(jù)于德、游于藝的京江先生用自己的生存姿態(tài)與為藝精神影響著身邊人。
京江先生為人真誠,樸實,工作之余他把幾乎所有的精力與心思都撲在了書法研究上。他守承諾,重情義,骨子里透著山東人的豪爽與不羈。他認為從事書法要注意“雙重”:即重書品,更重人品;要做到“三靠”:成長靠努力、成名靠機遇、成家靠修養(yǎng);要有“兩功”、“兩氣”、“兩緣”:即字內(nèi)功、字外功;金石氣、書卷氣;字緣和人緣。
清代劉熙載云:“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也。”京江先生在書法上的成功和造詣,他謙虛地說主要得益于有個穩(wěn)定的工作,安逸的環(huán)境,但循著他學書求藝走過的路,看看他的為人處世,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成功與造詣,得益于他的勤奮不輟,也得益于他為人豁達,淡泊明志。
某種意義上講,書法體現(xiàn)著人的生命意識、精神人格和審美心態(tài),是書家閱歷、素養(yǎng)、生活激情的自然具象化。沒有大智慧、大氣象、大格局的胸襟,沒有靈氣、悟性的稟賦和仁愛的通透之心,終難成大家。京江遍閱古今碑帖,參透文字奧秘,得以探驪得珠,登堂入室,真正領悟了書法經(jīng)典藝術的真諦。最令人佩服的首推其楷書,清秀典雅中見淳樸,恣肆淋漓、痛快暢達中見內(nèi)斂,樸拙中見筋骨,自然率意中露幽默,墨筆紛披,云煙滿紙,盡顯書者文采風流。
樸華兼容,俊雅宏達。京江先生將藝術家的主觀世界與對象的客觀世界融合了起來。至此,書法便不再僅僅是再現(xiàn)或表現(xiàn),而是一種“體驗”,以他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語言拙樸生雅、涉筆成趣。
京江先生曾多次赴京進修。在進修期間得到了毆陽中石、田英章、楊再春、翟鑫等前輩的指導與點撥。書法大家關于書法藝術的真知灼見與專業(yè)素養(yǎng),讓京江先生受益匪淺,也為其書法探索與創(chuàng)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與學養(yǎng)。觀近期之作品,清秀典雅中見筋骨,自然率意中露幽默,墨筆紛披,云煙滿紙,盡顯書者文采風流。還是陸游說得好,“引杯快似黃河瀉,落筆聲如白雨來。”這可用來對京江先生書法藝術做最真實的寫照。
京江先生憑著潛心于書法藝術的執(zhí)著與靈性,研習楷、行、草等多種書體三十余載,博采眾家之長,師古而不泥古,用心揣摩,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作品多次在全國書畫展中獲獎并在專業(yè)報刊雜志上刊登,多幅作品被國務院、文化部和中國書畫院作為禮品饋贈國際友人。
“誰言詩到蘇黃盡,萬里南行眼界寬”。京江先生正值盛年,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佳時期,書法創(chuàng)作和書法理論在洗盡鉛華的樸素中,將會賡續(xù)人文傳統(tǒng),漸顯文化大家的氣象。
ZONGHENGHAODUANXIECHUN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