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來 江東勝 王彩虹 徐誠
【摘要】 無人駕駛飛艇在電力應急中具有重要作用。為了解決單純依靠遠程遙控或自控存在較大安全風險的問題,國家電網公司發(fā)明了帶自動線控的無人飛艇應急作業(yè)方法,本文則從技術實現上闡述自動控制無人飛艇保持安全作業(yè)距離的幾個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處理措施和改進建議。
【關鍵詞】 無人飛艇 自動控制 懸鏈線
一、引言
電力設施分布范圍廣,架空線路長,又處于露天運行,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與自然變化的影響。特別在氣候劇烈變化、自然災害、超負荷運行和意外事故等情況時,容易發(fā)生電力事故,給國民經濟與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為此,通過電力應急快速到達、迅速定位并排除故障或隱患就顯得尤為重要。當有重大災情發(fā)生,地面應急手段難以快速達到目標時,利用無人機(包括無人飛機和無人飛艇)進行低空應急將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遙控或自控飛行模式下,安全性無法保障,非常容易與帶電體發(fā)生碰撞,發(fā)生危險,反而造成更大的故障。與線路巡檢[3]的要求不同的是,電力應急所表現的非計劃性、區(qū)域局部性和響應的持續(xù)性,對飛行器的要求更側重于長時間浮空和懸行、更好的穩(wěn)定性和應急救援方面,這些是無人飛機技術在原理上難以突破的瓶頸。
為此,國家電網公司1發(fā)明了針對無人飛艇的自動線控安全作業(yè)方法及其裝備[1],并研究了在風力作用下的擴展懸鏈線模型[2]。本文則從技術實現上闡述自動控制無人飛艇保持安全作業(yè)距離的幾個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處理措施和改進建議。
二、雨雪作用下的線控模型
牽引繩在自然下垂狀態(tài)下表現了懸鏈線模型曲線,在風力作用下的文獻[2]推導了擴展懸鏈線模型。由于雨雪影響是不可必避免的,牽引繩的曲線模型應包含雨雪的影響規(guī)律,以便得出符合不同天氣下的實際的模型。
雨雪作用分兩個方面:1、直接作用,在應急現場局部范圍內,可以假定雨雪對和牽引繩的作用是均勻的,因此與風力作用類似,因此,可將雨雪作用并入風力作用,代入懸鏈線模型和伯努利風壓方程一并推導。2、間接作用,繩子被雨雪侵蝕,密度值提高,因此通過修改懸鏈線模型和伯努利風壓方程中的密度常數解決。
三、自動線控決策機制
按照線控飛艇以保持安全距離的工作特點,在均勻放線、均勻收線和保持三種情況下,最符合上述模型描述的規(guī)律。一旦系統感知飛艇失控,則以最快的加速度開始收線直到完成。此時,飛艇做為端點之一會產生強大的加速變化的反作用力和劇烈的位移。收線作用力越大,模型中風力和線密度的影響越小,線的狀態(tài)越趨直線。由于在失控收線狀態(tài)下,快速變化的計算結果,無論值為多少,均不會用于改變收線方式的依據。因此,模型只用于放線和保持兩種狀態(tài)的決策或驗證,不必用于失控保護收線過程的計算。同時,由于線控系統對飛艇是否失控的決策的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算法中,不僅參照模型計算結果的變化,同時參照飛艇的三維坐標值及其變化,以便對判斷是否失控做雙重的、更可靠、也更有利的決策。
四、自動線控機位置確定
如圖1所示,紅線為飛艇的飛行曲線,藍線為飛艇最終接近一定高度監(jiān)測點(h),并保持安全距離(K)的臨界線。當飛艇位置未及臨界線之前,線控機是依據拉力檢測決定放線的,最小拉力值約為5KG(可調),最大拉力值為300KG(可調),因此,轉出足夠長的牽引線,使飛艇一開始獲得自由飛行的慣性。因此,自動線控設備的選點不宜離監(jiān)測點太近。
由于自動線控是強制安全可靠的技術措施,線材選擇的是3mm直徑的凱夫拉繩,并采用抗拉力好的編織結構,具有連續(xù)承受300KG的拉力,與飛艇自控或遙控飛行相比,可在大風天氣下作業(yè),此時,自動線控設備的選點必須在上風頭。
如圖2所示,為了保持飛艇與作業(yè)面保持安全距離,自動線控機應與監(jiān)測點保持垂直,由于應急現場不可能完全滿足自動線控設備的工作條件,此時,安全距離(K)是與最短垂直安全距離(K)的關系為:
K = X – R = X – ( L – K ) = X + K – L
其中:K根據電力急應對象,由電力規(guī)程確定,X和L在作業(yè)前通過激光測距獲得。
將K的值輸入自動線控系統,系統按照該值自動處理飛艇作業(yè)時的安全控制依據。
如圖3所示,為復雜作業(yè)環(huán)境下K的計算。
由于監(jiān)測點位于三條電力線的前方,而自動線控機必須位于最好觀測方向,此時,須做多向測距,得出作業(yè)面由自動線控機位置與距離最近的水平方向的電力線為半徑畫出,從而計算最安全的K值。
五、自動線控飛艇的高度
如圖4所示,計算K還考慮飛行高度的影響。按照自動線控機設計的收線速度,當飛艇高度與監(jiān)測點高度相當時,自動線控機位置宜選擇線控角度不大于45度,對線控最為有利。風速較低時,角度可適當提高,風速越大,角度越小越安全。作業(yè)面的位置通過目視最近的障礙物,對其激光測距,從而求出K。
五、改進建議
根據自動線控飛艇作業(yè)試驗和演練,以下改進可以進一步提高作業(yè)效率。
? 線控機出線導向的改進
? 線控機出線人工輔助
? 線控機與運載車輛整合提高作業(yè)效率
? 飛艇裝備與運載車輛的整合提高作業(yè)效率
? 作業(yè)吊倉應進一步整合各模塊,使重量減輕,自穩(wěn)更好。
參 考 文 獻
[1]王國富,劉軍等,觀測帶電檢測體的無人駕駛飛艇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發(fā)明專利申請?zhí)柣驅@?01510209640.8
[2]王國富,劉軍等,自動控制無人駕駛飛艇保持安全作業(yè)距離的數學模型研究,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